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法規
⑴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如何行使職權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如下:
1、立法權包括:
(1)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2)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當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或者法律制定以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時,進行法律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監督權包括:
(1)解釋憲法,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組織檢查組,對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2)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聽取和審議國務院及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對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實施憲法、法律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批准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3、重大事項決定權包括:
(1)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2)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問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有權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
(3)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
(4)決定授予國家勛章和榮譽稱號。
(5)決定特赦。
(6)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7)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等重大事項。
4、人事任免權包括:
(1)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長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2)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4)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5)決定國家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6)按照全國人大組織法的規定,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提名,任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1)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領導的政權組織形式。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和人大工作前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證。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領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⑵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實行了什麼權利
立法權。依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權。主要包括:制定回和答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樣,除了憲法和基本法律外,大量的立法工作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
⑶ 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對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並要求限期修改,是否合法
不合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內法規。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或容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要求國務院進行修改,在國務院不作修改的情況下,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和予以撤銷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委會審議決定。
⑷ 普通公民是否可以直接"上書'全國人大黨委會,建議對行政法規進行審查
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九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4)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一百零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按照規定要求,將審查、研究情況向提出審查建議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反饋,並可以向社會公開。
第一百零二條其他接受備案的機關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審查程序,按照維護法制統一的原則,由接受備案的機關規定。
⑸ 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嗎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⑹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權利有哪些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如下權利:1.立法權。依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權。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樣,除了憲法和基本法律外,大量的立法工作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2.憲法和法律的解釋權。解釋憲法,即對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而作的立法解釋。這樣便於從立法的角度及時回答和解決憲法和法律實施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保障憲法和法律的准確實施。3.憲法實施的監督權。現行憲法除規定全國人大監督憲法的實施外,還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由它行使這一職權,便於對憲法的實施進行經常性的監督。這對於保障憲法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4.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的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撤銷由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5.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人事任免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的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決定國家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6.對國家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決定權。這一職權包括: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決定特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戒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除上述職權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權執行全國人大授予的其他職權。如: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聯系全國人大代表,並組織他們視察,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領導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等等。
⑺ 政治: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如何行使職權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1.立法權。包括:(1)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3)當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或者法律制定以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時,進行法律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監督權。包括:(1)解釋憲法,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組織檢查組,對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2)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聽取和審議國務院及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對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實施憲法、法律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3)批准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3.重大事項決定權。包括:(1)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2)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問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有權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3)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4)決定授予國家勛章和榮譽稱號。(5)決定特赦。(6)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7)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等重大事項。
4.人事任免權。包括:(1)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長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2)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4)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5)決定國家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6)按照全國人大組織法的規定,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提名,任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權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行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對外交往日益增多,作用日益顯著,成為我國整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⑻ 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規要提交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嗎
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規,不需要提交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根據《中華人民版共和國立法法》第六權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8)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條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⑼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要由全國人大還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專務委員會屬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⑽ 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和修定法律說明了什麼
說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是我國最高立法機關。
在我國,除了地方法律,民族自治法律,行政法規,香港澳門除基本法外的其他法律是單獨制定,像憲法、刑法、民法等比較重要的法律都是全國人大通過的。
最根本的權利還是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可以否決一切下屬的地方法律法規,若最高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出現沖突,還需要報請全國人大審核。
(10)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組成。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候選人由大會主席團從全國人大代表中提名,經全體代表醞釀討論後確定正式候選人,提交大會選舉。如果常委會組成人員由於各種原因喪失代表資格,其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職務也相應終止。
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屆任期同全國人大相同,但兩者任期的起止時間不同。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到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常務委員會為止」。
這就是說,新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始時,上屆全國人大任期即告結束,而上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任期要延續到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產生為止。在這一段時間內,如果國家生活中出現必須由常委會審議決定的事項,常委會依然可以正常行使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