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266條

刑事訴訟法266條

發布時間: 2022-04-26 19:16:45

『壹』 詐騙罪判刑後還要還錢嗎

詐騙罪判刑後是需要還錢的。

在承擔刑事責任之後,還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責任並不能代替民事責任。一般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都是這樣的。

除非原告主動不要了,否則債務仍然存在的。所以,詐騙罪判刑後是需要還錢的。但刑法規定中並沒有要求還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犯本罪的,根據詐騙數額的大小,除了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主刑外,同時應當並處罰金或沒收個人財產等附加刑,沒有判令償還被害人經濟損失的內容。

還款的情況只是在判決前作為酌定從輕處罰的依據,在判決後可能作為有悔罪表現的依據,與其他情節相結合,對是否減刑產生影響。

簡單說,如果判決都已經下了,不還款也沒什麼不利後果,最多就是減不了刑而已,絕對不會在判決的基礎上加重刑罰。

如果判決還沒下,不還款會使法官量刑偏重,多個一年兩年都有可能(當然是在法律允許的量刑幅度內)。

(1)刑事訴訟法266條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貳』 刑法266條詐騙罪立案標准

詐騙罪的立案標准如下: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2、在客觀上表現為內使用欺容詐方法(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3、主體是一般主體;4、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叄』 刑法法條怎麼分析

刑事法律指與刑事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回司法解釋。當事人相關行為答是否符合相關罪的立案標准,當事人應該受到怎樣的刑事處罰等等刑事辯護問題都可以在刑事法規中找到法律依據。所以了解基本的刑事法規還是很有必要的。

『肆』 我朋友今年22歲,犯了我國刑法第266條詐騙罪。

刑法266條的內容很多,請針對具體的內容加以對照。
一、刑法條文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司法解釋
(一)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就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至1萬元以上、3萬元至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髙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二條 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三條 詐騙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條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近親屬諒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具體處理也應酌情從寬。
第五條 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
利用發送簡訊、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的;
(三)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數量達到前款第(一)、(二)項規定標准10倍以上的,或者詐騙手段特別惡劣、危害特別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第六條 詐騙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既遂處罰.
第七條 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路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八條 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案發後査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詐騙財物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被害人;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騙款物佔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但已獲退賠的應予 扣除。
第十條 行為人已將詐騙財物用於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一)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的;
(二)對方無償取得詐騙財物的;
(三)對方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取得詐騙財物的;
(四)對方取得詐騙財物系源於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詐騙財物的,不予追繳。
第十一條 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二)根據1996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行為,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 至10萬元以上的,應以詐騙罪追究上述人員「數額較大」的刑事責任;數額在20萬至30萬元以上的,應以詐騙罪追究上述人員「數額巨大」的刑事責任(雖然這一解釋對犯罪數額的規定與201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不一致,但是,認為應以詐騙罪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的見解,值得肯定——編者說明)。
(三)根據2000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行動電話,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以詐騙罪定罪處罰。
(四)根據2002年4月10日最髙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使用偽造、變造、盜竊的武裝部隊車輛號牌,騙免養路費、通行費等各種規費,數額較大的,依照詐騙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五)根據2002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閉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對訴訟欺詐侵財行為的定性雖有分歧,但多數說認為構成詐騙罪,故該答復是否合理,值得研究——編者說明)。
(六)根據2003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假借研製、生產或者銷售用於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用品的名義,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有關詐騙罪的規定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七)根據2010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千問題的解釋(二)》第五條,以使用為目的,偽造停止流通的貨幣,或者使用偽造的停止流通的貨幣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以詐騙罪定罪處罰。
三、詐騙罪刑指導意見
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就詐騙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如下:
構成詐騙罪的,可以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宛里刑起點:
(1)達到數額較大起點的,可以在3個月拘役至6個月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達到數額巨大起點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可以在3年至4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蛩刑起點。
(3)達到數額特別巨大起點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可以在10年至12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依法應當判處無期徒刑的除外。
在最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詐騙數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亊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伍』 刑法問題!

18(B),無期徒刑可以適用假釋,但是不得少於12年,而且不得適用於搶劫、強奸等嚴重暴力犯罪。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可以保外就醫。但是病好之後是要回監獄繼續服刑的。這與假釋是不一樣的!
19(A)追訴時效按照法定刑的最高限。無期、死刑是20年。
20(A)只是簡單的規定罪名或者簡單描述具體犯罪的基本構成特徵(本題屬於後者)。
21(D)刑法第217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2(A)客體錯誤是指比如殺人卻殺了狗。
因果關系錯誤:A為了使B溺死,而將B推下井裡,但井中並沒有水,結果B摔死在井中. 其中B的死和A的設想是不一致的,不存在認識上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與損害後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所以稱為因果關系錯誤.但是因為行為人主觀上仍是故意,所以定故意殺人罪是沒有問題的.
手段錯誤:A使用的犯罪手段會出現危害後果,但是他自己卻以為不會出現危害後果;B使用的手段不可能導致危害後果,但是他自己以為會出現危害後果的.
23(A)
24(C)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員,其他的是故意傷害。
25(C)
立功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到案後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被動歸案後,如實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行為.
自首:犯罪後自動投案,向公安、司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為。
悔罪
第一,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及作案過程。犯罪分子如果真心悔罪,就應該如實供述犯罪的目的、起因、犯罪的事實及作案過程,不得有半點隱瞞。特別是在主要事實、重點環節上不得避重就輕,有半點敷衍塞責,否則,就不是真心悔罪的表現。

第二,主動交代作案工具去向或物證。屬普通刑事犯罪的,應主動交代作案工具藏匿何處,或協助辦案人員及時查找其作案工具。屬侵財性和貪賄犯罪的,應主動提供書證、物證等。此外,還應交代清楚作案工具及證據的來源等,使案件的相關證據形成完整的鎖鏈。

第三,主動交代與本案有牽連的人和事。實踐中,無論是普通刑事犯罪還是侵財性和貪賄犯罪,替他人頂罪或不揭露他人罪行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主動交代與本案有牽連的人和事,不僅是完整辦理本案的需要,也是對本案准確定性的需要,同時又是使違法必究得到落實的具體體現。

第四,積極退賠贓款贓物。以獲取錢財為目的侵財性犯罪,積極主動地退還贓款贓物,是具有悔罪表現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暴力損害、報復他人為主要目的傷害性犯罪,積極地賠償被害人的醫療費、精神損傷費、誤工費等,應視為積極悔罪的表現。

第五,深刻認識所犯罪行的危害性。一是充分認識所犯罪行給他人及家庭造成的痛苦,誠懇地向被害人及家庭賠禮道歉;二是深刻認識所犯罪行的根源,自己行為屬於違反哪些法律法規,檢討自己抵牾法律及法律意識淡薄的主要表現;三是深刻認識所犯罪行給黨和國家造成的危害,經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通過這些反省,使犯罪分子的思想和靈魂受到一次全面的洗滌,為適用緩刑確實不再危害社會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26(B)主觀因素以外的原因(這是區分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未遂比照既遂從輕處罰。
27(B)《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注意:虛報注冊資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 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虛報注冊資本數額巨大、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罰金。成立的條件是數額巨大!
28(B)
29(B)
30(A)如果根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依法罪」的那麼就是依法罪。
注意區分職務侵佔罪:職務侵佔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兩者的區別是主體不同。
31,(ABE)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有著非常准確的定義。第十三條是任何學刑法的人都應該熟背的!並且我個人建議你最好把前十三條全熟背。如果有能力刑法總論和刑訴法最好全能熟背!
32,(ABCDE)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區別是:
(1)危險的來源不同。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他人的不法侵害,而緊急避險的起因條件是一種危險,包括自然災害等非人為的損害。
(2)損害程度的限度不同。正當防衛所造成的損害可以大於或等於所要保護的利益,而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不能等於更不能大於所要保護的利益。
(3)對行為的限制不同。緊急避險要求必須是不得已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而採取的。而正當防衛則無此要求。
(4)行為針對的對象不同 。正當防衛要求打擊的對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而緊急避險則可以是無辜的第三者,二者損害的對象是有原則區別的。
(5)正當防衛可以是任何人,但緊急避險對於某些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則不行(如消防警察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沖進火場)。
33,(BCD)根據刑法分則之規定,以下案件告訴才處理。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
(4)(普通)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般的刑事案件需要有檢察院主動提起公訴,被害人沒有權力決定是否起訴。但是為了節省訴訟資源,對於一些相對輕微的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規定可以有當事人決定是否起訴,這類案件稱為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34(ABCDE),注意法定的應當從輕情節與可以從輕情節。這兩個是有區別的。前者是必須從輕,後者是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從輕也可以不從輕甚至還可能加重處罰(如犯罪未遂中,可以從輕但是某些犯罪雖然未遂但是手段殘忍,社會危害程度極大,也會加重處罰的)。
35(ACDE)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我需要說一下,關於律師的一些問題,比如被告人告訴其委託的律師一些警方沒有掌握的證據,而律師不向警方提供或者說律師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去教其當事人一些東西,是合法合理的。

『陸』 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詐騙罪,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
詐騙罪立案標准
1、一般詐騙罪
一般詐騙罪與盜竊罪相同,經濟詐騙罪如集資詐騙、貸款詐騙、票據詐騙等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詐騙罪量刑標准進行了補充: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於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達到以上數額,又具有以下情節的,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已達到「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近親屬諒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具體處理也應酌情從寬。
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是認定詐騙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情節。
詐騙罪量刑標准之加重處罰情形:
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
(1)詐騙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詐騙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
(2)慣犯或者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
(3)詐騙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急需的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損失的;
(4)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
(5)揮霍詐騙的財物,致使詐騙的財物無法返還的;
(6)使用詐騙的財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7)曾因詐騙受過刑事處罰的;
(8)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9)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2、詐騙公私財物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柒』 中國《刑法》第266條

中國《刑法》第266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回、拘役或者管答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拓展資料

雖然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徵把握這些特徵予以防範,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況很多騙子的手段並不見得很高明,受騙的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受害人本身。一般說來,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識,是詐騙分子之所以能輕易得手的關鍵。通常,下面幾種不良心理意識易被詐騙分子利用:

(1)虛榮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心理;

(3)貪佔小便宜的心理;

(4)輕率、輕信、麻痹、缺乏責任感;

(5)好逸惡勞、想入非非;

(6)貪求美色的意識;

(7)易受暗示、易受誘惑的心理品質等等。

『捌』 刑法第266條

可以向公安部門法制科反映,要求公安機關解決
如果不立案的,可以選擇復議或者要求檢察機關介入。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八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66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是: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9)刑事訴訟法266條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騙公私財物達到上述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夠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和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和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上述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理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詐騙罪有哪些條款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詐騙罪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詐騙概念: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三、詐騙罪相關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2次會議、

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為依法懲治詐騙犯罪活動,保護公私財產所有權,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結合司法實踐的需要,現就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二條 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三條 詐騙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條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近親屬諒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具體處理也應酌情從寬。

第五條 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

利用發送簡訊、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五千條以上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五百人次以上的;

(三)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數量達到前款第(一)、(二)項規定標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詐騙手段特別惡劣、危害特別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第六條 詐騙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既遂處罰。

第七條 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路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八條 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案發後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詐騙財物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被害人;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騙款物佔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但已獲退賠的應予扣除。

第十條 行為人已將詐騙財物用於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一)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的;

(二)對方無償取得詐騙財物的;

(三)對方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取得詐騙財物的;

(四)對方取得詐騙財物系源於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詐騙財物的,不予追繳。

第十一條 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10)刑事訴訟法266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一百九十三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一般詐騙罪

一般詐騙罪與盜竊罪相同,經濟詐騙罪如集資詐騙、貸款詐騙、票據詐騙等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詐騙公私財物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熱點內容
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發布:2025-02-10 22:49:45 瀏覽:629
法律碩士有學歷嗎 發布:2025-02-10 22:23:26 瀏覽:366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
2017上海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10 19:29:16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