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

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

發布時間: 2022-04-30 05:39:18

❶ 收到判決/裁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訴,是否包括收到當天

當然不包括當天。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規定,以日計算的期間從次日起算,因此,收到判決書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的期間不包括收到判決書的當天。
法律分析
不管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當事人收到判決書、裁定書後,如果不服該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均有權在法定期間內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法定上訴期限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之內;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法定上訴期限是收到裁定書之日起10日之內。這個15日和10日的法定期間均不包括當天,因為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規定,期間以日計算的,期間開始那一天不包括在內,換句話說,當事人收到的判決書、裁定書的次日起方才開始計演算法定上訴期間。
另外,需要向提問者明確的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審的判決書和裁定書的法定上訴期限是不一樣的,判決書的上訴法定期間是15天,裁定書的上訴法定期間是10天。如果逾期沒有上訴,則判決書和裁定書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五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民事訴訟中以時起算的期間從次時起算;以日、月、年計算的期間從次日起算。

❷ 法律上講的「從xxx之日起yyy日內」包括xxx當天嗎

法律上講的「從xxx之日起yyy日內」,不包括xxx當天。具體規定如下:

一般在程序法中規定的「日」都是指的次日,如《民事訴訟法》75條: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刑事訴訟法》79條: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雖然《行政訴訟法》和《行政處罰法》以及相關解釋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從法理可以推論之。

根據《民法通則》第154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❸ 法律中的之日起是什麼意思包含當天不

在訴訟法上來說,以日計算的都不包括當天,從次日起算。根據《民法通則》第154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❹ 自什麼之日起幾日內包括當天嗎

不包括,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期間開始的時和日,是不計算在期間內。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八十二條 期間種類和計算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4)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規定:

第八十三條 期間耽誤和順延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九十一條 轉交送達期間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 公告送達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❺ 法律中的幾日內是否包含當天

不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八十三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5)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五條期間以時、日、月計算。

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

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上訴狀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滿前已經交郵的,不算過期。

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第一百零六條當事人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五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

前款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零七條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❻ 《行政處罰法》時間問題

《行政處罰法》中有關期間(期限)問題一、《行政處罰法》有關「期間(期限)」的規定:
1、《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3、《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4、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並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二、關於期間(期限)的說明:
1、關於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期限和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
(1)《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與《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期限不同,不能混淆;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這里涉及到行政機關在辦理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即:行政機關應在事先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送達當事人之日後「三日」期限期滿後才能作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若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則按聽證的程序規定組織聽證後才能作出行政處罰)。
(註:在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中,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按法律規定程序辦理)。
(3)《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在《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這里我們可以從其規定。
2、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節假日:
(1)相關法律規定:
(一)《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二)《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三)《行政復議法》第四十條規定:
「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四)《行政許可法》第八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2)說明:
《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限)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不完全一致,如:某行政機關在9月30日送達當事人聽證告知書後,按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
若按工作日計算,因「十一」國慶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是節假日,當事人可以在9月30(若「三日內」期限包含9月30日當日)、10月8日、10月9日,最遲在10月9日提出聽證申請;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8日、9日、10日,最遲在10月10日提出聽證申請。
若按《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則當事人可以在9月30日(期限包含當日的情況下)、10月1日(10月1日不是期限最後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最後期限為10月8日;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1日、10月2日(10月1日、2日不是期限最後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
同時,若三日期限不包含當日,也並不意味著當事人不可以在當日提出聽證申請。
還有一個問題:當事人是否可以在10月1日至7日的節假日提出聽證申請,按照維護當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應該可以。
另外,對於期限較長的規定,如60日、一個月、兩個月等,應包括節假日,法律有明確規定的除外。
3、關於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這里要看法律具體規定,如果是規定「***之後」,一般不包括當日,如果是規定「***之日起」,應包括當日。

❼ 行政處罰說12月30日前,包括30日當天嗎

不包括當天的。

❽ 《行政復議法》「從受理之日起七日內」七日包不包括受理當日

行政復議法》「從受理之日起七日內」,七日之內包括受理當日。比如是2011年7月18日受理的,「七日內」是18號到24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十七條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十八條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對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屬於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並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辦理。

(8)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十五條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按照下列規定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二)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四)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五)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七條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十八條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對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屬於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並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條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❾ 法律法規中的「之前」,「之後」含當日嗎

在法律法規中,一般某日之前是不含某日;某日之後不包括當日。民法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之規定,法律法規中的之前和之後,是否包括本數,本部法律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不包括本數。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第二百零一條 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
第二百零二條 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超過」、「以外」,不包括本數。

❿ 法律法規中的「之前」,「之後」含當日嗎

在法律法規中,一般某日之前是不含某日;某日之後不包括當日。

《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五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之規定,法律法規中的「之前」和「之後」,是否包括本數,本部法律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不包括本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10)行政法中之日起包含當日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毒殺貓咪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9 02:32:16 瀏覽:292
冠邦律師 發布:2025-02-09 02:20:36 瀏覽:760
公司員工涉及到的法律 發布:2025-02-09 01:58:25 瀏覽:661
簽購房合同請律師費用 發布:2025-02-09 01:56:20 瀏覽:85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