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第146訴訟法

第146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4-25 21:36:25

⑴ 民事訴訟中的舉證期限問題

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舉證期限不受30天限制,除法定不得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外,一般立案時都立為簡易,遇有需要轉成普通程序情況時再轉,轉成普通後不得再轉為簡易,這也就是為什麼法院上來都立成簡易程序原因了,訴訟效率原則嘛。源於實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的舉證期限只適用於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不受該規定中30日的限制。簡易程序是審理簡單民事案件的程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46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結,因此,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不能過長,否則,會影響結案期限。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要根據當事人的要求和案件的難易程度來確定,一般根據以下幾種不同情況來確定案件的舉證期限。
一、在送達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時,可徵求被告的意見,是否需要15天答辯期?如果被告明確表示需要15天答辯期或不明確表示不要15天答辯期,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3條之規定,答辯期為15天,因而舉證期限不少於15天,以便當事人有充分的准備時間,做到從程序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原告是先取證後起訴,有充分的調查取證時間,原告的舉證期限的權益是得到保護的。法院向被告送達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後,被告才開始調查取證,法院要在規定的期限內結案,當然要限制被告的舉證期限。具體的舉證期限可由以下幾種方式來確定:1、由原、被告雙方協商確定。原、被告雙方協商確定的舉證期限,必須要得到法院的認可,否則,其協議的舉證期限無效。因為當事人協議的舉證期限過長,會影響法院的辦案期限,一般限制在在30日以內。2、如果雙方當事人對舉證期限協商不成,達不成協議,可由法院指定舉證期限,時間一般在15日以上30日內。

二、如果被告在應訴時明確表示不需要15天答辯期的,其舉證期限可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確定的期限必須在15日之內;如果協商不成,或達不成協議,可由法院指定舉證期限。法院指定舉證期限應徵求被告的意見來確定舉證期限,一般限定在15日之內。

三、雙方當事人一起到法院要求解決糾紛的,原告對其主張有主要證據,被告承認的,且被告同意口頭答辯,不需要舉證期限的,可以不再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直接開庭審理,作出調解或判決。

四、被告應訴後,在開庭前或開庭中提起反訴的,就反訴的訴訟請求應徵求原告的意見,是否需要答辯期或舉證期限,如果不需要,可直接把本訴和反訴一並審理;如果需要答辯期,可先審理本訴,答辯期或舉證期限屆滿後,再審理反訴。反訴的舉證期限可根據上述一、二種情況來確定。

五、原告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就增加變更的訴訟請求,法庭也應徵求被告的意見,是否需要答辯期和舉證期限,如果被告明確表示不需要的,可與原訴同時審理;如果被告明確表示需要答辯期或舉證期限的,那麼可作如下兩種方式處理:1、如果原告只變更部分訴訟請求的,對變更的訴訟請求暫不審理,先審理未變更的訴訟請求所涉及到的內容,變更了的訴訟請求,等到被告答辯期滿或舉證期限屆滿時再行審理,最後一並作出調解或判決。其舉證期限可根據前述一、二種情況來確定。2、如果原告的訴訟請求全部變更,法院應作出延期審理的決定,等到被告答辯期滿後,才開庭審理。3、如果原告增加訴訟請求的,法庭就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徵求被告的意見,是否需要答辯期或舉證期限,如果不需要,就與原訴一起審理;如果需要答辯期,就等到答辯期滿後,再行審理增加訴訟請求的內容,最後一並作出調解或判決。上述三種情況的舉證期限可根據前述一、二種來確定。

六、在確定原、被告的舉證期限時,最好把原、被告的舉證期限確定在同一天屆滿,同一天向法庭提交證據,以免被告查閱,特別是復印原告提交的證據,投機取巧,造成對原告的不公平。在送達應訴通知書時,只需向被告送達原告主要證據的證據清單,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原、被告雙方均不得閱卷,使原、被告雙方在收集證據上享有平等的權利。

總之,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即要靈活,又要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體現人司法為民的原則。

⑵ 民事訴訟法146條:

民事訴訟參與人包括訴訟參加人,包括當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員和翻譯人員)。

⑶ 民訴法146條如何使用

法律分析:在需要延期開庭審理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需要有以下情形(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⑷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與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審限有何區別

只有時間長短的區別,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一內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容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4)第146訴訟法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和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使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以外的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

(三)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⑸ 有關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問題

出現這幾種情形,法院為了公正判決案件,一般都會延期開庭,決定不延期開庭的,在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⑹ 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規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原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⑺ 要起訴被告的話,應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要起訴被告的話,對一般的民事案件,應該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應向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則應向該單位所在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是多人,可向任何一個被告所在區域的法院起訴。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一般情況下依據原告就被告的原則,也即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其中,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起訴原告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起訴狀必須要有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否則法院無法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起訴要求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要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合同糾紛進行起訴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46條是什麼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內容是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刑事鑒定是指偵查機關為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作出結論的一種偵查行為。
鑒定意見作為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八類證據之一,在刑事案件中出現頻率非常高,有些案件中成為定罪量刑的核心證據。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司法機關的司法鑒定委託,公檢法在各自主導的刑事訴訟階段都可以依法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一般而言,司法機關需要鑒定時,多數指派其內設的司法鑒定機構實施,並採用指派或者聘請的方式進行。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託進行補充鑒定的情形如下:
1、原委託鑒定事項有遺漏的;
2、委託人就原委託鑒定事項提供新的鑒定材料的。
3、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應當由原司法鑒定人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
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