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職業病行政法規

職業病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4 12:29:36

A. 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的范圍

不是所有的職業病都屬於工傷,只有包含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單位員工患職業病的,或者是在職業活動中而發生的疾病,才會被認定為工傷。
法律分析
職業病必須是法律規定覆蓋范圍內的用人單位的職工在職業活動中引起的疾病,才能算工傷。按照有關的規定,職業病包括如下十類:塵肺、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和其他職業病。在生產勞動中,接觸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粉塵氣霧,異常的氣象條件,高低氣壓,雜訊,振動,微波, X射線,γ射線,細菌,黴菌;長期強迫體位操作,局部組織器官持續受壓等,均可引起職業病,一般將這類職業病稱為廣義的職業病。對其中某些危害性較大,診斷標准明確,結合國情,由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公布的職業病,稱為狹義的職業病,或稱法定職業病。如果患有職業病目錄中規定的某種疾病,但該病不是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引起的,而是由於其居住環境周圍的有毒物品等原因而引起的,那麼該人的這種疾病就不屬於職業病。其所受到的傷害,應通過其他途徑加以解決,而不能按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由此可以看出,職業病有屬於自己的涵蓋范圍,而我國對於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的范圍,只有包含在工傷保險條例范圍內的單位員工患職業病的,或者是在職業活動中而發生的疾病,才會被認定為工傷。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B. 職業病不屬於工傷對不對

職業病算工傷,如果屬於職業病,認定為職業病後,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申請工傷,然後做勞動能力鑒定,根據鑒定的級別,要求支付工傷待遇。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職業病算工傷,如果屬於職業病,認定為職業病後,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申請工傷,然後做勞動能力鑒定,根據鑒定的級別,要求支付工傷待遇。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C.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職業病防治法規定應寫明什麼內容

《職業病防治法》復中對定的是具體制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安全防護,你要在訂立合同時根據你具體的崗位去查《職業病防治法》和《工傷保險條例中》附錄中的具體情況,而且你覺得需要得到的條件都可以和用人單位協商,作為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表示自由和真實是其原則之一,而《勞動法》規定有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除了得到應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外,用人單位還應定期進行體檢。

D. 職業病防治法所指的職業病是什麼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如下:
第三條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 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第七條 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工傷社會保險的監督管理,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待遇。
【(4)職業病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二)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三)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四)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五)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E.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有哪些

主體責任包括以下7個:

1、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2、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要求,嚴格遵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落實職業病預防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

3、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4、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5、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要求,嚴格遵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落實職業病預防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

6、用人單位應當採取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7、用人單位應當保障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5)職業病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F. 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技術標准有哪些

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

2、《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

4、《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

5、《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6)職業病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已廢止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本辦法2010年12月28日廢止。

2、《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已於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廢止時間:自2012年6月1日

3、《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為加強衛生監督管理,保證預防性健康檢查的質量,依據國家現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辦法。預防性健康檢查是指對食品、飲用水生產經營人員、直接從事化妝品生產的人員、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有害作業人員、放射工作人員以及在校學生等按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規定所進行的從業前、從業和就學期間的健康檢查。

廢止時間:2016年01月19日

4、《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加強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工作,維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2012年6月29日廢止

G. 國家的相關法律有沒有對職業病的規定

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用人單位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職業病病人的診斷、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病人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社會保險的規定執行。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
1、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2、用人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確診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還應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3、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
4、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5、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最後的用人單位承擔;最後的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該職業病是先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單位承擔。
6、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安排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7、職業病病人的診療、康復費用。
8、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變。
用人單位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的,應當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H. 我國法定的職業病分幾大類多少種

十大類115種。

(8)職業病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規定診斷為法定(規定)職業病的,需由診斷部門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規定職業病患者,在治療休息期間,以及確定為傷殘或治療無效而死亡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職業病待遇。有的國家對職業病患者給予經濟賠償,因此,也有稱這類疾病為需賠償的疾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職業病的診斷應當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I. 《職業病防治法》所指的職業病指的是什麼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如下: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第七條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工傷社會保險的監督管理,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待遇。

(9)職業病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二)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三)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四)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五)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J. 我國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有哪些規定和要求

現實困惑

李某是某玩具廠的一名車間生產工人,2012年1月23日上午10時左右,她突然感到頭暈,胸悶,被同事送到廠醫務室診治。10時多,又有另一名工人暈倒,被抬到廠醫務室救治。此後,又陸續出現多名類似的病人,至下午6點已達18人。廠醫務室向120指揮中心求救。120指揮中心立即組織救護,把這些患者接到市人民醫院救治。至29日深夜,留院觀察的已經有60人。

省職業病防治院派人前往該廠調查,發現這些患者都是粘膠車間的工人,這個車間只有自然通風,但沒有排毒設施。經查該車間使用A-4144粘膠,這種粘膠的揮發性氣體含醋酸乙烯酯62.34%。醋酸乙烯酯是有毒物質,有麻醉作用,可導致頭暈和頭痛,該廠的大部分病人症狀符合醋酸乙烯酯毒性反應表現。該玩具廠嚴重違反了我國法律法規對職業病防治管理的要求。那麼,我國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有哪些規定和要求?

律師答疑

目前我國關於職業病防治的管理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工傷保險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對職業病的診斷方法、職業病患者的待遇等作了規定,它們還特別明確規定了企業對職業病患者所應承擔的責任,為有關部門評價企業中作業場所工作環境的質量,掌握職業病的發病情況,檢查職業衛生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等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要求所有有毒、有塵危害的企、事業單位必須在年底以前向所在地的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當年年度生產環境有害物質濃度測定和工人健康體檢情況。各級負責職業病報告工作的單位及人員必須樹立法制觀念,不得虛報、漏報、拒報、偽造和篡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擾職業病報告人員正當地執行任務。對於那些嚴格執行職業病報告辦法的單位及人員要給予獎勵;相反,對於那些違反職業病規定的單位及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行政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十五條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二)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三)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四)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五)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條國家建立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用人單位工作場所存在職業病目錄所列職業病的危害因素的,應當及時、如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危害項目,接受監督。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制定。

熱點內容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
2018年新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2-11 23:00:34 瀏覽:421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