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新法溯及力
Ⅰ 關於行政法規溯及力的問題
《立法法抄》第八十四條襲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沒有溯及力條款,因此不能適用新條款。勞務人員難以要回押金
Ⅱ 行政法在溯及力問題上的原則
【法律分析】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之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
關於我國《刑法》溯及力的問題,第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2、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也就是說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國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Ⅲ 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Ⅳ 新法頒布後的溯及力問題
按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所以的你提問的違法行為從可從今年一月分開始計算。那麼依照立法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綜上所述,你的違法行為從今年一月分計算,而去年七月分施行的新規定,所以應適用新的行政法規。
Ⅳ 行政法溯及力《立法法》84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版溯及既往,但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Ⅵ 立法前的犯罪,當立法後要追究責任嗎
立法前的犯罪,當立法後不會追究責任。中國的刑法溯及力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的或是處於刑罰較輕的,按照新法處理。
Ⅶ 法不溯及既往,是啥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回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答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
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7)行政法新法溯及力擴展閱讀
溯及力原則:
(1)從舊原則,即新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Ⅷ 行政法適用的溯及力問題
《立抄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Ⅸ 新法律能追究新法實施前的行為嗎
新法律不能追究新法實施前的行為。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的一個原則。溯及力問題不只是在民事法律,在刑法、行政法中也經常遇到。熟知的刑法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法不溯及既往,是指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由於人們過去從事了某種當時是合法但是現在看來是違法的行為而依照當前的法律處罰。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與法律的可預測性密切相關,堅持法不溯及既往,使民法典的適用可以平穩過渡,不至於使普通人的生活在一夜之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部分人仍可以依靠民法典施行之前的行為取得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具有既判力的裁判,具有遮斷後訴與拘束後訴的效果,一方面體現了法的安定性理念對當事人訴權自由的限制,另一方面意味著前訴的既判事項在後訴中不可被推翻,強調法的安定性與訴訟經濟。既判力的效力高於溯及力,意味著新法不能溯及已經生效的裁決,即便新法對一方當事人有利。因此,從已經生效裁判獲取合法利益的人們,不必擔心因民法典的施行而喪失合法性。「不利溯及」不但會損害人們的信賴利益,而且會有損人們對法律的信仰,所以為法治社會所不許。但「有利溯及」,則無上述弊端。因此,不溯及既往原則作為源於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制度,只限制「不利溯及」,並不限制「有利溯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