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被授權主體有什麼特徵

行政法中被授權主體有什麼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4-27 04:12:08

行政法的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行政主體就是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比如行政機關
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是同一個概念。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同一概念,行政主體是不同概念。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是什麼?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這種關系既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組成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機關授權的組織
2、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
3、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4、行政法律關系具有強制性
5、行政法律關系的程序性
四、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特徵
1、行政主體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2、行政主體是依法擁有行政職權的組織,是行政權的歸屬者。
3、行政主體有權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代表國家並獨立行使職權
4、行政主體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參加訴訟
五、行政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的區別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 (權力活動與非權力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法律關系即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之間的行政法的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而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綜上,行政法律關系和行政主體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行政主體雖然主要是行政單位,但除了行政單位之外,行政單位下屬的一些機構也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關於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和普通民眾相比,當然行政機關佔有絕對的優勢,行政法律關系的實施,基礎還是在反腐倡廉和立法監督上。

㈡ 【求助】關於行政主體里的授權組織

【被授權組織的概念】被授權的組織,是指依據法律、法規的授權,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管理權,並由自己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
PS:首先要了解行政主體的概念、外延及其法律地位。行政主體包括兩類:行政機關和被授權組織。只有行政主體才能成為被申請人或被告。行政機關是最常見的行政主體,是最常見的被告(被申請人)。
【特徵】
1.是國家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包括行政機構和社會組織。
2.其行政職權來源於法律、法規的明文授權——行政授權。
3.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
4.由自己獨立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和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
【例子】高等學校根據法律法規對學生進行學籍學位管理,學生對學校不予頒發學位的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此時的學校的身份就不再是普通的事業單位,而是一個行政主體(也就是 被授權組織),可以成為被告。
【受委託組織】受委託組織是指受行政機關依法委託,以委託的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一定的行政職權,其法律後果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的組織。
【難點】從定義中可以發現,受委託組織本不是行政主體,但它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轉化成被授權組織)。所以才會有如題中的論斷「如果授權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則視為委託」。
【結論】只有行政主體才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或行政訴訟的被告。受委託組織(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一般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因而不能成為被申請人或被告(此時,「被申請人或被告是行使委託權的行政主體」);一個組織(非行政機關)只有經過法律法規授權之後,才能成為行政主體,才能成為被申請人或被告。

㈢ 行政主體的概念、特徵及種類

中國當今行政主體概念、特徵與分類淺析

sunxiao

內容提要:行政主體是個抽象的概念,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對於我們學習和理解行政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具體的分析了行政主體的概念和特徵,比較了行政主體和行政機關的異同,並對社會生活中具體的行政主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簡要地介紹。

關鍵詞:行政主體 概念 特徵 分類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憲法、組織法規定的行政職權,它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非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實施行政行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必須是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管理是判定一個行政機關是否行政主體的標准。比如被委託的組織雖然在委託范圍內也可以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某些行政行為,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而是以委託它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的,因而被委託的組織不屬於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後果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某項活動中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承擔行政活動所產生的責任,如果僅僅實施行政活動,但並不負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那麼,這個組織就不是行政主體。如某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活動,但並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責任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受委託的社會團體就不是行政主體,主體只能是委託的行政機關。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由公務員來行使,但公務員的職務行為,並不由其本身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公務員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公務員實施的職務行為,由其所在行政機關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由其所在機關為被告應訴。因而,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提當。行政主體主要是由行政機關擔任,但又不限於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某種非行政機關社會組織行使某項行政職權,實施某種行政行為,該組織即取得行政主體地位。

二、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主體是一定關系的參加者,行政主體是行政關系的參加者,是行政關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一方。多數情況下,行政關系中的行政主體是由行政機關擔當,但行政主體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生活中用語,行政主體則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其區別在於:

(1)行政主體是行政組織在行政關系中的一種地位,只有在行政機關參加進一種行政管理關系時,它才在這種關系中具有行政主體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兩個概念中間劃等號。

(2)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而,某個政府機構可能是行政機關,但它並不一定就能成為行政主體。例如政府內部的某個辦事機構、協調性機構,它們僅負責管理、協調內部事務,並不對外行使職權,不能與相對人之間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因此也就不會有什麼責任需要承擔,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並非行政機關在所有場合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可以具有雙重身份,即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它即可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從事活動,如到商店購買辦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從事行政活動,如作出行政處罰。當行政機關租用辦公用房、購買辦公用品時,其身份是民事主體;當其以行政職權享有者的身份進行管理時,其身份是行政主體。在不同的活動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在行政法上關注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主體身份。

(4)成為行政主體的不限於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行政主體是以行政職權的享有者身份出現的,行政職權為行政機關所享有,因而,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機關對行政權並不構成獨占。在許多情況下,非行政機關的社會團體也可能享有行政權,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體身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國家行政的范圍日益擴展,公共職能不斷擴張,許多事情授權於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實施,它們因法律、法規的授權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體地位。

㈣ 行政法中被授權組織和被委託組織的區別

  1. 授權是法律法規授權,委託是政府等行政機關委託:

  2.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回是非政府組織,以自己名義答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受行政機關委託組織可以是行政機關(系統內委託),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系統外委託),沒有法律授權,以委託方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3. 另見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㈤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是用行政法規范來調整的,而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行為過程中回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答

㈥ 行政法中三大類八小類是指什麼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類:

  1.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版

  2. 行政權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3.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中八小類是指:

第一類為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第二類為調整行政機構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第三類為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

第四類為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物的公物法。

第五類為行政復議法。

第六類為行政賠償法。

第七類為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第八類為行政監察法。

㈦ 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主體指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能依法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責任的行版政機關以及法律、權法規授權的組織。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職權行政主體與授權行政主體,前者是指行政機關,後者主要是經法律、法規授權可以行使某些行政職權的組織。行政主體具有以下特徵:1.能依法行使行政職權;2.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3.能獨立對外承擔責任。
行政主體不同於行政法主體,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它包括行政主體,也包括行政相對人。
我國沒有統一的行政法法典,所謂行政法是指一些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都要接受行政法律、法規的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作出行政行為必須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接受行政法律的規范,相對人在行政管理或者其他活動中,也要遵守法律規定,並且可以以相關行政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㈧ 什麼是行政法中的被委託組織被委託組織的范圍,特徵及其法律地位如何

行政委託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某項行政職能委託給某一機關、機構版、企事業單位、其權他社會組織辦理的行為。
行政委託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委託的委託人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其他非行政機關的委託不能稱為行政委託。
2.行政委託中的委託事項必須在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
3.行政委託中被委託的對象可以是行政機關和行政機構,也可以是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
行政委託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委託的事項是有關群眾性、社會性的行政管理事務;
2.行政機關行使該項行政管理職權確實有困難,難以負擔;
3.委託的職權與職責影響較小或影響程度較輕;
4.被委託組織具備一定的條件。
被委託組織的法律地位
被委託的組織是指受國家行政機關的委託代為行使該行政機關某項行政職能的行政機關、企事 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
被委託的組織必須以委託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在委託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後果(包括賠償和應訴)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因此,被委託的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㈨ 簡答題 被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

被授權組織是指依據具體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的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它的法律地位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行政職能時,是行政主體,具有與行政機關基本相同的 法律地位。

2、被授權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能,並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職能的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3、被授權組織在非行使行政職能的場合,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被授權的組織必須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必須是法律、法規的授權,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夠資格授權。

被授權組織只能在授權的許可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權,而不是在自身的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權,被授權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處罰權,並獨立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9)行政法中被授權主體有什麼特徵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並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第四十七條規定,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四十八條規定,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熱點內容
女子司法所 發布:2025-02-10 08:01:29 瀏覽:962
法官辭職做法務 發布:2025-02-10 07:54:06 瀏覽:890
法社會學在中國的地位 發布:2025-02-10 07:34:37 瀏覽:674
民法典對賠償的 發布:2025-02-10 07:30:27 瀏覽:484
公司法實物出資比例 發布:2025-02-10 07:16:02 瀏覽:713
銀川中級人民法院新聞 發布:2025-02-10 07:15:50 瀏覽:25
新刑事訴訟法第33條 發布:2025-02-10 06:59:51 瀏覽:951
勞動合同法重要意義 發布:2025-02-10 06:28:26 瀏覽:826
朝國刑法 發布:2025-02-10 06:18:30 瀏覽:633
金華法院判決 發布:2025-02-10 05:36:59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