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院適用行政法規

法院適用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4 02:08:20

Ⅰ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什麼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首先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對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適用,應以具體審理案件為准。司法實踐中,行政案件一般專指人民法院立案處理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立案處理的案件稱為行政復議案件。在行政爭議的立案處理中,除司法程序外,還有一種是行政程序,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不服本機關或下級行政機關的決定而申請復議的,依《行政復議條例》受理復議申請的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Ⅱ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實行什麼制度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Ⅲ 根據憲法規定法院在適用法律規范時需要遵循什麼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

2、堅持依法行使監督權的原則;

3、堅持集體行使職權的原則;

4、堅持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的原則;

5、堅持公開原則。

(3)法院適用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法律監督,就是對規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規定所進行的監督。規范性文件除憲法和法律外,還包括兩類:

一、是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這些規范性文件,都是我國法的淵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

二、是上述文件之外其他由國家機關制定的決議、決定、命令等。這些規范性文件不是我國法的淵源,但也是普遍適用的。

法律監督的形式:

一、是執法檢查,它既是工作監督的一種形式,又是法律監督的一種形式;

二、是備案審查;

三、是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或者不適當的規范性文件。

Ⅳ 法院審理案件以行政法規為依據是否等於司法接受了行政的干預

不是.

第一抄個問題襲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里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干涉是指不受主觀干涉,即不影響法官的自由心證和自由裁量權...
第二,三個問題行政案件,是行政主體之間發生的糾紛,是行政法律關系,就像民事關系不能用刑法調整一樣,行政法律關系也不能用其他法律調整,除非觸犯了其他的法律.

我們的法律也不是從天而降..中國不是自然法或者習慣法,總有人制定啊..
額..你鑽牛角尖頭去了...還有不懂的話可以PM我...呵呵..難得遇到個學法的人..你哪個學校哦??

Ⅳ 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其它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質量,確保司法統一,維護法律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是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Ⅵ 根據憲法規定,法院在適用法律規范時需要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1、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

2、堅持依法行使監督權的原則;

3、堅持集體行使職權的原則;

4、堅持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的原則;

5、堅持公開原則。

(6)法院適用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法律監督,就是對規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規定所進行的監督。規范性文件除憲法和法律外,還包括兩類:

一、是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這些規范性文件,都是我國法的淵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

二、是上述文件之外其他由國家機關制定的決議、決定、命令等。這些規范性文件不是我國法的淵源,但也是普遍適用的。

法律監督的形式:

一、是執法檢查,它既是工作監督的一種形式,又是法律監督的一種形式;

二、是備案審查;

三、是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或者不適當的規范性文件。

Ⅶ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什麼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審理行政案件應當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Ⅷ 法院判決能以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作為法律依據嗎

法院審判行政案件抄時,是可襲以以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作為法律依據的!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這里的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所以這里地方人大通過的條例也就是地方性法規,他是可以作為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據的!
規章的一般稱為「規定」、「辦法」,但是不得稱為「條例」。法院只是參照適用規章(國務院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法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雖然我國現行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是實踐中規章的數量比起法規多多了,還有我國司法的人力、物力嚴重依賴於行政的原因,決定了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時候,多數都是適用規章的!

Ⅸ 行政訴訟中法院應當依據和參照適用的規范都有什麼

依據的應當是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對於這些法律淵源內應該無條件適用。

參照的指的容是相對低位階的法律淵源,諸如地方政府規章和部門規章,法院若認為其有錯誤不適用即可,但特別注意單行條例和自知條例是應優先考慮的。

除過上述兩種還應當參考(注意是參考)一些其他規范性文件,由於其效力位階更低,法院的時候就更加自由了。

我這么說你能明白嗎?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