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關於非工負傷的案例
Ⅰ 非因工負傷勞動法有何規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的事情經常發生。在職工停止工作期間以及醫療期間屆滿後,職工相關諸多權益得不到保障,更可悲的是,許多職工並不清楚自己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的情況下享有那些權益,結果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還也不知道去維護。依據勞動法以及勞動部制定的相關規章,企業職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中應注意下列權益的保護:
一、職工享受法定的醫療期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勞動部有關規章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經過有關部門的批准還可以適當地延長。
在法定的醫療期內,即使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到期了,勞動合同期限也應延續到醫療期滿屆滿為止。職工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二、職工享有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
根據法律的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即:職工在醫療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內部規定向職工支付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但單位內部規定支付上述費用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三、職工醫療期內醫療終結後勞動關系的處理
職工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傷病痊癒,如果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如果不能從事原工作,用人單位應另行安排適當的工作。
但是,如果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適當工作的,應當首先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理:
1、如果被鑒定為1至4級的,職工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辦理退休、退職手續,職工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2、如果被鑒定為5至10級的,在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但在醫療期滿後,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四、職工醫療期屆滿後勞動關系的處理
根據法律的規定,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不能從事原工作,用人單位另行安排適當的工作。
但是,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滿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適當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理:
1、如果被鑒定為1至4級的,職工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2、如果被鑒定為5至10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Ⅱ N+1,關於勞動合同法的一個案例
首先,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36條)
2、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39條):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40條):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其次,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有: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再次,用人單位需要支付雙倍補償的情況為: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 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綜上,若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則用人單位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Ⅲ 員工患病或非因公致傷的經濟補償辦法
-
職工在企業發生工傷後享受什麼待遇在工傷保險條例中已有明確規定,職工個人和企業處理起來雖然麻煩,但總歸有法可依。
但是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享受什麼待遇大家就不是很明了,甚至一些律師都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誤導了大家。
當然,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要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現在一些企業還沒有給職工辦理醫療保險,我認為這些企業應該給職工按照醫療保險的待遇標准報銷醫療費。因為你企業違法沒有給職工辦理醫療保險,你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可惜這一點法規還沒有明確,期望今後有明確規定。同時大家也應該拿起法律武器,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
其實,勞動保障部門對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也有相應規定。基本原則是:
(一)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企業要給醫療期,在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以下簡稱《醫療期規定》)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1、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2、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4條規定,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勞動部關於貫徹《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第1條關於醫療期計算問題第2款規定,病休期間,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包括在內。第2條關於特殊疾病的醫療期問題第1款規定,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癒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另外,根據《勞動法》第29條第1項規定,職工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以第26條、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醫療期規定》第2條也規定,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二)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企業要給予職工醫療期的相應待遇。
根據《醫療期規定》第5條規定,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具體而言:
1、病假工資。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勞動法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疾病救濟費。《醫療期規定》第5條對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的規定為並列方式,但《勞動法意見》59條對此的規定卻是選擇方式。從二者規定的時間看,前者規定時間在先,後者規定在後,根據《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對於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應適用《勞動法意見》的規定,即只能適用其一,即或適用病假工資,或適用疾病救濟金。但不論適用哪一種待遇,均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對此,各地的做法不一。如山東省勞動廳轉發勞動部《關於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魯勞發[1995]67號)第1條規定,企業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內,停工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由企業發給本人工資70%的病假工資;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發給本人工資60%的疾病救濟金。據此,只要企業職工因病例或非因工負傷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同時適用。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本市企業職工疾病休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最低標準的通知》(滬勞保保發(2000)14號)第1條規定,企業支付職工疾病休假期間的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不得低於當年本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80%。也就是說,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只能適用其一,不能同時並用。
3、醫療待遇。即參加醫療保險的企業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三)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要給予經濟補償和醫療補助費。
根據《勞動法》第26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第2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的具體數額,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6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並不是職工生病負傷用人不工作了就要被停發工資和被解除勞動合同,也不是職工生病負傷不工作了也能領到全額工資並長期與單位保持勞動關系。
Ⅳ 勞動法 案例分析題 關於經濟補償金 經濟賠償金
題目
安某系民辦幼兒園的員工,與該幼兒園簽訂了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期限為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月工資2000元。2008年10月5日,該幼兒園向安某出具了一份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內容是安某違反了該幼兒園《員工手冊》中的「合同期內不準結婚」的規定,故決定與安某解除勞動關系。安某不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試分析:
(1)安某認為單位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勞動關系,應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這一請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否支持?為什麼?
(2)幼兒園解除與安某勞動合同的依據是否成立?為什麼?
(3)安某認為幼兒園無法定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在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應額外支付經濟賠償金,這一請求是否合法?為什麼?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四,二十六條之規定,幼兒園有違犯法律的行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會支持安某的仲裁請求.
二,幼兒園解除與安某勞動合同的依據不成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公民依據法律程序結婚是<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按照下設法律不能違反上設法律基本框架的規定的原則看,幼兒園的合同規定極其做法沒有基本的法律依據.解除合同是違法的.(何況只是一個勞務合同,怎麼能超越<憲法>的基本規定.就算安某當初在合同上簽了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八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之規定應屬於違反了基本法<憲法> 的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三.要分兩種情況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九條,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之規定,如果在仲裁過程中幼兒園"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話可視為"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此訴訟請求不被支持.
(2),同樣的條款,如果在仲裁過程中只仲裁了合同的無效而沒有"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話此訴訟請求會被支持.
Ⅳ 有關勞動法的案例問題
張某在該單位有14年的工齡,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張某的醫療期應當是12個月,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者的法定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而用人單位在其治療6個月後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屬於違法,所以張某可以依法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合同至12個月法定醫療期結束,再視其是否能夠勝任工作由單位決定是否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張某不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按照張某的工齡,2008.1.1前的工齡每滿一年賠償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算一年。2008.1.1後的工齡每滿一年賠償二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賠償一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賠償二個月工資。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Ⅵ 勞動法案例分析
1、李某可以申請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 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第十九條第二款,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本案中,李某在下班回家途中被一輛大貨車從後面掛倒,大貨車應負主要責任,李某的工傷證明材料,如果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應由用人單位舉證證明,而李某是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工傷的。
2、單位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二條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第五條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本案中,李某處於醫療期,因此單位不能在醫療期內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3、李某可以要求工資。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指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1—4級傷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Ⅶ (1/2)《勞動合同法》四十條、第一款「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
《勞動合同法》四十條、第一款「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
葉赫那拉解答;
一、《勞動法》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四、勞動部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五、根據以上規定,可以看出;
1、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2、醫療期內後,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Ⅷ 勞動法里有沒有關於員工非工作時間嚴重意外傷害,公司賠付的規定
非工作時間的嚴重傷害,需要說明是否是因為工作需要而導致的,比如是在公司范圍,或者出差期間。
如果不,則不是由於工作而引起的傷害,公司不會承擔責任。
除非你的公司為員工購買了足夠的醫療、意外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