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年終獎補償標准
Ⅰ 勞動法中有規定年終獎嗎該發多少
年終獎屬來於《勞動自法》規定的工資總額的組成。根據《勞動法》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部分組成。
Ⅱ 勞動法有沒有關於年終獎的規定
沒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2)勞動法年終獎補償標准擴展閱讀
《「年終獎入社保」背後的公平焦慮》
最近,部分省份將年終獎計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引發爭議。
心疼當期收入減少的機關事業單位參保者不滿意:本來工資就不高,再從年終獎里劃掉一筆,入社保豈不變成了降收入?為什麼很多企業不把年終獎、股權、期權收益通通計入繳費基數?
參加企業養老的人也不滿意: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待遇原本就比企業高一截,年終獎納入後,未來差距可能更大,改革真的是要縮小差距嗎?不同地方的參保者更免不了做比較:為什麼有的省份沒提年終獎的事兒,是不是自己所在的地方養老基金不夠用了?
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影響並不復雜:當期收入降低、未來養老待遇提高,對參保者總體上不構成利益的減少。小細節引來大動靜,背後指向不同人群對養老保險的公平焦慮。
促進公平,是養老並軌的最大意義所在。此前養老「雙軌制」屢遭詬病,主要是由於「制度軌道」不統一。並軌後,人人要繳費,繳費比例一致,退休待遇計發辦法一致。有了統一的制度安排,養老公平就有了制度基礎,改革因此贏得最大共識。
此次部分省份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恰恰觸動了人們對制度不一致的擔心。這一風波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大的制度並軌後,還要力爭在操作中尺度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
一方面,操作辦法要立足「全國一盤棋」,不同省份、大中小城市,在繳費基數、項目選擇上應當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並做到公開透明。另一方面,要正視多年來企業參保員工繳費工資低於實際工資、最終影響養老金替代率的問題,完善實施細則,使繳費基數的確定更接近真實的繳費能力。
一談到繳費人們就緊張,也反映了對社保的糾結。多繳多得,這道理講了這么多年,誰都明白。但現實生活中,那些日子過得不太寬裕的參保者,寧願先管眼下。去年以來,為降低企業成本壓力,我國兩次下調企業繳納的社保費率。
實際上,類似的壓力對參保者個人同樣存在,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也由此引起不小的情緒反彈。化解這種糾結,有必要在明確繳費基數的同時適當控制基數、降低費率,增加公民的獲得感,也讓所有參保者願意據實繳費。
Ⅲ 勞動法年終獎發放規定
勞動法沒有關於年終獎的規定,要根據用人單位自己獎勵制度,如果合同中有約定,從其約定,如果沒有就只能協商解決。
Ⅳ 勞動法中,怎麼拿年終獎
年終獎屬於績效獎金,勞動法沒有強制必須發放,但有些福利好的公司或者公司為了獎勵部分優秀員工都會相應的發放一些年終獎的。
勞動者本身的價值。如果勞動者本人屬於管理層或者是技術人才的話,在公司里能獨當一面是不可缺德的人才,那麼公司一般會對這樣的人進行發放年終獎的。同樣如果勞動者屬於一般的操作工人,一般的發放年終獎的幾率是比較小的,甚至根本沒有。寫在最後,如果我們沒有拿到年終獎,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綜合的分析,來評估是否應該得到年終獎。
Ⅳ 麻煩問下,新勞動法的N+1賠償中這個1是上個月工資還是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算上年終獎的)
是(N+1)*平均工資,因此不管N還是1都是之前12個月平均工資,包括年終獎、獎金、補助等等加在一起除以12,然後再乘以(N+1)
Ⅵ 勞動法規定年終獎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年終獎或是用人單位已制定發放年終獎的具體辦法,且新進入、未滿一年的勞動者確已付出相應勞動,用人單位就必須按約定或比例向其發放年終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Ⅶ 關於年終獎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
法律對年終獎沒有具體規定,只規定年終獎屬於工資總額的范圍,發放方式一般由企業自行確定。年終獎屬於勞動法規定的工資總額的構成。根據法律規定,工資總額是指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津貼補貼、加班工資等組成。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
年末獎金一般是公司評價員工後發行的,司審查不符合發放獎金的條件,當然不發放獎金也可以。員工退休後,因為沒有審查,所以不發放年末獎金,最終發放獎金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在以下情況下,員工有權要求單位發放獎金,而不管是否即將離開單位。
1、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獎金的具體計算辦法的2、根據單位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發放獎金,且有具體金額或者計算獎金的方法3、公司已經決定給員工獎金和具體的獎勵方法。如果單位借口反悔,員工則可以依法要求單位發放獎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四條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Ⅷ 勞動法關於年終獎發放的規定
【法律分析】
建議先和公司就另一半獎金的發放進行協商,如通過協商能解決,那對雙方都是最佳的處理方式,既節省雙方的時間、精力;如果協商不成,建議向公司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尋求幫助,請求監察部門與公司協調並調查、處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你提供相應材料並積極配合。根據情況勞動者可以依法向勞動行政部門舉報,或者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申請。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或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部分組成。其中,獎金一項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而對於生產獎的范圍,主要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由此推知,年終獎其實是工資的一部分,屬於勞動報酬的范圍,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否則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以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論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