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事假
1. 勞動法關於請事假的規定
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員工請事假每天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1、75天;員工請事假每小時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1、75天/8小時。
(1)勞動法中事假擴展閱讀:
1. 法定節假日
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修訂)》規定,我國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1、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2、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3、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4、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2.帶薪年休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4號《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3.病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4.探親假:
目前國家還沒有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他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探親假作出具體規定。
5.婚假
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6.女職工產假
根據《勞動法》及國務院發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任何用人單位的女職工均享有產假,假期為98天,包括周末也法定假日。其中產前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流產的,所在單位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給予一定時間的產假。
女職工懷孕不滿4個月流產時,給予15天至30天的產假;懷孕滿4個月以上流產者,給予42天產假。晚育的女職工,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獎勵假30天,並給予其配偶10天護理假。產假和護理假視同出勤,工資、獎金照發。
資料參考:勞動法-網路
2. 勞動法對事假時間及工資規定
法律分析: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的是,一個月是以21.75天作為勞動者平均每個月出勤的天數,那麼請事假應該扣除的工資應該為:勞動者本人的月薪÷21.75×事假的天數。所謂事假,指的就是員工因為自己的私事而無法進行正常的上班工作,所以需要向工作單位請假。事假與病假不同的是,病假病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生病了所以才要請假的,所以員工在生病了一戶需要長時間醫治的話,那麼這個是可以向單位申請治療期的,在治療的期間這個是帶薪治療的。
法律依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九條 機關、事業單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員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一)因個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二)請事假累計已超過本人應休年休假天數,但不足20天的。
3. 關於勞動法事假的相關規定
勞動法的事假規定:1、在職職工因私事申請事假,其假期由所在單位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批准。2、國有企業的歸僑、僑眷職工、港澳同胞眷屬職工、外籍華人眷屬職工以及國內其他職工因私事短期出境,單位應該批准職工的事假。3、事假期間,不發工資,但休年假等假期時,是有工資的。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一)元旦;(二)春節;(三)國際勞動節;(四)國慶節;(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4. 請事假規定勞動法是怎樣規定的
法律分析:勞動法對請假的規定:
1、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
2、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調整為0.9天和67.4小時,可以照此折算出員工日平均工資。
3、經公司批准員工可以休不帶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過十個工作日;超過5天的事假一周提出;
4、如果員工事假超過公司規定最大期限以至於影響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將視其自動離職。
5、薪金扣除公式為(基本工資+補貼)÷21.75×事假天數。
6、事假(每月計算時間段: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任何請事假的員工在本月將沒有全勤獎金;
7、對於病假工資,用人單位可以在合同中與職工進行約定,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就可以。
法律依據:《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一條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二條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三條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五條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六條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七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
5. 勞動法里對病假和事假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病假在兩個月以內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全額發給。病假超過兩個月不滿六個月的,從第三個月起,工作年限不滿十年的,按本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的90%計發;工作年限滿十年的按本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全額發給。鑒於實行了年休假和新的工時制,工作人員一般不應再請事假。需要處理私事的,應安排到假期中進行,事假應先用年休假(或探親假)沖抵。若當年享受年休假後再請事假,其假期天數累計超過20天,則下一年不再享受年休假。確有特殊原因必須另請事假的,由本人事先提出申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6. 勞動合同法對事假的詳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沒有對事假做具體規定。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和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各1天。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7. 勞動法有規定員工如果有事兒,可以請事假么
法律對請事假並無明確的規定,一般是企業與員工在勞動合同中對請事假的事項進行約定,比如請事假每個月最多不得超過多少天,否則予以辭退等處罰等等。同時,若出現員工請事假的情況,此外,對於經過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可以在明確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時間的不定時工作制崗位,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法律分析】
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一般來說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國家法律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休息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們在企業或公司里上班,有時會因生病請病假或者因個人原因需要請事假。每個單位對請事假的規定都不盡相同。律法規當中就勞動者是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護的,其中給予了勞動者一些假期,就包括婚假、產假、病假等等。針對不同的假期勞動法中沒有具體關於請事假的規定,一般事假的規定有以下內容,任何請事假的員工在本月將沒有全勤獎金,經公司批准員工可以休不帶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過十個工作日;超過5天的事假必須提前一周提出,如果員工事假超過公司規定最大期限以至於影響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將視其自動離職。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8. 中國勞動法對事假和病假是如何規定的
1、病假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2、事假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員工請事假每天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員工請事假每小時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8小時。
9. 請事假規定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的
請事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如下:
1、任何請事假的員工在本月將沒有全勤獎金;
2、經公司批准員工可以休不帶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過十個工作日;超過五天的事假必須提前一周提出;
3、如果員工事假超過公司規定最大期限以至於影響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將視其自動離職;
4、薪金扣除公式為(基本工資補貼)除以二十一點五乘以事假天數。
關於請考試假的規定如下:
1、試用期滿的雇員一年內可申請不超過五天的考試假,僅在考試日與工作日沖突時才准許請考試假,而且考試科目須與雇員申請考試假時在本公司從事的工作有關;
2、雇員應在考試假之前至少三十天向直屬主管說明其申請考試假的打算,並填寫《休假申請表》,經主管簽字同意並附上准考證復印件後,遞交至人力資源部。雇員還應向公司報告考試結果;
3、公司保留當雇員在發布考試結果之後十二個月內離開公司時,向其索回支付給該雇員的每一天考試休假的工資全額的權利。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0. 勞動法事假可以請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勞動法》沒有規定企業職工可以請多久時間事假。事假,是勞動者因為私事而請假,沒有特殊事由,用人單位可以不予批准,勞動法沒有賦予職工事假天數的許可權,只是規定了企業職工事假期間,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工資報酬。是否批准事假,批准多長時間是用人單位用工自主權,遵循法律公平原則即可。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