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行政法規如何從字面區分
① 行政法規和法律的區別
這是兩種不同的法律淵源,制定主體不同,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
② 行政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規怎麼區分
③ 怎樣區分法律、法規、行規
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文件,一般以《中華人民共和國XXX法》為名,比較好區分。
難以區分的是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行使行政立法權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行政法規兩種:
一是由國務院直接起草、制定和發布的行政法規;
二是由國務院主管部門起草、制定,由國務院批准,再由制定部門發布的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的名稱包括「條例」、「規定」、「辦法」三種。條例是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規定是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規定;辦法則是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是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省級、較大市、經濟特區等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在本地區內施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文件。
區分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主要看發布機關是國務院還是地方權力機關。
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主管部門和法定的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和發布行政規章的活動。行政規章可以採用「規定」、「辦法」、「實施細則」和「規則」等作為名稱,但不得以「條例」作為名稱。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發布。地方政府規章由省級、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發布。
至於「暫行辦法」「實施條例」之類的,是與立法的性質有關,具體而言,包括執行性立法與創制性立法:
執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執行或實現特定法律和法規或者上級行政機關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進行的立法,通過執行性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一般稱「實施條例」、「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
創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填補法律和法規的空白或者變通法律和法規的規定以實現行政職能而進行的立法。由於創制性立法是為了填補上違法空白而制定的,因此一旦上位法有規定,該重復規定自然失效,因此,往往以「暫行」作為名稱。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對於需要制定法律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例如,國務院制定了一部有關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的XX暫行條例,則表明尚未有法律對此規定,這就是先行制定的行政法規,待法律通過後自行失效。故冠名為「暫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
④ 怎樣簡單分辨出一部具體法律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還是部門規章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專,包含了行政法規屬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⑤ 法律,法規和 法律,行政法規區別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回圍最大,包答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⑥ 法律、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律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是相對穩定的;行政法規是行政機關制定的,成熟穩定後可上升為法律,也就是說法律是行政法規的上位法。
⑦ 如何區分法律 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 規范性文件
一、法律。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兩類,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但是兩者的效力都一樣。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有權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沖突的前提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法律的效力低於憲法,不能同憲法相抵觸。《立法法》規定了只能由法律進行規定的事項,包括: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二、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三、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機關有兩類,一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二是由省會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但同時應報省一級人大常委會批准,還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四、部門規章。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規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須經國務院批准,這是行政規章,或者稱為部門規章。行政規章要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其與地方性法規處於一個級別。另一種規章是地方行政規章,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除了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外,還要服從地方性法規。
⑧ 怎樣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自律性的規則(我想知道他們都有什麼標致,不要再發區別)
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自律性的規則為:
1、按法律效力排名,行政法規效力最高,部門規章其次,規范性文件最後;
2、區別的標志,行政法規一般的名稱為條例、辦法、規定,規章一般的名稱為辦法、規定,而且文件序號中帶有「令」子的一定是規章,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平常所經常看到的紅頭文件。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數量較多,也是經濟法的淵源。部門規章的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
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含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但部分地區探索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的「三統一」,初步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的規范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⑨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制定的機關不同、效力不同、適用的對版象不同。
一、權制定的機關不同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
2、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3、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三、適用的對象不同
1、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
2、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3、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