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規定年假不能連續用
① 勞動法規定年休假可分幾次休嗎
勞動相關法沒法有規定年休假一定要在年底或某一時間段休,實際中可向單位與勞動者協商。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1)勞動法有規定年假不能連續用擴展閱讀:
年休假,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工作滿一定的工作年限後,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帶薪連續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補加年休假。具體時間由國家根據不同的I種和勞動的繁重程度分別規定。
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參考資料:年休假-網路
② 新勞動法對年休假是怎麼規定的
,《休假條例》在年休假制度實施的監督上作了更細、更具操作性的規定,增加了工會組織依法維護職工的年休假權利的表述。比如,《休假條例》規定:「如不安排職工休假,且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不屬於公務員或公務員管理的單位,由勞動保障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解讀國務院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徵求意見過程中,許多意見認為,職工相對於用人單位來說處於弱勢地位,如果監督措施過於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年休假制度在許多單位特別是企業可能難以落實。據此,條例對年休假的監督機製作了補充。
放假辦法(節選)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①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②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③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④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⑤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⑥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⑦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節日及紀念日:
①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②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③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④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休假條例(節選)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①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②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③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④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⑤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③ 勞動法年假規定
年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回帶薪連續休假。答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④ 勞動法關於年假的規定
年假來,是國家根據勞源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⑤ 勞動法年假規定幾天
年假,是國家根據抄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⑥ 勞動法關於年休假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對於年休假的規定
我國設置了勞動節法定假日、企業向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等都體現了我國勞動法向勞動者利益傾斜,對於一定工作年限的勞動者,國家規定予勞動者有的一定期間的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正常的工資收入,也就是帶薪休年假,有利於勞動者合法權益。關於《勞動合同法》對於年休假的規定,下面請隨律圖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勞動合同法》是關於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經濟補償等方面的規定,關於「員工年假的事宜」,主要在《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進行規定。
1、帶薪年假工作年限規定
職工連續工作(連續工齡不要求是本單位的連續工作時間)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這就意味著,盡管一個職工可能是剛由其它單位進入當前工作單位,但是只要他在其他單位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就具備享受法定的帶薪年假的基礎資格。
2、職工所享受的帶薪年假天數與勞動者的工齡掛鉤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法定帶薪年休假15天。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休假高於該標準的不予干涉,但是低於法定標准應按照法定標准支付未休帶薪年假工資。
3、職工不應當享受帶薪年假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4、職工帶薪年假工資計算辦法
職工新進用人單位且符合享受當年帶薪年休假條件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具體折算辦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5、除由職工本人因個人原因不休且做出書面放棄休假權利的承諾外,用人單位應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未休年假的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1)如果用人單位想免除支付未休帶薪年假的義務,必須有證據證明是因為勞動者個人原因放棄休帶薪年假,且應當是書面證據。
2)未休帶薪年假工資一般應當在當年度支付,否則就可能構成拖欠職工的工資的行為。勞動者有權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並可以向用人單位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3)帶薪年假一般應在一個年度內安排,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並保留同意的證據。
6、離職時帶薪年假工資結算
勞動者離職時,如折算後有剩餘年休假,用人單位應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包括正常工資中已支付的100%,需再另行支付2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職工在離職前已休年休假多於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法律規定不能扣回。為了避免帶薪年假糾紛,用人單位可以通過放假等方式安排即將離職的員工休滿當年度應休年假。
綜上所述,以上是勞動合同法對於年休假的規定的介紹。我國《勞動合同法》對於年休假沒有規定,在《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由對年休假的詳細規定。例如,對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⑦ 勞動法有規定過年有放假,不可以再休年假嗎也不可以請假嗎
勞動法沒有規定說過年放假不可以再休年假,也沒有規定說過年不可版以請假。
至於是否可以過年休權年假和過年請假主要還是看公司制度。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根據這個條款的規定,盡管一個職工可能是剛由其它單位進入當前工作單位,但是只要他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就享有享受帶薪年假的資格。至於他所能享受的帶薪年假的長短,則要根據他在當前單位本年度的工作時間來確定。
⑧ 勞動法規定年假有效期是多久
年假,是國家根據勞來動者工作年限和勞自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⑨ 我想用年休假去旅遊,但單位規定只能連續用二天,不能連續使用,這樣做對嗎勞動法有什麼規定
可以這樣安排,年休假是單位根據工作安排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五條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假。對職工應休未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