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沒有固定公司使用空調的限制
⑴ 勞動法關於工作環境的要求就溫度低於多少度算低溫
《勞動法》沒有對工作環境的最低溫度作出規定,僅在第六十條規定:不得內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容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國家技術監督局1994年頒布了《GB/T 14440-1993低溫作業分級國家標准》,具體如下:
此標准規定了低溫作業環境冷強度大小及其對人體機能影響程度的級別,適用於對低溫作業實施勞動保護分級管理,簡單地講就是溫度越低,每日工作時間越長,低溫作業級別越高。不同單位以此為基礎可以制定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
所以您所提出的問題《勞動法》沒有具體答案,不同的低溫作業有不同的分級,單位有責任制定勞動保護措施,也有權確定低溫作業級別補助。如果需要勞動維權幫助,可通過www.nengsifa.com自助申請勞動仲裁,智能獲取法律文書,以及獲得仲裁流程指引、准備材料指導,消除法律專業壁壘,節省聘請律師的費用。
⑵ 勞動法有規定民工工棚用空調規定嗎
勞動法並沒有規定民工工棚有空調,但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條件惡劣,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處理;如果用人單位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⑶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車間室內溫度超過多少度就必須停
勞動法規定公共場所室內溫度超過32度就需要開空調降溫,同時適用於學校,社區俱樂部,辦公室,敬老院等等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於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於20攝氏度。一般情況下,空調運行期間禁止開窗
⑷ 國家有沒有關於冬季公司必須開空調的規定
沒有。
2012年3月5日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在《將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提案中指出,傳統的秦嶺-淮河供暖線已經過時,南方冬季的陰冷天氣遠比北方難熬,而且2008年以來南方地區屢遭「冷冬」,應將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
「由於南方雨水偏多,濕度大,有時看似只有0℃上下的氣溫實際上遠比北方乾冷的零下5℃,甚至零下10℃都奇冷難熬」張曉梅4歲隨父母隨軍在四川生活,對南方的天氣很熟悉。「因為沒有公共供暖設施,南方的冬天其實比北方還難過,加上南方陰冷潮濕,很容易得關節炎和風濕病等「地區病」。
我國南方地區數度「冷冬」。2012年霜降以來,強冷空氣幾度急劇南下,江、浙大雪,湘、黔冰凍,就連往年大多溫暖如春的粵、桂、滇北部地區也呈現了雪花飛舞的天寒地凍。解放初期,國家制定秦嶺淮河供暖線,從當時經濟發展水平考慮是合理的。
改革開放30多年,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當的。「南方城市一般使用空調和電暖器來度過寒冬,這種分戶方式不僅浪費資源,不利於節能減排,加重百姓經濟負擔,還存在安全隱患」張曉梅表示。
(4)勞動法有沒有固定公司使用空調的限制擴展閱讀
中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以煤為主要燃料,但隨著供熱技術和設備的發展供熱方式的多樣化,供熱能源結構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目前,以氣、油、電位為供熱能源的供熱面積在逐年增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氣、油、電等構築的供熱能源結構漸趨合理,供熱收費也日漸市場化,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按熱用量收費的試點小區。
但我國供熱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居民缺乏對集中供熱的認識和了解,使得集中供熱工作開展有很大阻力;熱費收繳率偏低,供熱企業處於保本微利狀態,供熱積極性降低,影響供熱質量。
缺乏對供熱設備的規范和,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使得供熱實際水平達不到設計標准,浪費嚴重。同時,我國缺乏環境質量評價標准,對供熱產生的污染沒有懲罰措施使得大氣污染較為嚴重。
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解決措施:努力提高熱費收繳率,以提高供熱企業的積極性;完善集中供熱設備的認證體系,建立環境質量評價標准;以政策扶持來推動我國集中供熱的發展。
⑸ 勞動法規定多少度開空調
法律分析:法律規定公共場所室內溫度超過32度就需要開空調降溫,同時適用於學校,社區俱樂部,辦公室,敬老院等等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於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於20攝氏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第三十八條 國家採取措施,對實行集中供熱的建築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按照用熱量收費的制度。新建建築或者對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應當按照規定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⑹ 勞動法中是否有室溫達到多少度就可以開空調的規定如果有,室溫達到多少度才可以開空調
勞動法對室溫沒有規定。但是一般地方發布的通知是空調開到二十七、八度比較好,省電,而且人體感比較舒適。
⑺ 公司不開空調能投訴
法律分析:按相關法律規定,勞動法並沒有強制用人單位必須提供空調給勞動者使用,所以即使用人單位不提供空調,也不違反勞動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⑻ 單位空調使用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一、科學使用 夏季室內溫度高於32攝氏度方可開啟製冷系統,冬季室內溫度低於5攝氏度方可開啟制熱系統(按照辦公室內懸掛的溫度計所顯示的溫度值為准)。空調等辦公電器設備作為辦公設施,僅用於各辦公室在辦公期間使用,節假日、雙休日、晚上非工作加班不得開啟。
二、合理調控 為做到節能降耗,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於26攝氏度(26℃);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於20攝氏度(20℃);以免空調長時間工作,造成壓縮機發熱、發燙,影響正常使用,根據溫差科學定時。
三、空調運行 使用空調時,應先關閉門窗,堅決杜絕開門窗使用空調現象。如需通風換氣要先關閉空調,實行機停人走。下班要提前15分鍾關閉空調,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員負責關機,嚴禁開啟無人空調。
四、夏季雷雨天氣 應立即關閉空調,切斷電源,以免遭受雷擊。遇上節假日,公司將統一切斷電源。
五、實行專人負責制 集團行政管理部物業班負責辦公室空調管理,空調開啟過程中若出現跳閘及異味等情況時,應立即關上空調並通知集團行政部解決,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六、會議室空調 由行政部安排專人負責開關與管理,其他人員不得自行使用。
七、未經批准配發 不得私自將電器帶入辦公室使用(如電風扇、取暖器、電吹風等),如發現將追究相關人員的相應責任。
八、為了本人和他人的健康,嚴禁在空調開啟的辦公室內吸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⑼ 勞動法規定工作環境溫度多高需要安裝空調
《勞動法》沒有規定工作環境溫度多高需要安裝空調。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
四、落實用人單位責任
(一)用人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認真研究制定高溫中暑應急救援預案,加強演練,加大對作業人員防暑降溫和中暑急救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溫的預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單位應在高溫天氣來臨前,對高溫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體檢。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高濕作業的員工,應調離高溫、高濕作業崗位。暫不能調動崗位的,應在高溫、高濕天氣對其加強預防中暑保護措施。
(三)凡工作場所存在高溫、高濕作業和夏季露天作業的用人單位,要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1-2002)、《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GBZ41-2002)等規定的各項防暑降溫措施。
(四)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保證安全生產,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用人單位要加強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不得安排懷孕的女職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及《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准中第三級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作業。
(六)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七)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高溫津貼的具體標准由省級政府或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
五、進一步做好防治高溫中暑服務保障工作
(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要加強對用人單位預防高溫中暑的宣傳工作和對高溫作業場所的檢測技術服務。
(二)醫療單位要切實加強醫療救護一線力量配備,改善就診環境和條件,加強對中暑患者的救治,對診治的中暑病例要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三)取得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和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要積極為勞動者進行職業性中暑的診斷、鑒定。
(四)在高溫、高濕場所因工作原因引起中暑,並經取得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診斷為職業病的勞動者,勞動保障部門要做好工傷認定工作,使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