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理論基礎

行政訴訟法的理論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4-26 14:35:48

Ⅰ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指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反映行政訴訟的基本特點,對行政訴訟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體現並反映著行政訴訟的客觀規律和法律的精神實質的基本規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一般性原則和特有原則。(1)一般性原則: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審判獨立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2)特有原則特有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不同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Ⅱ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一般性原則
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版訟和刑事訴訟中權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
①審判獨立原則;
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③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④辯護原則;
⑤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
⑥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2)特有原則
特有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不同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①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有審查權原則;
②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原則;
③訴訟不停止執行原則;
④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原則;
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Ⅲ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哪些具體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
(3)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等。

Ⅳ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的概念】是指憲法或法律規定的對行政訴訟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版基權本准則和制度。根據基本原則的適用范圍,可以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分為兩大類: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共有的原則和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

【訴訟法的共有原則】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共有的原則主要有:①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③當事人在訴訟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則;④合議、迴避、辯論、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⑤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⑥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除了與其他訴訟法共有的原則外,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主要有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原則,它是指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原則上只作合法性審查,不作適當性審查。但這一原則也有例外,如《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Ⅳ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就是第一章描述的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Ⅵ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釋義之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第1章第6節

標題:基本制度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釋義:本條是對審理行政案件幾項基本制度的規定。
一、合議。審理行政案件都要組成合議庭,依靠集體智慧,保證案件得到正確審理。合議制度的主要內容是:1.在不同的審判階段應當分別組成合議庭。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第二審案件一般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再審案件要區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由第二審法院再審的情況,按照第一審或者第二審合議庭組成的規定,組織合議庭。2.不論在哪個審判階段,合議庭的組成人數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3.合議庭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力,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4.合議庭應當接受和服從審判委員會的領導和監督。

二、迴避。迴避有當事人申請迴避和審判人員申請迴避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如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另一種是審判人員如果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這兩種情形同樣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三、公開審判。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的各種訴訟活動,除合議庭評議案件以外,要對群眾公開,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道案情和審判情況。行政訴訟中貫徹公開審判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審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第二審案件,除人民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以外,應當按照第一審的辦法進行。

四、兩審終審。兩審終審是指行政案件經過第一審、第二審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就宣告終結的制度。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即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當事人如果在法定上訴期間不提起上訴,那麼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由於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對第一審行政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Ⅶ 行政訴訟法中有一個自由裁量權,它產生的法理基礎是什麼啊如何規制

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基礎在於(一)立法機關制定的規則的抽象性與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決定了立法機關制定的規則無法應對千變萬化的現實生活;(二)立法機關的工作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在短短幾個月甚至是幾天的時間內也無法完成調整社會生活所需要的數量龐大的法律規范;(三)行政活動所調整的社會生活領域往往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如經濟、衛生、安全等等,這些領域所要求的專業性是立法機關所不具備的。
規制機制包括內部規制與外部規制。外部規則主要是立法規制與司法規制,立法規制要求立法機關盡可能制定詳細的法律規范,壓縮行政機關的裁量空間,司法規制則強調司法機關在審理案件中對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的約束。內部規制則強調行政系統內部對裁量空間的壓縮,如制定詳細的裁量規則,創設行政先例等等。

Ⅷ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依據是什麼

中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工作人員: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Ⅸ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rp4q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作者:姜明安 編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657

內容簡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及行政法、行政法學的歷史發展;行政法主體的一般理論及行政主體的職責、職權、管理手段與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行為的性質、特徵、構成要件、合法要件與各種類別行政行為的運作程序;行政救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性質、功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管轄、程序與裁判標准;行政賠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歸責原則、賠償范圍、方式、標准與程序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主要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在繼承、批判和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其主要著作和論文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等。

Ⅹ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民族語言文字原則,當事人有權辯論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是指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貫穿於行政訴訟的主要過程,對行政訴訟活動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為准則。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對行政訴訟活動有拘束力。無論是人民法院還是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都要遵循。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具體原則: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審判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就具體案件的審判來說,各人民法院的審判權獨立。審判人員獨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根據要求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作出裁判之前將相關的事實調查清楚。以法律為准繩要求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不管是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判斷還是作裁定或決定,均應依法進行。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只有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提出異議時,才能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而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授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范圍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適當的問題,原則上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自行判斷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熱點內容
法律規定為什麼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發布:2025-02-10 23:37:17 瀏覽:737
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發布:2025-02-10 22:49:45 瀏覽:629
法律碩士有學歷嗎 發布:2025-02-10 22:23:26 瀏覽:366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