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上下班途中工傷的規定
㈠ 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算不算工傷
如果就這個問題來說的話,顯然是要算工傷的。班車是公司專門為職員的上下班而提供的交通工具,在班車上發生意外,一般情況下都符合構成工傷的要件。
但如果沒有指明具體的案例,籠統的說算不算是不合適的,因為我們平時說的「上下班途中」和法律意義上的「上下班途中」是不太一樣的。
前兩點應該不難理解,這是構成「上下班途中」的必須的要件,後一點可以認為是這個概念的擴展。
就是說,如果滿足了前面兩點,而在這個過程中卻順帶做了些事情(俗話說的拐了個彎),那麼這些事情需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比如順路買了瓶醬油或者買了幾個饅頭等是可以的,但順路扒人家個地瓜或者捉個螞蚱就不行了。
概括說來就是,「合理的時間內、合理的路線上、順帶從事了生活必需的活動」,在符合這三點的情況下才是「上下班途中」,而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意外理應按工傷論。
㈡ 勞動法關於上下班途中工傷認定
法律分析:一、在恰當的時間(包括加班及出差時間),在工作場所與居住地點(包括公司的單位宿舍、租住的地方及住所地)之間合理的線路所放生的事故。二、該職工在恰當的時間,從配偶、父母、子女的居住地往來於工作地之間合理線路的途中。三、在恰當時間、路線的上下班途中,順便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活動。若發生上述規定的事故,也屬於工傷的范疇。其四上下班路線不只一條,在合理時間內其他相對恰當的路線也屬於此范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應當簡捷、方便。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本人在工作中傷亡的,不認定為工傷:(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殘或者自殺;(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㈢ 新勞動法上下班工傷
職工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且該交通事故認定為非本人主要責任,或者職工受到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同時職工在合理時間內上下班,上下班的路線屬於合理路線,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職工所受的傷害屬於工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六條 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㈣ 新勞動法上下班工傷賠償標准
法律分析: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機動車事故受傷的,認定為工傷。工傷待遇的享受有賴於合理、科學的工傷鑒定。經當事人申請,整個工傷認定程序正式宣告啟動。工傷傷殘賠償標准:一級至四級傷殘,享受一級傷殘的,發給27個月的工資;二級傷殘25個月;三級損傷持續23個月;四級傷殘21個月。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㈤ 新的勞動法上下班路上出車禍,算不算工傷
上下班途中發生車禍也是可以算工傷的,關鍵看是否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出現交通事故,如果受傷職工不負事故主要責任的,屬於工傷;如果職工負主責以上的,則不屬於工傷。臨時工下班路上受到工傷的,如果企業沒有為臨時工買工傷保險,就要企業自己承擔臨時工醫葯費。
法律分析
不管哪個用人單位的勞動者,不論是企事業幹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等,在上班過程中因工而負傷,都應由用人單位負責,予以醫療搶救,臨時工也不例外。臨時工也屬於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范圍,在工作中受傷理應享受待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除在停工留薪期內按月支付原工資外,還應該支付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費用。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造成傷殘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㈥ 新勞動法上下班工傷
法律分析: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可以認定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等。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㈦ 2020年新勞動法上下班工傷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員工在上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責任造成的交通事故都認定為工傷。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㈧ 上下班途中摔傷,算工傷嗎
之前已經提到,為員工繳納社保是單位的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其中,就包含了工傷保險。
什麼算工傷?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一般來說,工傷認定需同時滿足三個關鍵詞: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工作原因。
工作時間上,既包括明確約定的工作時間,也包括加班時間;工作場合上,既包括在單位,也包括因公外出開會等場合;工作原因上,類似上班時間在單位接水、上廁所摔倒,也屬於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工作,可以認定為工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傷害,必須是在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上,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
如果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傷害並非交通事故,比如員工自己步行上班路上滑倒受傷,則無法按照上述規定申請工傷認定。
社保不能放棄!單位拒不繳納可投訴!
按照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這些對員工都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守住底線:繳納社保屬於法定義務,不能放棄。
用人單位如不繳納社保,勞動者有權要求其補繳。單位拒不繳納的,勞動者還有權要求解除勞動合同。
此外需注意,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因此,從試用期內,用人單位就應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保。
試用期最長可約定多久?能重復約定么?
試用期的約定時長,主要看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法第19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3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勞動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滿3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
也就是說,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另外,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1次試用期。
㈨ 勞動法規定工傷認定上下班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上下班途中工傷認定的時間范圍是「合理時間」,具體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六條 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9)勞動法上下班途中工傷的規定擴展閱讀:
不能認定為工商的特殊情況: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