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4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4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時間: 2022-04-27 03:29:37

A.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包括什麼

1、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勞動關系是勞動法調整的基本的、主要的對象。除此之外,勞動法還調整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某些其他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本身不是勞動關系,但與勞動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也稱為勞動關系的附屬關系。這些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勞動行政關系、勞動服務關系、勞動團體關系、勞動爭議處理關系。
(1)勞動行政關系。主要指勞動行政部門、其他業務主管部門與用人單位之間因職工的招收、錄用、調配、培訓等方面發生的關系,如國家勞動行政部門、衛生部門等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監督、檢查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而產生的關系,以及國家社會保險機構與用人單位及職工勞動者之間因執行社會保險制度而發生的關系。
(2)勞動服務關系。如勞動服務公司、職業介紹機構、職業培訓機構在為勞動力的配置與流動提供服務過程中與用人單位、勞動者之間發生的關系。
(3)勞動團體關系。如用人單位團體與勞動者團體之間,勞動者天體與其成員或用人單位之間,用人單位團體與其成員或勞動者之間,由於協調勞動關系或維護勞動關系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4)勞動爭議處理關系。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與用人單位、職工之間由於協調處理和審理勞動爭議而產生的關系。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B.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一般包括

法律分析:(一)勞動關系 作為勞動法調整對象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一方提供勞動力,另一方提供勞動報酬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特點:a.人身性與財產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財產性,實質上的人身屬性。b.從屬性與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實質上的從屬性。勞動關系包含了三個層次的關系:債權、債務關系,物權關系,人身權關系。

(二)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系勞動行政關系,是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為履行行政職能而與勞動者、用人單位以及其他勞動關系相關人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一是基於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就社會保險的辦理和費用的繳納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因為社會保險費的繳納、社會保險待遇的給付等行為而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發生的社會關系。勞動市場服務關系,是指勞動市場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由於為勞動關系的運行提供社會服務而發生社會關系。勞動團體關系,是指工會組織或僱主團體組織與其成員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由於協調勞動關系和維護各自所代表的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勞動爭議處理關系,是指勞動爭議處理機構與勞動爭議參加人(包括當事人、代理人、代表人、以及第三人)之間就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C. 簡述我國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及其特點是什麼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6-11-07 12:47:56選出 勞動法調整對象是指所調整的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勞動關系概念:是指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
並不是所有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均由勞動法調整,有些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由其他法律調整。由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和勞動有著直接關系的,勞動是這種關系的基礎和實質。因此勞動法調整的是狹義上的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的特徵:1、勞動關系是在社會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2、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一方是勞動者,一方是勞動使用者(或用人單位)。3、勞動關系主體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主的地位是平等的。4、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勞動者要依法服從經營者的管理,遵守規章、制度。這種雙方之間的從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特點。
勞動關系的種類:按不同所有制關系,可以分為全民所有制勞動關系、集體所有制勞動關系、個體經營勞動關系、聯營企業勞動關系、股份制企業勞動關系、外商投資企業勞動關系等。
按職業分類,可以分為企業的勞動關系、國家機關的勞動關系、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等。
按資本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國有控股公司的勞動關系、私營企業勞動關系、外商投資企業勞動關系、有限責任公司等等的勞動關系。
按工人運動角度分類,可以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從集體談判制度上,可以分為個別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
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
列舉式方法:1、國家進行勞動力管理中的關系。2、社會保險中的某些關系。3、工會組織與企業在執行勞動法、工會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4、處理勞動爭議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關系。5、其他有關管理機構在監督勞動法執行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關系。
區別式方法:1、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產生的前提條件,如勞動就業中的某些關系。2、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直接後果,如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3、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附帶產生的關系,如職業培訓中勞動者與培訓機構產生的關系。

D. 簡述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內的企業、容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

E. 勞動法調整對象

法律分析:勞動法的主要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但並非所有社會勞動關系均由勞動法調整,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狹義的,一般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實現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F.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有哪些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答:
(一)勞動關系
① 作為勞動法調整對象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
人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一方提供勞動力,另一方提供勞動報酬的社會關系。
② 勞動關系的特點:
a.人身性與財產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財產性,實質上的人身屬性。
b.從屬性與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實質上的從屬性。
③ 勞動關系包含了三個層次的關系:債權、債務關系,物權關系,人身權關系。 (二)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系
① 勞動行政關系,是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為履行行政職能而與勞動者、用人單位以及其他勞動關系相關人發生的社會關系。
② 社會保險關系,一是基於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就社會保險的
辦理和費用的繳納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因為社會保險費的繳納、社會保險待遇的給付等行為而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發生的社會關系。
③ 勞動市場服務關系,是指勞動市場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由於為勞動關
系的運行提供社會服務而發生社會關系。
④ 勞動團體關系,是指工會組織或僱主團體組織與其成員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由於協
調勞動關系和維護各自所代表的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而發生的社會關系。
⑤ 勞動爭議處理關系,是指勞動爭議處理機構與勞動爭議參加人(包括當事人、代理
人、代表人、 以及第三人)之間就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G. 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一、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指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對勞動關系應理解為:人們勞動過程中,不僅與自然發生關系,而同時也發生在勞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非常廣泛,並不是所有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均有勞動法調整,有些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由其他法調整,如民法中的承攬關系等等。由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和勞動有著直接關系,勞動是這種關系的基礎和實質。二.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有何特點因此勞動法調整的是狹義上的勞動關系。主要特徵表現如下:1、勞動關系是社會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動能力,包括體力勞動能力和智力勞動能力,勞動使用者提供勞動過程所需要的勞動條件和工作條件,雙方在直接的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2、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勞動使用者(或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各自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勞動者提供勞動能力,要求獲得相應的報酬和工作條件;經營者為獲得經濟利益,將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經濟利益。3、勞動關系雙方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在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勞動者依法服從經營者的管理,遵守規章、制度。這種雙方之間的隸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特點。

H. 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

法律分析:主要是勞動關系。作為勞動法調整對象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一方提供勞動力,另一方提供勞動報酬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特點是人身性與財產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財產性和實質上的人身屬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I.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系。
具體內容如下:
1、勞動關系,作為勞動法調整對象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與勞動力使用者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一方提供勞動力,另一方提供勞動報酬的社會關系;
2、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系,勞動行政關系,是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為履行行政職能而與勞動者,用人單位以及其他勞動關系相關人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一是基於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就社會保險的,勞動市場服務關系,是指勞動市場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由於為勞動關系的運行提供社會服務而發生社會關系。勞動團體關系,是指工會組織或僱主團體組織與其成員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由於協調勞動關系和維護各自所代表的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勞動爭議處理關系,是指勞動爭議處理機構與勞動爭議參加人之間就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第十條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J.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有哪些

1、勞動法調整對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熱點內容
涉港國安法加強立法 發布:2025-04-02 04:25:13 瀏覽:154
中國海洋環保法規需完善 發布:2025-04-02 03:27:10 瀏覽:723
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434
法官單獨序列管理 發布:2025-04-02 03:06:10 瀏覽:935
合同法合同履行問題 發布:2025-04-02 03:02:51 瀏覽:446
杭州市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02 02:48:31 瀏覽:572
規章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建設 發布:2025-04-02 02:45:47 瀏覽:33
上海朱斌律師 發布:2025-04-02 02:35:37 瀏覽:802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