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賠償應發工資計算還是實發
㈠ 勞動賠償按基本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按應發工資。經濟補償是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抱著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㈡ 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是按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補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勞動者合法工資,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這種情形屬於自離,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予以扣除。
法律分析
可以拿到的,但是如果危害了單位的利益會被要求承擔賠償責任,根據相關法律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儲存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根據相關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這是通常所稱的一般時效。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這在司法實務中稱為特殊時效,即在職期間勞動報酬爭議不適用時效限制,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沒簽勞動合同的情況下,應當由司法機關結合實際來進行認定和處理,如果是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的,則屬於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勞動者不僅可以直接辭職走人,還可以按照相關的規定要求雙倍工資的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㈢ 經濟賠償金有n+1概念,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觀點: 沒有經濟賠償金這個詞,有的是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經濟補償金n指應發工資,1指代通知金。1、經濟補償金的獲取條件有3種。如符合《勞動合同法》第36條,即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時,勞動者可以獲得經濟補償。
補償金是按照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之日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應發工資計算的。記住,是應發工資,不是實發工資。應發工資指的是稅前、扣除社保前的個人應發工資。
如果你時間到手的就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那麼經濟補償金也是按照這個標准計算的。如果你的基本工資是最低工資標准,但是工作期間還有績效工資,那麼你的補償金就要比這個最低工資標准高。
㈣ 經濟補償金是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經濟補償是按應發工資計算,而不是按實發工資計算。
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故應當是應發工資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列入經濟補償金基數的范圍:
(1)勞動保護費用,如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2)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4)勞動法賠償應發工資計算還是實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對於經濟補償的月工資下了定義: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在計算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時,其工資除包括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外,還包括勞動者的加班工資。勞動者已領取的年終獎或年終雙薪,計入工資基數時應按每年十二個月平均分攤。
㈤ 賠償是按合同工資還是實際發工資
工資賠償有三種依據:
1、雙方約定的依據,即你簽定合同的數額執行;但根據你提的問題,顯然不適宜本條;
2、工資一般通過銀行發放,請到銀行列印出過去十二月公司給你發放工資的進賬記錄蓋上銀行章,作為提交勞動部門作為的賠償依據(即實發依據),如果涉及每月因績效或提成工資造成每月工資總額不一樣,採取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月度工資作為發放工資依據;如果公司堅持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數額賠償,本條提出的辦法就是證明你的實際收入,就算公司不認可,那麼公司就要對你的發放記錄進行解釋,一般是解釋不清楚的,涉及日常、法定假日加班、提成、績效、、、很簡單的。
3、雙方舉證不清,勞動部門一般採取按照當地年度政府公布的居民收入額度執行。
別著急,一般的律師事務所都接受免費咨詢的,或到當地勞動站咨詢都會給你詳盡的指導,別為公司的恩威並施,所困惑。祝你盡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功。
㈥ 公司辭退賠償 是按基本工資賠償 還是實際工資賠償
單位辭退員工,給予經濟補償必須是按照該員工在單位簽約履行勞動合同的年限按照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標准工資給予補償,一個月的標准工資是以辭退前12個月此人從用人單位取得的全部列入工資薪金發放額,即是以應付職工薪酬_應付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該人)名下的年發放金額,不是單位將個人扣繳過自己負擔社會保險金三險和自己負擔住房公積金一金後再考慮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額後的實發金額計算補償。
㈦ 公司倒閉,請問賠償金怎麼計算是按實發工資還是應發工資計算勞動法中有規定嗎
勞動合同法有規定,補償工資的標準是按照清算前12個月的應付工資的平均值,作為補償標准。
㈧ 公司裁掉員工工資按實發還是按應發賠償
按應發計算經濟補償金。
公司裁員,是公司出現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裁減員工: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公司裁員,是合法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賠償的(賠償僅限於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個月支付,不滿半年的支付半個月。
經濟補償金按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平均工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不包括加班費。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㈨ 經濟補償金是按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計算
經濟補償金按照應發工資計算。計算經濟補償金需要根據發生勞動爭議之日倒推十二個月的總收入計算出月平均工資,對於每個月的工資發放,應按應發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不考慮個人所得稅或其他扣除。因此,經濟補償金應該以應發工資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㈩ 企業辭退員工賠償金額是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經濟補償金按解除或者終止合同前十二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但是如果應得工資裡麵包含社保,應當剔除社保單位里企業所繳納的部分,也就是說:應得工資=總工資-單位繳納社保。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