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行政法教授
㈠ 法學碩士
清華在文科方面還是有待提高的!
建議你考北大,武大!
北京大學法學院:名師薈萃學科齊全
學院簡介:北京大學法學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高等教育的發源地。經過百年風雨歷程,北大法學院已經建設成為我國一流的法學院。北大法學院名師薈萃,現有在職教授36名,副教授32名,講師15名。其中不乏蜚聲中外的法學家。老一輩學者中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教授(行政法)、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主要起草人肖蔚雲教授(憲法)以及著名法理學家沈宗靈教授、著名民法學家芮沐教授等。北大法學院學科齊全,教研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在法學院現有的學科中,法理學、經濟法學、刑法學和憲法行政法學是全國重點學科,其中憲法行政法學是全國重點文科研究基地。法學院設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107個碩士點。
培養目標:本科教育是北大法學院教學工作的重點。本科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系統掌握法學一般原理,重點掌握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部門法知識,具有較高外語水平,能夠進行對外法律交流的法律專門人才。北大法學院本科只設一個專業,即法學專業。該專業根據我國法治建設的需要,主要培養律師、法官、檢察官、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法律工作人員、涉外法律工作人員,並為培養高層次法律研究人員提供後備力量。
課程設置:北大法學院分設4個學科群,這4個學科群是:(1)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行政法學等。在該學科群,有法學理論和憲法行政法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是北大法學院具有較強實力的學科群。(2)民商經濟法學,包括民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在該學科群,有經濟法學一個國家重點學科。民商經濟法是與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密切相關的部門法學,北大法學院的民商經濟法學具有自身優勢,尤其北大法學院在北大首設經濟法本科專業,表明在這一領域的教研處於領先地位。(3)刑事法學,包括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監獄法學、司法鑒定、犯罪學等學科。北大法學院的刑事法學科秉承刑事一體化的研究思想,在刑法哲學與比較刑法學等領域具有學科特色。(4)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學科。
就業方向:北大法學院本科畢業生素以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而著稱,畢業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出國深造或者在國內上研究生,其他同學大多被各級國家機關、司法部門、國內外著名律師事務所、著名企業錄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
學院簡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人大法學院在全國法律院校中擁有博士學位點、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最多,目前已躋身於世界著名法學院行列。
法學院設有10個院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性學術期刊《法學家》雜志;兩個教學實踐基地——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地石律師事務所;三個教學輔助機構——法學院圖書館、中國法制信息港和國內高等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物證技術實驗室。
培養目標:培養能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課程設置:
【專業主幹課】
法理學、中國憲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物證技術學等。
【專業選修課】診所式法律教育、律師學、證券法、保險法、海商法、民法案例分析、刑事案例分析、行政法案例分析、經濟法案例分析、知識產權案例分析、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等近50門。
就業方向:該院近年來的本科學生畢業後,大部分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另一部分進入司法機關和政府行政機關擔任法官、檢察官、警官和政府公務員,還有一部分獲得律師資格,從事法律服務工作。清華大學法學院:
擴大對外學術交流學院簡介:清華大學法學院現有教師40名,其中教授20名(含博士生導師9名),副教授13名。法學院現已取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和刑法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包含20個研究方向)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院還與香港大學合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招收法學第二學位生。法學院積極擴大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日本早稻大學、名城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名古屋大學、香港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定期派師生前去講學、學習。
課程設置:清華大學法學院設置「法學」一個本科專業,自2001年開始,經學校批准,全面推行學分制,除學校所規定的人文社科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選修課程之外,還設有法學緒論、憲法學、民法總論、商法總論、刑法總論、國際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等專業必修課。學院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並且按照課程的性質分成不同的課組,其中包括法理學課組、憲法與行政法學課組、法史課組、民法學課組、商法學課組、經濟法學課組、刑法學課組、環境資源法課組、訴訟與仲裁法課組、國際法學課組。實踐課課組以及文獻閱讀課組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志向,在教師的指導下選修專業課程。
就業方向:法學院的畢業生適於在司法機關、政府機關、保險業、公司企業、律師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任職。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培養雙學位人才
學院簡介:中國政法大學在國際上享有「中國法學最有代表性的大學」的聲譽,50年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民商法專業、經濟法專業、訴訟法專業、比較法專業等都出自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
課程設置:法學專業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特色專業,該專業招生人數占招生總數的65%左右。為充分利用法學及各個學科的資源,培養綜合性人才,學校設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準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推行雙專業及雙學位培養模式和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所有學生在入學兩年後有機會選擇學習第二專業,從而在5年內實行雙專業、雙學位的教育。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目前僅在德語專業推行,實行5年雙學位和兩年碩士連讀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前5年學習德語專業和法學專業課程,獲得文學士和法學士兩個本科學位後,直接進入該校中德法學院成為中德比較法學研究生,經過兩年學習(其中1年時間在德國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學習),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治理國家的棟梁人才、有國際競爭力的司法實務人才和法學方面的領軍人才。
就業方向:50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各界輸送高素質的各類政法人才10萬多名。全國高層次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中的三分之一以及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司法工作者中的十分之一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畢業生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一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近三年來有61%學生進入國家機關工作,在企業及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分別佔28%和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依託交叉綜合優勢
學院簡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法學院目前是該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學院,擁有民商法學、法制史和憲法與行政法學三個博士點和法學理論、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9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形成了科研與教學、理論與實踐、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辦學特色。
培養目標:法學專業立足於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的法學學科特點,結合財經政法類大學的實際,依託學校經濟、管理、人文綜合發展的優勢,促進法學與經濟學和管理學三大優勢學科的互相融通,把學生培養成以法學專業為核心,跨管理學、經濟學和人文三個學科的應用型、融通性人才。
課程設置:法學專業設有法律、經濟法、國際法、司法考試四個特色方向。學生入學後,經過二年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後,可以結合個人的專業興趣、職業規劃,自主選擇專業方向。
【法律方向】
犯罪學、犯罪偵查學、刑事審判實務、司法文書、仲裁法、律師與公證、立法學、國家賠償法、比較憲法、法律社會學、外國法制史、政治學等。
【經濟法方向】
合同法、物權法、企業法、銀行法、房地產法、競爭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稅法、證券法、環境與資源法、民商法實務研究等。
【國際法方向】
世界貿易組織法、海商法、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關系史、外國民商法、國際商事仲裁、國際技術轉讓法、國際稅法、中國區際沖突法等。
【司法考試】
主要是為深入探討法學專業教育教學與國家司法考試之間的內在規律,研究司法考試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提高法學專業畢業生司法考試的應試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就業方向:各級法院、檢察院、國家公安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以及各級人大、政協、政府、黨團組織、軍隊政治法制工作部門;海關、審計、監察、工商管理、財政、稅務、交通稽查、金融、保險、內外貿易、新聞出版等行政執法部門及對外經貿公司、海運企業、三資企業等企業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公證及政法院校和法學研究、咨詢、服務機構等。
復旦大學法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
學院簡介:復旦大學法學院初創於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人口學研究所),2000年11月重組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現有法理學、法律史、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7個專業碩士點,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備了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簡稱JM)授予權。學院先後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法中心、法治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日本與東亞國家法律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法學教學研究體系。
培養目標:擁有設備先進的模擬法庭和信息資料中心,為本專業學生的法律實踐和學術研究提供各種支持。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敏銳的法律意識,熟練掌握各部門法的基本知識,並具有較強的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
課程設置:
【專業設置】
主要專業課程包括:法理學、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專業基礎課。
【專業選修課】
物權法、金融法、海商法、公司法、勞動法、稅法、仲裁法、信託法、銀行法、證券法、擔保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經濟合同證據法、法律診所等。
就業方向:學院的法學本科畢業生除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出國留學以外,主要在律師事務所、司法機關、政府部門、商業銀行、跨國公司從事法律工作。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學院簡介: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是西南政法大學師資力量最雄厚、科研教學成果最豐碩的學院級單位。名師薈萃、群體性人才輩出,是法學院各專業學科的特色。目前一支知識、年齡、學歷、學位、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學和科研梯隊已經形成。
課程設置:法學院教師擔任全校的法學前沿、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公證與律師制度學等20多門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課程學位課教學工作。經過各專業學科的長期努力,院屬刑法、訴訟法,毒品犯罪與對策研究中心均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培養目標: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院教師通過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網路教學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學相長、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局面。
武漢大學法學院: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院簡介:學院下設法律系、國際法系和社會學系,現有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3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設有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事法學、國際法學、環境法學等專業方向。學院現設4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環境法研究所、港澳台法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4個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刑事法比較研究中心、婦女研究中心、比較憲法研究中心),還設有中外文藏書近20萬冊的法學圖書館(含聯合國文獻資料中心)、國家法學類核心期刊《法學評論》編輯部、成人教育部、律師進修學院、珞珈律師事務所以及武漢大學文科重點實驗室——刑偵實驗室。現有1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理論、法制史、憲法與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環境資源保護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社會學、民俗學),5個博士點(國際法學、刑法學、憲法學、民商法學、環境法學),1個法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法學,含國際法學、刑法學、憲法學、民商法學、環境法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國際經濟法),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際法與比較法),2個國家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環境保護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2個省級重點學科(刑法學、民商法學)。
課程設置:包括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法制史、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和環境法。
就業方向:主要是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律師事務所、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應屆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達到25%,2004年就業率為92%。(
㈡ 徐繼敏的個人簡介
徐繼敏, 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法學博士,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方向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政府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行政法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證據學、行政體制改革。
兼任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任重慶市人民政府立法評審委員、成都仲裁委員會委員、重慶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兼任四川省律師協會行政法與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川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金堂縣人民政府等單位法律顧問。
曾任海南省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助教,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法學部副主任、主任。曾任四川省武勝縣司法局副局長、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1996年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行政處罰法實施環境研究」,2006年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行政程序證據規則研究」。2012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直管縣』改革法治保障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多項,主持省部級重點及一般課題多項。科研成果曾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
在《中國法學》、《四川大學學報》、《現代法學》、《清華法學》、《行政法學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逾60餘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等出版《行政處罰法的理論與實踐》、《行政證據通論》、《行政程序證據規則研究》、《行政程序證據規則與案例》、《行政證據學基本問題研究》等個人學術專著。主編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行政法學》等分別在重慶大學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參與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起草,2004年主持為重慶市人民政府起草《重慶市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規劃》和《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廣泛參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立法論證及重大案件討論。為各類廳級培訓班和處級培訓班、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廳、四川德陽市人民政府等講授「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辦事」、「行政強製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執法熱點與難點問題」、「依法行政新理念」、「行政程序證據規則與調查取證」、「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法治政府建設與執法風險防範」、「檢察監督」等法治講座逾200場次。
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齊曄教授厲害嗎
不歧視,主要看考試成績說話,還要看面試成績;當然,如果兩者差不多的情況,可能名校的會占點優勢。
下面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師資情況,及其研究領域,特供你參考:
姓名 職稱 畢業學校及學位 研究領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創新
楚樹龍 教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 國際戰略問題,美國政治與外交,中國外交及安全戰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 國有改革與民營化,宏觀經濟政策,體制改革
鄧國勝 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公共組織問責,績效與能力建設,非營利組織管理
韓廷春 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 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與金融生態,計量經濟學
胡鞍鋼 教授 中國科學院博士 國情研究與公共政策
劉慶龍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關系,電子政務,社區管理
孟慶國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管理與創新,電子政務,能力與績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運作,危機管理,比較政治
齊 曄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資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華大學碩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能源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蘇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與管理
王豐 教授 密西根大學博士 人口與經濟、社會保障、社會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 NGO,公民社會與治理,CDM與環境治理
王慶新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東亞國際關系與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強 教授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博士 公共經濟學、治理、領導力
巫永平 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 與市場,產業政策,地方與經濟發展
薛 瀾 教授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與創新政策,危機管理
楊燕綏 教授 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 組織與治理,社會保障,薪酬理論
殷存毅 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區域發展與政策
於 安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行政法(社會行政法,行政應急法)
於永達 教授 吉林大學碩士 國際經濟理論與公共事務,集聚優勢,領導學
俞 樵 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金融體制 ,公共金融,社會發展
陳玲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政策制定過程研究
過勇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廉政建設、公共治理、行政體制改革
賈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民社會與治理,戰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東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產業鏈與區域發展,博弈論
李應博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 產業政策,區域發展與兩岸經濟關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國家創新系統,研發全球化
劉求實 副教授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 非組織管理,事業單位改革
劉志林 副教授 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 城市規劃與管理,住房政策,區域經濟發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紅 副教授 南京大學博士 人力資源,知識管理,組織變革與領導力
王亞華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水政策與管理,中國國情研究
熊義志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領導力,國情研究,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
楊永恆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 績效管理,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 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管理
戴亦欣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與組織、財政與發展政策
梅賜琪 講師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學和中國政治,職能轉換、幹部管理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關系
汝鵬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過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張楠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電子政務與管理創新
張嚴冰 講師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博士 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
鄭振清 講師 北京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與政治社會學、台灣政治發展、兩岸政治經濟關系
周紹傑 講師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勞動經濟學,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周源 講師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技術創新與管理
㈣ 中國四大法學院(北大、清華、政法、人大)比較!
北大強在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等,例如賀衛方等,而清華強在刑法、民法內、行容政法這些實體法,清華的刑法有張明楷和黎宏,民法有王保樹和霍建遠、張衛平等,都是國內最頂級的科學教授。政法和人大不了解;
清華國際化程度高,本科還開設國際班,QS世界法學院排名第一。但北大應該也不錯,每年也有很多人拿到國外著名法學院的offer。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人大和政法是比不上的了。
同第二點。
總的來說,清華和北大最強,人大和政法次之。要細分的話,清華規模小但學術水平高,大牛教授密度高,雖然發展很快,但歷史短。北大規模大,歷史長,學術水平也很高,也有很牛的教授,業界人脈積累時間長,社會聲譽高一點。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是北大略強於清華。人大和政法在學校牌子上跟不上啊。
㈤ 行政法的紅皮書是哪個編寫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及本書(第二、三版)編寫分工
(以撰寫章節先後為序)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執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新世紀行政法發展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與行政法的功能》(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3期)、《公眾參與與行政法治》(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1—10章,負責全書的審稿、統稿。
葉必豐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應申請行政行為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為的效力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規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為確定力研究》(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現代行政行為的理念》(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6期)、《行政規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論證》(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等。
撰寫本書第11—13章。
楊建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8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學,1986年畢業於築波大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一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一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後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譯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鹽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論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寫本書第14—15章。
章劍生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較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監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判決重作具體行政行為》(載《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為說明理由》(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現代行政訴訟的成因與功能分析》(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現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等。
撰寫本書第16—17、19—22章。
於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教授,任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協議與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國行政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WTO協定國內實施讀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與立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規制——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WTO協定的國內實施問題》(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購協定的幾個問題》(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加入世貿組織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法律問題》(載《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國對反傾銷措施的司法審查》(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制定緊急狀態法的基本問題》(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寫本書第18章。
王寶明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拉丘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與行政訴訟》(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學論綱》(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讀本》(合著,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行政立法評述》(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美國行政機關與美國憲法實施的監督》(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論綱》(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公務員立法的合理取向》(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行政許可法的實施與政府的因應》(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學博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訴訟法疑難問題探討》(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國家賠償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行政訴訟制度之發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與行政法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WTO與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變更權》(載《法學研究》1988年第6期)、《國家賠償法價值論》(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釋對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先地方後中央: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種思路》(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緊急狀態與行政法治》(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4、30章。
劉恆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總幹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復議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資並購行為與政府規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為法律適用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試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權》(載《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論行政立法權》(載《法學評論》1995年第4期)、《行政訴權面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載《學術研究》1997年第1期)、《略論外資並購中國企業的法律規制途徑》(載《現代法學》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問題探析》(載《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等。
撰寫本書第25—27、29章。
湛中樂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環境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與行政訴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國家與行政法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載《中國法學》1992年第2期)、《論完善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載《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及其司法運用》(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加入WTO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2期)、《行政過程論》(載《行政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寫本書第33、37—38章。
薛剛凌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家組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國家賠償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權研究》(華文出版社1999年版)、《變遷時代的行政法思考》(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組織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34—36章。
㈥ 司法考試各科的命題老師都是誰啊
刑法:由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陳興良教授和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張明楷教授 民法:由武版漢大學法學院的溫權世揚教授命題、拼題; 刑訴:由中國政法大學顧永忠教授命題、拼題; 行政法:由中國政法大學馬懷德教授命題、拼題; 商法經濟法:由中國政法大學王衛國教授命題、拼題; 憲法: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茂林教授命題、拼題; 民訴:由中國政法大學陳桂明教授命題、拼題; 法理:由中國政法大學舒國瀅教授命題、拼題; 職業道德:由中國政法大學王進喜教授命題、拼題。
㈦ 清華大學法學碩士在全國地位如何清華文科研究生專業啥最牛清華法學碩士有前途么
066 法學院 32 030100法學 01法理學 ①101政治理論②英語 或 202俄語 或 203日語 或 211德語 或 212法語③617法理學④861專業基礎課 科目861含比較法總論、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證據法學、經濟法總論、環境資源法學、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考生根據所報專業方向選其一作答。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西方法律思想史 02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憲法學或行政法學,選其一作答。 03刑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中國刑法學佔80%;犯罪學、外國刑法學共佔20%。 04民商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商法學或知識產權法學 選其一作答 05訴訟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民事訴訟法學或刑事訴訟法學或行政訴訟法學,選其一作答。 06經濟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經濟法分論 07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國際環境法學 08國際法學 同上 復試時專業綜合考試內容:國際經濟法學 這說明清華不管什麼科目初試都考一樣的備用教材很牛逼的,跟北大一樣,不指定任何教材,建議你看清華老師編寫的相關教材,比如張明楷的刑法,姜明安的憲法行政法之類的,研究方向是入學後再跟導師商量,祝你考上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l咯≡b←ǎvュㄥhfkΘoцvュㄥkΘg43668710242011-9-13 1:38:40
㈧ 司法考試行政法舒揚是哪個大學的老師
清華大學老師,主講行政法
㈨ 以往司考的出題人都有誰比如刑法的出題人。三國法的出題人等等。。。
2007年司法考抄試出題人是:
刑法:陳興良(北京大學)
刑訴:宋英輝(中國政法大學)
行政法: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和於安(北京清華大學)
民法:溫世揚(武漢大學)張耕(西南政法大學)
民訴:陳桂明(中國政法大學)潘劍鋒(北京大學)
商法經濟法:王衛國(中國政法大學)
法理:高其才(清華大學)
憲法:焦洪昌(清華大學)
三國法:張麗英(中國政法大學)、黃進(武漢大學)
法制史是趙曉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08司法考試出題老師
刑法:清華大學的張明楷教授和清華大學的周光權教授
民法:北京大學的錢明星教授
刑訴:中國政法大學顧永忠教授
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馬懷德教授
商法經濟法:中國政法大學王衛國教授和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凱湘教授
憲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茂林教授
民訴:中國政法大學陳桂明教授
法理:中國政法大學舒國瀅
職業道德:中國政法大學王進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