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等滿30天
1. 提了離職必須滿30天才能走嗎
提出離職必須滿30天才能走嗎?在勞動法律的規定里,對於試用期離職的員工,需提前三天向公司提出申請;轉正後的員工則需提前30天,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規定呢?這就是從用人單位的需要來考慮的。
每一個員工在工作的時候,必然承擔著一部分的職責,掌握著一部分工作的信息。
工作時間越長,掌握的信息必然越多,如果員工提出離職立刻就可以直接走人,很可能就會對公司的正常工作產生影響。
因為他沒有進行工作交接,其他人不知道他手上有哪些工作,也不知道工作進展到何種程度。
這就要求,離職員工必須留下較為充足的交接期,方便企業安排新人給他對接工作,順利地把工作全部交接過去。
但是這個時間不可能無期限地拖延下去,這樣又會對離職員工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所以最終的決定就是,試用期提前3天,正式員工提前30天。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都很明白了,如果屬於正式員工,但手上並沒有多少關鍵性的工作,走了也不影響公司正常的業務開展、工作開展。
那麼即便員工當天提出離職,第二天就批准他離開公司,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沒有工作需要交接,與其延長30天,不如讓他立刻走,這樣不耽誤員工找新的工作,也避免公司多花一個月的錢。
當員工提出了離職之後,內心就不會再想著為公司多麼的著想,自然也就產生不了效益。早點走,反而對公司有利。
那麼,如果是一個員工有一些工作在做,又想要盡快地離開公司,最好的辦法就是,
在自己打算提離職之前,先將自己手頭的工作整理好,提出離職之後,立刻就可以進行工作交接,不至於再來花時間整理手頭的資料。
這種做法對於員工和企業來說都是比較好的,雙方不耽誤,雙方也能順利地進行交接。
2. 工作超過30天未簽訂勞動合同違反了勞動法第幾條
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第十條: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在原單位呆30天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但是,如果您的離職不會給用工單位造成損失的話,與單位協商好,做好交接工作,提前離職也是可以的。如果因為您提前離職,單位不支付您應得的工資可以去勞動仲裁告他們。
4. 勞動法有規定超過三十天以上的事假單位可以扣掉一個月的工資嗎
勞動法並沒有規定超過三十天以上的事假單位可以扣掉一個月的工資。
勞動法沒有規定限制事假的期限,通常事假規定是由用人單位自行制定,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要求,並經批准、公示後可以實施。
根據各地出台的《工資支付條例》中的規定,勞動者請事假,未提供事實勞動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勞動者工資。也就是說請事假沒有上班的時間,用人單位是沒有義務支付任何工資的。另外,用人單位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可以查看一下單位有無相關的工資支付制度。
(4)勞動法等滿30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條規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5. 提了離職必須滿30天才能走嗎為什麼呢
提了離職不是必須滿30天才能走,只要工作交接妥當,工資結算得當,公司允許,可以提前走。因為勞動法裡面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滿30天才能走,只是規定需要提前30天向公司提出申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工作交接,減少因為一個人離職給公司帶來利益損害的可能性。
不過,我們的離職時間不可能無限期的拖延,這會對離職員工造成影響,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如果你是正式員工,提前30天提出申請就好了, 30天也是你的最終期限。如果你是試用期員工,三天前提出就好了。
6. 提了離職必須滿30天才能走嗎原因是什麼呢
並非如此,只要企業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把手上的項目完成對接,拿到工資,那麼也是可以提前走的。首先,我們在企業工作的時候,如果想要辭職,那麼就必須提前30個工作日申請,因為只有給企業充分的時間,企業才能找到相關的人員來代替我們,在我們正式提交辭職的後,我們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依然是企業的員工,在工作上,態度上,依然要重視,千萬不能馬虎,其次,我們也需要清除,國內的法律,特別是勞動法裡面,並沒有強制規定員工在辭職以後,一定要滿30天才能走,歸根結底是看個人跟企業。
7. 勞動法規定交了離職申請後,須幾天可以走了
交了離職申請後的30天可離職,《勞動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該提前三十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司。但若公司未按規定為員工繳納社保則根據《勞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可隨時進行離職。公司未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公司不讓離職以及公司未及時交社保的可申請勞務仲裁或是向當地社保部門投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一條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八十二條 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7)勞動法等滿30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六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8. 員工離職未提前30天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
員工離職未提前30天勞動法規定是員工只要提前30申請離職了,那到期就可直接離職,這是避免出現公司不批等行為。員工提出離職,公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時給員辦理離職,不一定非得等到30天的。如果公司因為找不到能交接員工工作的人,最長也只能留員工30天。員工離職是雇員和僱主之間結束僱傭關系,員工離開原公司的行為。員工離職是員工流動的一種重要方式,員工流動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過高的員工離職率會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員工離職在性質上可以分為雇員自願離職和非自願離職。自願離職包括員工辭職和退休;非自願離職包括辭退員工和集體性裁員。在離職各種類中,退休是對符合法定退休條件的雇員的一種福利待遇,在正常環境下其數量和比例具有可預期性,其發生對於企業更新人員年齡結構具有正面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9. 辭職後必須要工作30天嗎勞動合同簽訂後沒有給員工符合勞動法么
並不是所有的辭職,都必須等30天,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即可,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規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可以隨時離職。
勞動合同應該給勞動者一份,否則該用人單位違法。
一、個人提出離職分三種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二、勞動者可以通過快遞或掛號信郵寄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說的辭職信、辭職報告),這樣便於保留證據。用人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工資或不為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可以通過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三、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