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嗎
Ⅰ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
具體如下:
1、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2、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四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Ⅱ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法律分析:根據《立法法》規定,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Ⅲ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具有何種效力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專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屬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的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使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Ⅳ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是否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可以參見立法法
Ⅳ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制定的機關不同、效力不同、適用的對版象不同。
一、權制定的機關不同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
2、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3、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三、適用的對象不同
1、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
2、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3、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
Ⅵ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有何不同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條 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製定地方性法規,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Ⅶ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為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出台的地方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效力不同(一)、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二)、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Ⅷ 行政法規 效力 高於 地方性法規
法律的效力高來於行政法規、地自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嗎擴展閱讀: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九十五條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Ⅸ 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么
是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或者人大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我國法律的位階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