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代理人人數

行政訴訟法代理人人數

發布時間: 2022-04-27 05:53:27

⑴ 行政訴訟可以委託代理人嗎

行政訴訟可以委託代理人。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一般為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或者是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三十二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⑵ 行政訴訟參加人包括哪些

行政訴訟參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依法參加行政訴訟活動,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的當事人和與當事人訴訟地位相似的訴訟代理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參加人與行政訴訟參與人不同。行政訴訟參與人是指除審判人員、書記員、執行人員以外的參與行政訴訟的人;除訴訟參加人以外,還包括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等。行政訴訟參與人的范圍比行政訴訟參加人的范圍更為廣泛。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案件審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人。行政訴訟當事人具有以下特徵:(1)行政權利義務發生糾紛。這是當事人最基本的特徵。(2)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這是區別於訴訟代理人的一個重要特徵。(3)與案件審理結果有直接的或者法律上的利害關系。(4)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約束。訴訟代表人是司法解釋所確定的一項新制度。就訴訟地位而言,訴訟代表人兼有當事人和代理人的雙重屬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⑶ 行政訴訟過程中對代理人有哪些規定

行政訴訟代理人要遵循的規定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活動;只能為一方當事人進行代理;要有授權委託書,記明委託許可權和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⑷ 行政訴訟有代理人嗎

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可以有代理人。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依法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而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其工作人員等,都可以依法被委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⑸ 什麼是訴訟代表人

訴訟代表人的概念是:指為了便於訴訟,由人數眾多(在中國民事與行政訴訟中,一般指十人以上)的一方當事人推選出來,代表其利益實施訴訟行為的人。我國的訴訟代表人制度,是以共同訴訟制度為基礎,並吸收了訴訟代理制度的機能。
二、訴訟代表人的條件和法律地位
(一)訴訟代表人的條件與人數
訴訟代表人的基本條件是:
(1)是本案的當事人;
(2)具有訴訟行為能力;
(3)具有與進行該訴訟相應的能力;
(4)能夠善意地履行訴訟代表人職責。
在民事訴訟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78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和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在行政訴訟中,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29條的規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二)訴訟代表人的法律地位
在多數人訴訟中,訴訟代表人的許可權相當於未被授予處分實體權利的訴訟代理人。具體來講,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法律效力。但在處分涉及被代表人的實體權利時,如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等,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三)訴訟代表人的更換
在訴訟中,訴訟代表人不能履行職責或濫用代表權時,可以更換。在需要更換訴訟代表人時,應由被代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更換申請。人民法院認為申請有理由的,應裁定中止訴訟,然後召集全體被代表人,以推選、協商等方式重新確定訴訟代表人。新的訴訟代表人產生後,訴訟恢復。原訴訟代表人實施的訴訟行為,對更換後的訴訟代表人有拘束力。
訴訟代表人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當起訴人數達到一定規模,並且具有相同的訴訟標的時,法院也會建議推舉出一名代表人,這名代理人代表大家整合意見參加案件的審理。這樣對於推動訴訟的順利進行,以及出最終裁定的效率都有很大的保障。

⑹ 行政訴訟法代理人資格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無訴訟能力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有爭議,法院指定。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自行委託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⑺ 行政訴訟時委託代理人可以是三人以上嗎

一、法定代理人

行政訴訟法規定,沒有訴訟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1、法定代理人的特點

(1)代理權的產生是根據法律的規定。

(2)法定代理人所代理的被代理人,是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在行政訴訟中,法定代理人只適用於代理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或第三人的個人進行訴訟,而不適用於法人、其他組織或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

(3)法定代理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在行政訴訟中,法定代理人一般都是對被代理人負有保護和監督責任的監護人,法定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存在著親權或監護關系。

2、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

(1)法定代理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視為被代理人的行為。

(2)凡是被代理人享有的訴訟權利,都有權代為行使;凡是被代理人承擔的訴訟義務,都應代為履行。

(3)原告的法定代理人不僅有權代原告處分訴訟權利,如起訴、上訴等,而且有權處分原告的實體權利,如放棄訴訟請求、撤訴等。

二、委託代理人

行政訴訟法規的,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1、委託代理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1)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2)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3)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2、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

(1)委託代理人的代理權是委託人授予的,其代理許可權依委託人在授權委託書中所確定的授權范圍而定。委託人的授權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

(2)一般授權,即只在委託書上證明代理人僅有權代為訴訟行為;

(3)特別授權,即委託代理人不僅有權代為進行訴訟行為,還可代為處分當事人的某些實體權利。特別授權要有委託人明確表示。

⑻ 行政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行政訴訟代理人范圍有法定代理人和委託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沒有訴訟能力的公民的近親屬等其他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理人是指訴訟代理人,主要為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⑼ 行政訴訟代理人的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按照代理許可權產生的根據不同,可以將行政訴訟的代理人分為法定代理人和委託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代替無訴訟能力的公民進行訴訟活動的人。委託代理人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的訴訟代理活動中,受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託而代為進行訴訟行為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熱點內容
義烏最好的律師 發布:2025-02-10 09:19:57 瀏覽:54
女子司法所 發布:2025-02-10 08:01:29 瀏覽:962
法官辭職做法務 發布:2025-02-10 07:54:06 瀏覽:890
法社會學在中國的地位 發布:2025-02-10 07:34:37 瀏覽:674
民法典對賠償的 發布:2025-02-10 07:30:27 瀏覽:484
公司法實物出資比例 發布:2025-02-10 07:16:02 瀏覽:713
銀川中級人民法院新聞 發布:2025-02-10 07:15:50 瀏覽:25
新刑事訴訟法第33條 發布:2025-02-10 06:59:51 瀏覽:951
勞動合同法重要意義 發布:2025-02-10 06:28:26 瀏覽:826
朝國刑法 發布:2025-02-10 06:18:3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