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的隱私權
① 上班時老闆看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權
工作場所的監控,不算侵權。公司使用監控手段監視員工的話,需向員工明示,監控的內容僅限於和公司的經營活動有關的方面,監控僅限於工作場所。
監控范圍沒有侵犯個人隱私內容的,不是侵權行為。否則,可能構成對員工隱私權的侵犯。在我國現行法律中,並無提及隱私權字眼的明文條款。
(1)勞動法中的隱私權擴展閱讀:
如果企業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並通過書面形式告知員工,不屬侵犯個人隱私權;在非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對員工進行搜身、物品搜查、私人手機監聽、私人手機定位等都是違法的。
而對於聊天記錄監控的問題則一直以來都有爭議,業內的觀點是,只要公司明確重申公司電腦只能用於工作,並告知員工公司有監控部門會隨時監控聊天記錄,請不要把屬於個人隱私的信息通過公司電腦傳播,就不構成侵權。
新華網--職場被實時監視算侵權嗎?
② 研讀《勞動合同法》,並指出哪些條款體現了人本(人權)思想理念(列舉三個以上條款)。說說為什麼
1、《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這一條體現的是勞動者人權當中的私有權和隱私權。
2、《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這一條體現的是勞動者人權當中的義務權。
3、《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這一條體現的是勞動者人權當中的公正權。
(2)勞動法中的隱私權擴展閱讀
從法的角度來說,人權是法律規定的人們享有的基本權利,而作為一個勞動者,他的人權則主要是由勞動法來提供和保障的勞動法和勞動者的人權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勞動法它是勞動者人權保障的理論基礎,因為人權和人權保障涉及道德、政治、法律以及人的主觀精神活動等諸多方面,人權所包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兩項基本內容。
都要求法律的保護,都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幫助來維持生存發展的權利。生存權與民主自由緊密聯系,是刑法、行政法和民法的保護范圍;發展權則與平等緊密聯系,屬於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的調整范圍。
③ 勞動法有沒有明確規定知情權和隱私權
首先,勞動合同法中沒有直接的這方面的規定。但是依據民法通則就有了,個人享有隱私版權,其他權人(包括單位)不得非法披露。
你說的遭到威脅,我就不知道是什麼狀態了。如果真的侵犯了你的隱私,你可以向法院主張你的榮譽權(註:我國民法還沒有規定侵犯隱私權的,按侵犯榮譽權處理),要求工廠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但是你不能要求解除勞動合同。
④ 公司有權利了解員工的隱私信息嗎
公司是沒有權利了解員工的隱私信息的,因為員工的個人信息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公司可以依法知曉勞動者的姓名跟性別,還有權利知道員工的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以及現住地址,還有聯系方式跟用工形式,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但是對於自己的婚配狀況,還有性格特徵等內容,員工有權利不讓公司知曉。
第一,員工的個人信息應該如實提供給公司。比如,勞動法規定的很多信息是可以提供給公司的,工作經歷公司也是有權利知道的。但是如果自己的性格特點,還有婚配情況等等,是沒有必要讓公司知道的。員工也是有權利保護自己隱私的,如果不想讓公司知道,可以不提供。
有些公司會想法設法了解員工的隱私狀況,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員工也有權利保護自己的隱私。無論如何,員工都要保證自身權利。
⑤ 勞動法規定的知情權
知情權是指知悉、獲取信息的自由與權利,包括從官方或非官方知悉、獲取相關信息。狹義知情權僅指知悉、獲取官方信息的自由與權利。隨著知情權外延的不斷擴展,知情權既有公法權利的屬性,也有民事權利的屬性,特別是對個人信息的知情權,是公民作為民事主體所必須享有的人格權的一部分。
知情權的法律是根據憲法,也就是說,知情權是公民的憲法性的權利。
(一)在憲法中明確規定這一權利的是1949年實施的聯邦德國基本法,該法第5條規定,人人享有語言、文字和自由發表傳播其言論的權利並無阻礙的依通常途徑了解的信息的權利。北歐諸國對於知情權的保護也是分完善,比如,瑞典的在構成其憲法一部分的《關於出版自由的法律》第二章「政府文件的公共性質」中就詳細的規定了公民獲取政府文件的權利。世界上雖然有很多國家沒有在憲法中明確寫明這一權利,但人們一般都認為從憲法的有關規定中完全可以找到知情權存在的根據。
(二) 從國民主權的角度講,一國的公民當然應當享有知情權,或者說是保障知情權也是國民主權理念的必要因素。現代憲政國家都承認主權在民的觀念,設計各種制度保障國民有效的參與民主決策的過程。國民作為主權通過自選出的代表管理國家,就必須充分獲取與國家管理有關的情況。否則國民便無法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管理活動,無法對國家事物發表意見進而對其施加影響,國民主權的原則也就無異與空中樓閣。國民享有知情權是國民主權原則的必然前提,只有國民充分的獲取有關的信息,才能有效的參與民主政治,否則民主主義國家便無從成立。正如同麥迪遜所說:「不與民眾信息或不與其或取信息之手段,則所謂民眾之政府或滑稽劇之序幕,不,亦為此兩者。知識無須支配無知,而且意欲相當統治者的國民必須以知識所給予的力量武裝自己。
(三)知情權還可以從憲法所規定的表現自由中推倒出來。憲法中規定的對於自由的保障,一直被任為是保障公民從國家對表達的思想、意見等行為的限制中解放出來。但是,表明自由真正實現需要信息傳達者接受者的相互作用,他不單單表達的自由,更包含有對於傳達者那裡傳來的思想、意見、信息等予以首領知悉的自由。《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就將「表現自由」規定為:「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也就是說:「表現自由」是包括尋求、傳達、接受的信息的權利,即自由的交流信息的權利。表現自由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上講,是傳達信息的權利,從信息接受者的角度上講,是尋求接受信息的權利,沒有接受者的參加,表現自由便會失去存在的價值。憲法對公民表現自由予以保障的目的在於形成和保障自由並且豐富的信息交流。而在國家只能不斷的增加、國家掌握的信息大量聚集的情況下,如果公民不能有效的獲取和利用國家掌握的信息,就無法形成自身的思想與意見,那麼,對於表現自由的思想就難以實現。所以,必然認可公民有權盡可能地獲取信息。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信息可以順暢自由的流通。
(四)另外,知情權也是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的問題中之意。個人需要盡可能夠的信息來增長知識,形成和發展個人的人格,這些都是作為人所必須所具有的最本質的要求。有其再現代社會中,信息已成為每個人活動的基礎和動力,每個人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來判斷自身的處境做出各中選擇,信息決定每個人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因素,離開了信息每個人必將落後於時代而無從發展。同時,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諸如自然環境、社會治安、政府決策等等的許多信息,直接影響甚至威脅著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充分的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公民個人才能採取各種手段予以應對,趨利避害。比如,人們在准備購房時當然需要了解該地近期有無拆遷的計劃,環境污染是否嚴重、治安狀況是否良好的信息。而「公民享有知情權的另一層法律意義是通過政府提供的信息,公民可以更好的實現憲法法律所規定的權利。」
⑥ 勞動法允許用攝像頭監視員工聲音勞動法允許嗎
用攝像頭監視員工,這種規定根本就不會涉及到勞動法,它涉及的只是民法。因為這種行為直接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所以是不被允許的。
⑦ 員工上班,老闆在生產車間裝上攝像頭監視起來 這種做法違反<勞動法>嗎 國家法律有規定嗎`
員工上班,老闆在生產車間裝上攝像頭,這樣的做法不違法勞動法的,也沒有侵犯員工隱私權的。
企業在正常工作范圍的地域內安裝、使用監控系統。安裝范圍應限於不直接侵犯隱私的范圍,並應公示告知相關人,比如安裝在走廊、大廳、辦公室等區域,但在廁所,換衣間等單獨的小隔間里,則可能對隱私權構成威脅,即是違法的。
(7)勞動法中的隱私權擴展閱讀:
隱私權的定義: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私人生活的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
相關法條:
《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民法總則》:
第一百零九條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參考資料:網路——隱私權
⑧ 未經他人同意看工資條違法嗎
首先,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角度上來說,是不違法的。不過由於《侵權責任法》中已經明確了隱私權,所以這里要注意,當然不至於要把你告上法庭,但是的確侵犯到了別人的隱私,工資的確也是沒有義務要給別人看的。
其次,工資隱蔽制度在公司里很常見,雖然不至於寫在規章制度上,但是也算是「潛規則」。
最後,工資制度里如果有的話,你要小心了,可能由於你的偷窺而違反規章制度,甚至於更嚴重的後果。
⑨ 公司調查員工家庭違反勞動法嗎
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這一條,即公司調查員工家庭甚至還要提供夫妻雙方父母的工作。但員工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在填寫員工登記表,裡面有家庭主要成員、主要社會關系等情況,填寫時應特別注意應簡單明了。
法律分析
公司調查員工家庭,可能會觸犯員工的隱私權。如果產生不良後果,公司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願讓他人知道的個人生活的秘密,這個秘密在法律上稱為隱私,如個人的私生活、日記、照相薄、生活習慣、通信秘密、身體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願讓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權利,這個權利就叫隱私權。發現有人披露自己的個人隱私,要依法制止,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隱私權。相關法律規定個人隱私不得隨意侵犯。保護個人隱私有利於社會安定團結。保護個人隱私是尊重人權的重要標志保護個人隱私也是保護私人的空間及財產保護個人隱私是社會公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⑩ 勞動法有規定公司有權力泄漏員工個人隱私信息的明文規定嗎
勞動法並沒有明來文規定員工觸自犯公司制度的處理,但勞動合同法明文規定,如果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