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如何認識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認識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4-29 05:22:23

行政法的作用是什麼

1、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 2.行政法具有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作用。 3.行政法是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法律。

②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什麼決定的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由政府的執行力以及政府的威信力國家的法律效應來決定的

③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什麼決定的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行政管理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決定的.

④ 論述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特殊社會作用

aa

⑤ 行政法的作用是什麼

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某職權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版總和。行政權法與刑法民法並列為國家的三大法律部門。行政法按照國家管理體系中縱的管理程序,可分為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監督法與行政訴訟法;按照國家管理體系中的管理部門與內容,可分為經濟行政法、科技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公安行政法、司法行政法及文化體育等方面的行政法;按照行政法不同的作用,可分為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行政法由於涉及的生活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復雜,技術性、專業性較強,加之行政關系變動較快,因此,形式上沒有統一的法典,其內容具有易變性,這是行政法的突出特點。

⑥ 經濟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法與市場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
中國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年代,行政法很不發達,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說,那時實質上沒有行政法。誠然,在計劃經濟時代,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門法也很不發達,很不完善。但不管怎樣,那時的法院還是設置著民事審判庭、刑事審判庭,依據著某些很不完善的法(主要是政策)審理著民、刑事案件;公民違法,要被追究相應的民、刑事責任。而行政法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不僅法院未設置行政審判庭,不受理公民控告政府機關違法、侵權行為的案件,就是在行政系統內部,也沒有專門受理公民不服行政行為的復議機構和制度;政府機關行為違法,沒有正式的法律途徑追究責任。在那時,既沒有法(或幾乎沒有法)規范政府的行為,也沒有追究政府違法責任的機構和制度,因此可以認為在計劃經濟時代不存在行政法。
自八十年代起,中國開始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行政法才真正生長、發展起來。首先,國家開始制定法律、法規規范各行政領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其次,或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始制定法律、法規規范政府機關的行為,包括以行政組織法規規范政府機關的組織、職權;以行政行為法規范政府機關的活動原則和活動程序;以行政監督和責任法規范政府機關違法、侵權行為責任的追究。進入九十年代,中國更是通過人大正式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由國務院發布了《行政復議條例》、《行政監察條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相應地建立起了行政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等行政法制度,特別是「民告官」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中國行政法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走過了外國一些行政法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程。
以上事實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為什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法那樣不發達,甚至不存在,而一旦步入市場經濟,行政法就以如此決的速度生長和發展起來?這說明行政法與市場經濟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行政法就其實質而言,是規范和控制政府權力,調整政府與公民(公民個人與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在封建時代,君權至上,統治者的權力不受控制,從而不可能有行政法。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政府權力有限,其所介入的領域和所干預的事項有限,公民與政府打交道的場合不多,故社會對行政法的需要程度不大,因此,那時雖有行政法,但行政法很不發展。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社會、經濟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進步有了迅猛的發展。科技進步和經濟高速發展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正當競爭與壟斷、通貨膨脹、失業、吸毒等。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提出了加強政府權力的需要。行政權從而開始廣泛介入人們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以至到後來人們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政府,離不開行政權。政府對社會、經濟的管理、監督、指導、協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緩解了社會矛盾,為社會各群體共同相處和經濟活動的進行及發展提供了秩序,但行政權的加強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社會間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權力,貪污****、以權謀私、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人們為解決社會問題、消除社會弊害,保護自己生存、發展而創立起來的控制機制(政府及其行政權)在消除社會弊害的同時卻製造出新的社會弊害,給人們帶來新的災難。為此,人們不得不改造舊的機制,在舊的機制中增加新的控制系統,以使原控制機制既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對社會實施有效的調控,保障社會秩序,又使之不致或盡可能少地產生負作用,給公民個人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這個新的控制系統就是行政法及其制度。
可見,社會經濟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矛盾、問題導致了加強行政權的需要,行政權加強所引發的各種新矛盾、新問題則導致了加強行政法的需要。行政法所確立的一系列原則、制度,保障行政權依授權者的目的、授權者規定的方式、程序行使;使行政權行使者難於濫用權力,一旦濫用即要受到責任追究。
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法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權不可謂不強大,濫用行政權的情況不能說不存在,甚至不能說不嚴重,然而行政法卻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可見行政法的發展還需要其他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行政權的相對一方一一公民和公民組織(包括企業組織、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要在法律一L具有完全獨立的人格,在經濟上有獨立的財產利益,真正在法律權利義務上成為與行政機關相對應的一方主體。法律對於一方依附於另一方的關系是沒有多少用武之地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民個人幾乎均從屬於一定的組織、單位,各組織、單位又均從屬於一定的行政機關。那時不要說國營企、事業單位不具有真正獨立的法人地位,就是當時的集體組織,也不享有完全獨立的經營自主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不是獨立享有法律權利義務的雙方主體,而是一方從屬於或依附於另一方。
對於從屬、依附關系來說,其維系所依靠的是命令、服從,而不是法律。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時作為被管理者的企業和其他組織絕大多數是國營或國有的,它們沒有屬於本身自己所有的財產,至於公民個人,其財產僅限於有限的生活資料和微薄的工資收入,這種經濟狀況自然不可能使行政相對人成為與行政機關平等爭論法律是非(是否違法,是否侵權等)的一方法律主體,從而管理者也就不需要,被管理者也不會要求制定行政法來規范雙方的關系。
市場經濟體制則不同,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獲得了獨立的經營自主權,它們在市場競爭中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它們的生存和發展要求有法律保護它們免受行政權的任意支配和干預,它們不願意聽命於政府機關及其行政長官反復無常不斷變化的命令、指令、指示,然而市場經濟又需要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相對人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以法律規定政府和被管理者各自的權利、義務,以法律規范它們的相互關系。不僅政府可以依法制裁違法的相對人,相對人也可以依法對政府的違法行為提起訴訟,要求政府承擔違法責任。政府和被管理者均成為了獨立的法律關系主體。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和其他組織有了自己的財產,公民個人也不僅擁有生產資料,甚至還舉辦私人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它們有信心作為與政府相對應的法律主體;同時,其所擁有的屬於它們自己的大筆財富也深感到需要法律保護,以避免被政府以各種非法手段(如濫罰款、濫攤派、違法徵收、沒收等)拿走。這樣,行政法就成了全社會的個人、組織,特別是擁有財產權、經營權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迫切需要。中國行政法正是在這種需要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由此可見,社會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矛盾而導致的加強行政監控的需要以及行政權加強,行政權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廣泛干預所引發的新的矛盾(權力濫用和對被管理者權益的侵犯)而導致的對行政權控制的需要是行政法產生的社會基礎。而行使行政權的政府與作為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均成為獨立的法律權利義務主體(這就是首先要求政企分開,政府與其他行政相對人分開,使企業和其他行政相對人脫離與政府的依附關系)是行政法存在和運作的前提條件。此前提條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可能具備而只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才能成就,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市場經濟是行政法生長和發展的土壤,行政法植根於市場經濟體制之中。
行政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如此:行政法離不開市場經濟,沒有市場經濟,行政法就不可能或者難以生長和發展。同樣地,市場經濟也離不開行政法,沒有行政法對行政權的規范和控制,沒有行政法對政府與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關系的適當調整,市場經濟不可能正常運行和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政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賦予政府權力,確定政府權力的界限
市場經濟一方面需要政府權力的一定介入,以保障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排除政府權力的過度干預,以保障市場主體的自由和活力。為此,就必須健全、完善行政組織法,明確規定各行政機關的職權、職責。行政組織法確定行政機關的職權、職責的意義在於:第一,明確各行政機關有權干什麼,它能夠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什麼行為,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哪些行為有服從的義務;第二,明確各行政機關應該干什麼,它應該對社會實施哪些管理行為和為相對人提供哪些管理服務,行政機關不實施相應行為和提供相應服務,行政相對人可以以其「不作為」為由提起申訴、控告或向法院起訴相應行政機關;第三,明確各行政機關只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根據依法行政的原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首先必須有法定職權、職責的依據,行政機關超越職權、職責對相對人實施的行為,相對人沒有服從的義務,行政機關要求相對人服從,相對人可以以其「越權」為由提起申訴、控告或向法院起訴相應行政機關。由此可見,法定職權、職責既是行政機關對社會實施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依據,也是行政相對人防止行政機關行為不確定而任意所為,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行政越權或行政不作為侵犯的武器。
二、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確定政府行為的方式
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政府權力的限制、制約。政府權力過大,什麼都管,什麼都干預,就會使市場失去生機,使經濟失去活力,就可能走計劃經濟的回頭路。但是要保障市場經濟的運行,防止政府對市場主體權益的侵犯,光靠限制政府權力是不夠的,甚至是很不夠的。政府權力即使以法律明確界定了並且界定得較為合理、適當,但是政府如果在行使這些權力時隨心所欲,以權謀私,貪污****,同樣會使市場失去秩序,使市場主體失去對平等競爭的信心,從而把經濟搞亂、搞垮。因此,還必須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法,以法規范政府行為的方式,確定政府行使行政權的基本原則(如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行政程序法的意義在於:第一,保障民主,防止專斷。行政雖然不同於立法和司法,實行首長負責制,但現代行政同樣要求一定的民主程序,如制定法規、規章、政策,必須保證行政相對人的一定參與,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益的行為,事前要通知相對人,讓相對人獲得必要的情報,並聽取相對人的意見,等等。第二,保障廉政,防止****。行政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有公開程序、聽證程序、職能分離程序、不單方接觸程序、說明理由程序等。「公開」包括法規、規章、政策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公開,有關涉及相對****益的信息、情報公開,有關影響相對****益的決定、行為公開。凡對於公眾保密,不能讓公眾了解、查閱、復制的文件、信息、材料,應該有法律、法規的根據。「聽證」指行政機關作出與行政相對****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聽取相對人的意見、申述、建議,接受其提供的證據和有關材料,並根據需要組織當事人辯論、質證,行政機關在充分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和權衡各種意見後再作相應決定。「職能分離」是為了加強權力制約,防止某些機構、個人專權,濫用權力而將行政機關內某些相互聯系的職能(如調查職能與裁決職能,執行職能與監督職能等)加以分離使之分屬不同的機構和人員掌管。「不單方接觸」是指行政機關就某一行政事項同時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人作出行政決定或裁決,不能在一方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單獨與另一方當事人接觸(包括接受一方當事人的宴請,在家接待一方當事人求見等)。「說明理由」指行政機關作出涉及相對****益的決定、裁決,特別是作出對相對****益有不利影響的決定、裁決,必須在決定書、裁決書中說明法律、事實根據及相關理由。所有這些程序顯然有利於促進廉政,防止****。三,保障相對****益,防止侵權。行政程序包括事前程序,事中程序,事後程序。

⑦ 行法,民法,行政法的定義和作用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⑧ 如何理解行政程序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程序法的地位如下:
行政法是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有機統一。行政實體法對行政關系進行實際調整,即對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影響,主要規定行政機關在某種條件下依法使相對人獲得某種權利或承擔某些義務的法律規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行政機關有什麼權力,即能做什麼。行政程序法是對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行使或者履行實體權利義務時的程序作出規定的法律規范,主要是規范行政主體行政行為,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行政機關如何行使權力,即怎麼做。任何行政行為都是實體性和程序性的統一,不存在沒有實體內容的行政程序,也不存在不通過程序就能實現的行政實體內容。實踐中的行政行為,或者遵循公正合理的程序,或者由於不公正或繁瑣的程序而使行政行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嚴重影響,實體權利要通過正確的程序予以保障,否則,實體權利將難以實現,或者將遭到很大損害。行政程序的重要性,使行政程序必須制度化、法律化,以避免和客服主觀隨意性。獲得法律確認的行政程序,它的各項具體程序制度,本身又成為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它將賦予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擁有程序上的權利,當然也要求相對人承擔行政程序方面的義務。行政程序同樣也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
行政程序法的作用如下:
1)促進行政民主;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為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方式的適當選擇、環節的合理安排、過程的科學組合,以保證行政機關活動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3)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大都與制度不完備、程序不健全有關;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給失職與濫用職權留有餘地,從而起到確保行政權在法治的軌道上正常運行的作用。
4)監督與控制行政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為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絕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政違法行為的有效手段;
5)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⑨ 簡述行政法的作用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9)如何認識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擴展閱讀:

行政法基本含義:

包括兩個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第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是行政關系的客體和行政關系的監督,而不是其他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規定國家行政基本原則、原則和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職責、國家機關的任免、考核、獎懲的法律法規。工作人員、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機關工作效率的提高等。

特別行政法:是指規范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金融、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各種專門行政部門的行政活動的法律、法規。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
刑事訴訟法再審抗訴 發布:2025-02-09 08:58:44 瀏覽:371
財經法規習題集 發布:2025-02-09 08:53:13 瀏覽:838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