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證據簡答題
1. 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都有哪些
在刑事訴訟中,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證據有八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1、【物證】指以外部特徵,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證明案件情況的食物或痕跡。如作案工具、現場遺留物、贓物、血跡、精斑、腳印等。
2、【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行政機關的文件、文書、函件、處理決定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訴訟中必須提交的書證。
3、【證人證言】即直接或者間接了解案件情況的證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一般情況下,證人應當出庭陳述證言,但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證應與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
4、【被害人陳述】即本案當事人在訴訟中就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陳述和承認。
5、【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鑒定結論,即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鑒定人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就與案件有關的專門問題所作的技術性結論。根據鑒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醫學鑒定、文書鑒定、技術鑒定、會計鑒定、化學鑒定、物理鑒定等。
勘驗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者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察、檢驗、測量、繪圖、拍照等所作的記錄。現場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情況及其處理所做的書面記錄。
7、【視聽資料】即以錄音、錄像、掃描等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及數據等轉化為各種記錄載體上的物理信號,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音像磁帶、計算機數據信息等。
8、【電子數據】,是指基於計算機應用、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等電子化技術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的客觀資料。
2. 刑事訴訟法——簡答題
1、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專程序、第二審程序、死刑復屬核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
2、刑事訴訟的證據種類和證據分類,各自包括哪些證據?
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
證據分類: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言辭證據與實物證據、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3、刑事訴訟國際准則包括哪幾項內容?
刑事訴訟國際標准,是指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為各國刑事訴訟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權利保障標准。它們一般以「基本原則」、「標准」或「准則」的形式存在於一系列由聯合國通過的有關刑事司法活動的國際法律文書之中。包括:
(一)平等原則。(二)司法補救原則。(三)程序人道性原則。(四)強制措施法定原則。五)司法獨立原則。(六)控審分離原則。(七)公開審判原則。(八)無罪推定原則。(九)有效辯護原則。(十)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特權規則。(十一)有權上訴原則。(十二)未成年人特別程序保障原則。(十三)刑事錯案國家賠償原則。(十四)一事不再理原則。(十五)訴訟及時原則。(十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3.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是什麼
我國《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證據種類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以及視聽資料、電子數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4.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5. 運用證據的原則簡答題
(一)重證據、重調查,不輕信口供
1.重證據。重證據即要求我們以事物的本來面貌反映事實,絕不能附加任何主觀臆斷的成分,其實質就是要正確分辨口供和其他證據的關系。 《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的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從這一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口供和其他證據的證明力是不同的。口供經查證屬實後可以作為證據,但必須要有其他證據印證,這就要求我們在司法實踐中必須重視證據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全面地收集證據,並細致、謹慎地予以審查判斷,才能准確地認定案件事實,提高辦案質量。
2、重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收集、獲取證據的重要手段。任何證據都存在於我們的主觀想像中,因此,只有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緊密依靠、深入發動群眾,相信科學並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才能有效地發現和獲取符合客觀實際的證據,才能對案件的事實作出正確的認定。當然,這也存在一個與偵查活動相結合的過程,即把發現、收集的證據與審查判斷的證據結合起來,達到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偽存真的境地。
3、不輕信口供。口供的屬性告訴我們,對於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查證屬實之前,不論是認罪或否認罪行的辯解,都不能輕易相信。毋庸置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案件的處理存在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其口供的虛偽性很大,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認證即輕信之,就有可能傷害無辜,或放縱犯罪。然而不輕信口供,並不是說就全不可信,當口供經查證屬實後,它也是一種證據,對案件的認定起著重大的作用。
(二)嚴禁刑訊逼供
刑訊逼供是指以肉刑或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它是舊中國訴訟證據制度的核心,也是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在訴訟證據制度上的集中體現。新中國成立後,法律明文規定禁止刑訊逼供,《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行為收集證據。」《刑法》第1 36條也對刑訊逼供行為明確了具體的刑罰處罰。
(三)查實為證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42條規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這就要求在具體運用刑事證據來認定某一案件事實之前,必須對所收集到的所有證據進行有效的審查、判斷,即依據其各自的特點,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各類證據進行具體的分析判斷,以確定其真偽以及與案件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客觀聯系。針對各類證據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查證:
1.物證、書證和視聽資料。這幾類證據的特點是具有客觀真實性,但是它容易被偽造、破壞或因外部環境變化而發生變化。有時在證據的收集、保管和傳遞過程中會發生差錯,因此對此類證據的查證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
(1)須查清其來源,即查明是否來源於案件事實,有無偽造,物證是怎樣形成的,與案件事實是否存在客觀聯系,書證和視聽資料是在什麼條件下製作的等。
(2)須查清其變化情況,詳細分析物證、視聽資料是否發生了變化,為什麼變化,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案件的影響如何等。
2、鑒定結論。鑒定結論應該是科學的論證,但由於多種原因,有時鑒定結論也可能發生差錯,因此須查證:
(1)鑒定人的資格,即鑒定人是否具備該鑒定所需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是否具有授權單位授予的鑒定權。此外還須查明是否與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有無作虛假鑒定的可能。
(2)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分析意見所依據的材料是否真實,有無虛假材料,如假病歷等。
(3)論據是否充分,結論是否確切。
3、證人證言。證人證言的來源最廣泛,運用較普遍,但此證又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因此運用時應注意:
(1)須查明證人的資格問題,如證人的職業、政治素質、文化程度、感知、記憶力、陳述能力以及與案件當事人的利害關系等。
(2)證據的來源是在什麼情況下取得的,如是親眼目睹還是聽他人傳聞,以及獲取證人證言的程序的合法性。
(3)多個證人的證言之間以及與其他證據之間是否吻合。
4、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上述人員都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一定的利害關系,因此,他們的陳(供)述或辯解大多有較大的虛偽性,在運用這類證據時應注意:
(1)獲取這類證據的程序是否合法,有無引誘逼供現象。
(2)陳述的情況是自身感知還是傳聞,與案件事實是否有出入,與其他證據及現場情況是否相符。
5、勘驗、檢查筆錄。此類證據是對犯罪行為侵害的客體勘查的真實記錄,對證明案件事實有很大的幫助,可直接提供偵破線索和依據。但是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有時也會出現錯誤,因而在查證時須注意:
(1)勘查的對象是否是原始狀態,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否已遭破壞。
(2)勘查人員的業務素質如何,勘查的過程是否科學客觀,筆錄的製作是否真實全面等。
(四)證據要確實充分
獲取和運用證據是偵查階段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實事求是地認定或否定犯罪,提高辦案質量,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1.證據必須確實。此為證據的質量問題,即所取得的證據應當是與案件事實相關聯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其內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證據的客觀性和關聯性。用作定案的每一個證據都是與案件事實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的客觀事實,這就是說,證據必須具備客觀性和關聯性。客觀性是證據具備訴訟效力的最根本的要求,任何收集到的證據,首先須查證屬實。關聯性是指證據與案件事實的客觀聯系,這也是證據具有訴訟效力的必要條件。這種關聯性既存在於證據與案件的事實之間,也存在於證據本身之間。
(2)證據的合法性。即證據的法律性,它是指證據必須是法定人員經法定程序取得,並具有法律規定的特定表現形式,這也是證據具有訴訟效力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因此,非司法人員的材料或其檢舉、控告以及揭發材料必須經法定人員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後才能作為證據運用。
(3)證據的協調性。對某一案件的證據可能不只一類,而能夠證明同一事實的證據與證據之間應該是協調一致的,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排斥。這就是說對同一案件事實的證據必須得出同一結論,否則該證據就很難說明其真實性,需進一步查證核實。
2、證據必須充分。這就是說,要證明全案必須要有足以證明全案的每一事實的論據,這就要求證據不但要有一定的數量,更要有質量,即證據要有證明力,證據的充分是質和量的統一。在實際操作中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證據應足以得出認定的結論,同時也應足以排除其他結論的一切可能性。對於一些需區分此罪與彼罪的案件,由於界限不清,這就需要有強有力的能從正面肯定或從側面否定的證據。
(2)在實際案例中,有主要事實,也有非主要事實,而這兩方面都需要證據去證明,兩者都不可忽視。
(3)對間接證據的運用。在實際案例中,有些案件無法取得直接證據,則必須運用間接證據,運用此類證據時須注意:
①間接證據都必須完整。因其不能直接單獨地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因此只有將同一案件的若干間接證據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鎖鏈體系,才能對案件事實作出認定,這是運用間接證據的一個必要條件。
②間接證據鎖鏈必須環環緊扣,不能脫節。因為如果其中某一環節被某一反證推翻,則整個鎖鏈便形成了斷裂的片斷,全案的結論無法證實,也可能會動搖甚至被推翻。
⑨間接證據必須協調一致,所有的間接證據都應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時間順序和內容上的一致性。總之,經過對全案證據體系的綜合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必須是惟一的、肯定的、必然的結論,而這一結論能夠排除其他任何結論的可能性。
6. 刑事訴訟法的證據指的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證據的特徵是:
1、客觀真實性,這是指訴訟證據必須是能證明案件真實的、不依賴於主觀意識而存在的客觀事實。
2、證據的關聯性,這是指作為證據的事實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且它必須是與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實存在邏輯上的聯系,從而能夠說明案件事實。
3、證據的合法性。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 刑事訴訟法證據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中的證據要求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五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六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八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九條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六十條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8. 刑事訴訟法中的證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中的法定證據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等。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