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公定力和拘束力區別
❶ 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種類有哪些
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種類有:
1.公定力
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旦作出,假定該行為合法;具體行政行為不因復議或訴訟而停止執行。
2.確定力
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不再爭議、不得更改的效力,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取得不可撤銷性。一般而言,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後都會有一個可爭議和可更改期。
3.拘束力
①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經生效,行政機關和對方當事人都必須遵守,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成員必須予以尊重的效力。
②對於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不但對方當事人應當接受並履行義務,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更改,而且其他國家機關也不得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再次受理和處理該同一案件,其他社會成員也不得對同一案件進行隨意的干預。
4.執行力
是指使用國家強制力迫使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以其他方式實現具體行政行為權利義務安排的效力。這是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國家意志性的體現。
(1)行政法的公定力和拘束力區別擴展閱讀
具體行政行為的性質與形式
1.性質
①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行為。
②具體行政行為是對特定人與特定事項的處理。
第一是就特定事項對特定人的處理。
第二是就特定事項對可以確定的一群人的處理。
第三是就特定事項對不特定人的處理。
③具體行政行為是單方行政職權行為。
④具體行政行為是外部性處理。
2.形式
具體行政行為的表現形式包括:
行政命令、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合同、行政賠償等。
❷ 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什麼效力
行政行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所為的行為,一經形成,在原則的上即應推定為合法,在未經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撤銷或宣布為無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
確定力,也稱為不可變更力,是指行政行為已經作出,其內容非以法律程序不得隨意變更的效力。
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得到遵從、不得違反的效力。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完全地,實際地得到履行,當事人不得延誤或抗拒的效力。
行政行為的效力主要表現為:
(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
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
(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
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
(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
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❸ 簡述行政法的效力有哪些請談談對這些效力的理解
行政法的效力應具有確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執行力等四種效力。它們既相互回獨立答又互相依存。
對他們的理解:確定力。它又稱不可改變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不受任意改變的法律效力。
拘束力。即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限制和約束行政主體和相對人行為的法律效力。
❹ 行政法規的效力包括哪幾個方面
法律分析:(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十一條 行政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務院解釋:(一)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行政法規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行政法規依據的。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擬訂行政法規解釋草案,報國務院同意後,由國務院公布或者由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行政法規的解釋與行政法規具有同等效力。
❺ 行政行為的效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確定力。二是拘束力。三是執行力。 A. 錯誤 B. 正確
錯誤。包括四個方面,還有一個公定力。
❻ 行政行為的效力有哪些
行政行為的效力有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
法律分析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所為的行為,一經形成,在原則的上即應推定為合法,在未經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撤銷或宣布為無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確定力,也稱為不可變更力,是指行政行為已經作出,其內容非以法律程序不得隨意變更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確定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後,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相對人如果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內,向特定的行政機關申請撤銷或變更,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依法申請復議或起訴,期間過後該行為即取得合法效力。(2)對行政主體的確定力。行政主體對自己所作的行政行為,也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如果發現該行為確有法定的撤銷變更理由,必須由有權的行政機關以法定程序撤銷或變更,並向行政性對人說明。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得到遵從、不得違反的效力。拘束力也表現的兩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行政相對人負有服從和遵守行為內容的義務。(2)對行政主體的拘束力。行政主體本身也必須受到行政行為的拘束。行政主體的上級機關,也必須服從該行政行為的拘束,否則就構成越權或侵權。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完全地,實際地得到履行,當事人不得延誤或抗拒的效力。行政法學界習慣上認為,執行力是針對行政相對人的,即相對人如不履行法定義務,行政主體即可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促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實際上,執行力也可針對行政主體,如果根據行政行為的內容,行政主題負有某種義務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相對人也可以通過法定方式敦促行政主體履行其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六條 除法律、法規、規章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❼ 行政行為的確定力和公定力分別如何定義
確定力:既一旦做出不得隨意變更,以確保不會出現朝令夕改。
執行力:既行政行為做出的行政主體有法律依據執行此行政行為。
約束力:既行政行為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
公定力: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
對於行政主體來說,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隨意改變其行為內容,或就同一事項重新作出行為;對於行政相對方來說,不得否認行政行為的內容或隨意改變行為內容,非依法也不得請求改變行政行為。
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都是有確定力、拘束力,但不一定都有執行力。執行力產生的條件是:相對人負有作為的義務卻不作為。
行政行為的這三種效力是行政法上諸多規則產生的基礎,比如在行政法上,對於生效的行政行為一般採取不停止執行的原則,即使相對人有異議,或在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期間,也不能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可以暫停行政行為的執行。
(7)行政法的公定力和拘束力區別擴展閱讀:
一、行政行為,行政主體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二、特徵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❽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公定力問題
具體行政行為的公定力在理論上分為三種,即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確定力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旦做出即不可隨意更改,旨在保護行政性相對人及相關人的信賴利益和政府的自身形象。拘束力,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經做出,即假定有效,一切個人與組織都要尊重。執行力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旦做出,行政性對人必須履行相關義務,否則便引發行政強制。
你所說的假設是,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對於該行政行為是可以被當做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的標的,即可以「被告」,但訴訟復議期間不間斷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在撤銷或者變更或確認無效之前,都發揮著效力,即便其是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如果進行行政訴訟,法院會啟動行政訴訟程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及其相關規定,進行行政訴訟的裁決,以解決糾紛裁決爭議。
❾ 試論行政行為效力與表現形式
您好,行政行為的效力
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
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性。但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性並不意味著行政行為不能變更,基於法定事由,經過法定程序,行政行為可以依法變更。
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
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的拘束力。
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
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
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
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例如,強制受罰人繳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