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標的與識別標准
Ⅰ 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的名詞解釋
1、民事訴訟:是指來法院、源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2、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民事訴訟程序中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和承擔訴訟義務的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4、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訴訟權利和承擔的訴訟義務共同所指向的對象。
(1)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標的與識別標准擴展閱讀:
確認之訴:是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確認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訴。給付之訴:是一方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給付義務的訴。
人民調解原則: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採用說理疏導的方法,對民間糾紛進行調解。
Ⅱ 什麼是訴訟標
訴訟標的,又稱為訴的標的或訴的客體,是當事人雙方爭議和法院審判的對象。訴訟標的由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加以特定,其中任一要素為多數時,則訴訟標的為多數。所謂訴訟請求是用來准確又簡潔地表示請求審判的原告的主張;原因事實,又稱為訴訟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所依據的案件事實。
理解訴訟標的的兩個難點問題
1、訴訟標的識別問題
訴訟標的作為當事人爭議並要求法院進行審判的對象,在具體民事案件中應根據什麼標准予以識別,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法學者爭論最激烈的理論之一。對於訴訟標的的識別,主要有三種學說,即傳統訴訟標的理論、新訴訟標的理論和新實體法理論。目前從整體上看,新訴訟標的理論,也即以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特定訴訟標的的理論,在理論界已佔據統治說的地位。
2、訴訟標的的意義
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須具備的。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具體來說,訴訟標的的核心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事人的攻擊和防禦都圍繞著訴訟標的進行;其次,法院的判決是對訴訟標的的最終處理。最後,訴訟標的還是法院判定當事人是否重復起訴的根據。如果前訴的訴訟標的與後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當事人不得就該訴訟標的向法院再行起訴。
Ⅲ 什麼是訴訟標的
1、訴訟標的是訴訟構來成的要素之源一,是指當事人之間因發生爭議,而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關系。每一個訴訟案件至少有一個訴訟標的,但有的案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訴訟標的。
2、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須具備的。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
3、具體來說,訴訟標的的核心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事人的攻擊和防禦都圍繞著訴訟標的進行;其次,法院的判決是對訴訟標的的最終處理。最後,訴訟標的還是法院判定當事人是否重復起訴的根據。如果前訴的訴訟標的與後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當事人不得就該訴訟標的向法院再行起訴。
Ⅳ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是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五十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4)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標的與識別標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釋義】
這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前,當事人有權通過互相協商,達成解決爭議的和解協議,以終結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釋義】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釋義】
訴訟標的是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間所爭執的需要通過審判機關的審判活動予以解決的民事、經濟法律關系,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每個訴訟都有特定的標的,一般由原告的訴訟請求決定。
Ⅳ 什麼是訴訟標的
訴訟標的,又稱為訴的標的或訴的客體,是當事人雙方爭議和法院審判的對象。訴訟標的由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加以特定,其中任一要素為多數時,則訴訟標的為多數。所謂訴訟請求是用來准確又簡潔地表示請求審判的原告的主張;原因事實,又稱為訴訟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所依據的案件事實。
理解訴訟標的的兩個難點問題
1、訴訟標的識別問題
訴訟標的作為當事人爭議並要求法院進行審判的對象,在具體民事案件中應根據什麼標准予以識別,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法學者爭論最激烈的理論之一。對於訴訟標的的識別,主要有三種學說,即傳統訴訟標的理論、新訴訟標的理論和新實體法理論。目前從整體上看,新訴訟標的理論,也即以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特定訴訟標的的理論,在理論界已佔據統治說的地位。
2、訴訟標的的意義
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須具備的。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具體來說,訴訟標的的核心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事人的攻擊和防禦都圍繞著訴訟標的進行;其次,法院的判決是對訴訟標的的最終處理。最後,訴訟標的還是法院判定當事人是否重復起訴的根據。如果前訴的訴訟標的與後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當事人不得就該訴訟標的向法院再行起訴。
Ⅵ 民事訴訟標的
訴訟標的是訴訟構成的要素之一,是指當事人之間因發生爭議,而請求人內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關系容。每一個訴訟案件至少有一個訴訟標的,但有的案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訴訟標的。訴訟標的作為當事人爭議並要求法院進行審判的對象,在具體民事案件中應根據什麼標准予以識別,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法學者爭論最激烈的理論之一。對於訴訟標的的識別,主要有三種學說,即傳統訴訟標的理論、新訴訟標的理論和新實體法理論。目前從整體上看,新訴訟標的理論,也即以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確定訴訟標的的理論,在理論界已佔據統治說的地位。編輯本段意義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須具備的。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具體來說,訴訟標的的核心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事人的攻擊和防禦都圍繞著訴訟標的進行;其次,法院的判決是對訴訟標的的最終處理。最後,訴訟標的還是法院判定當事人是否重復起訴的根據。如果前訴的訴訟標的與後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當事人不得就該訴訟標的向法院再行起訴。
Ⅶ 民事訴訟法規定小額訴訟標的多少
民事訴訟法規定小來額訴訟標源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具體數額各地不一樣,每一年也不一樣。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七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指已經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公布前,以已經公布的最近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准。
Ⅷ 標的的訴訟標的
訴訟標的,又稱為訴的標的或訴的客體,是當事人雙方爭議和法院審判的對象。訴訟標的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時,要求人民法院進行裁判的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並訴諸法院,要求人民法院對爭議作出裁判時,民事法律關系才成為訴訟標的。訴訟標的由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加以特定,其中任一要素為多數時,則訴訟標的為多數。所謂訴訟請求是用來准確又簡潔地表示請求審判的原告的主張;原因事實,又稱為訴訟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所依據的案件事實。
理解訴訟標的的兩個難點問題
1、訴訟標的識別問題
訴訟標的作為當事人爭議並要求法院進行審判的對象,在具體民事案件中應根據什麼標准予以識別,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法學者爭論最激烈的理論之一。對於訴訟標的的識別,主要有三種學說,即傳統訴訟標的理論、新訴訟標的理論和新實體法理論。從整體上看,新訴訟標的理論,也即以訴訟請求和原因事實特定訴訟標的的理論,在理論界已佔據統治說的地位。
2、訴訟標的的意義
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須具備的。訴訟標的是整個訴訟的核心。具體來說,訴訟標的的核心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事人的攻擊和防禦都圍繞著訴訟標的進行;其次,法院的判決是對訴訟標的的最終處理。最後,訴訟標的還是法院判定當事人是否重復起訴的根據。如果前訴的訴訟標的與後訴的訴訟標的相同,則當事人不得就該訴訟標的向法院再行起訴。
Ⅸ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9)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標的與識別標准擴展閱讀:
2013年1月1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民事訴訟法》)正式生效,新法在民事訴訟證據方面作了較大的修改:
在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七類證據基礎上新增加了一類電子數據證據,以解決法律條文與司法實踐脫軌的問題;
「鑒定結論」的稱呼也被改變,成為「鑒定意見」,使之更符合證據的內在特性;
同時對原來的證據排列體系作了調整,把當事人陳述放在八種類證據之首,加強了當事人陳述的地位。
從這些修改的內容可以看出修法專家在證據方面的良苦用心,其對證據方面內容的修改所作的努力也值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