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43條43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延長工作時間有哪些主要規定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41、42、43、44、90條對延長工作時間作了明確規專定,主要屬有五點:(1)限制延長工作時間的規定(第41條);(2)特殊情況延長工作時間不受禁止的規定(第42條);(3)用人單位不得違反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的規定(第43條);(4)延長工作時間支付補償待遇標準的規定(第44條);(5)用人單位違反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法律責任(第49條)。
② 勞動者享有的休息權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勞動法第43條43擴展閱讀
勞動權
1.免於奴隸制和類似的習俗。
在傳統的意義上,勞動一直被作為謀生的手段。現在的國際社會,已經認識到勞動與人的尊嚴之問存在著內在聯系,把勞動的概念提升為人的價值、社會需求以及自我實現和人的個性發展的手段。
2.免於強迫和強制勞動。
這實際上是要求公民從事的勞動必須建立在個人自願的基礎上,以使勞動不侵犯公民的自由和尊嚴。
3.擇業自由。
指選擇職業、工作場所、工作或其他有報酬活動的自由。其用意不僅在於保護公民的勞動消極地不受強制和強迫,更在於保障公民的勞動權通過公民的積極追求來實現。
4.獲得免費就業服務的權利。
指尋找工作者有自由得到信息、指導和幫助的權利,以便能夠找到適當的工作。為此,國家有義務維持並確保維持免費的公共職業介紹所。
5.就業權。
即嚴格意義上的工作權。從一般意義上講,個人享有就業權就意味著國家應承擔保障個人就業的義務。
6.就業保護的權利。
指實際上已經就業的人應受到關於維持和保護勞動關系的法律和其他安排的保護的權利。其內容主要包括:不被任意或不公正的解僱的權利;維護勞動關系的穩定性和不可侵犯性方面的權利等。
7.免於失業的保障權。
這一權利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國家負有宣布並實行旨在促進充分、自由、高度、穩定和生產性就業的積極政策的義務行為的規則,換句話說就是,國家負有推行消除失業的政策的具體義務。
8.勞動報酬權。
指勞動者按照自己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取得報酬的權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約定報酬權,勞動者可與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中約定勞動報酬;二是法定報酬權,通過法定標准,如最低工資標准、實際工資標准、工資支付標准等,對勞動者的利益給予一些基本的保障。
③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請問指的是什麼工會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所指的工會是企事業單位成立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與企業版簽訂集體合同權的群眾組織。按工會法第六條規定: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
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工會必須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④ <勞動合同法》第36.37.38.39,40,41,42,43,44條的規定內容是什麼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意見第43條
43、勞動合同解除後,用人單位對符合規定的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不能因勞動者領取了失業救濟金而拒付或剋扣經濟補償金,失業保險機構也不得以勞動者領取了經濟補償金為由,停發或減發失業救濟金。
⑥ 我國憲法第4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該規定屬於
按現行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有休息的權利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憲法和勞動專法都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屬有休息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6)勞動法第43條43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此規定屬於法律規范中的( )
此規定屬於法律規范中的授權性法律規范。
休息權屬於勞動權的范疇。勞動權是公民的一項憲法權利,通常包括勞動就業權、獲得勞動報酬權、選擇職業權、安全勞動權、休息權、退休權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7)勞動法第43條43擴展閱讀:
勞動者享有休息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
我國《勞動法》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中對勞動者休息權作了專門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休息權,休息權不可剝奪。我國《憲法》第43條第2款規定:「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以保證勞動者享受休息的權利。
1995年4月22日勞動部印發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指出:「有條件的企業應盡可能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度。
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的,應將貫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結合起來,保證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1日;有些企業還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⑧ 勞動合同法中43條提到的工會是指哪一個工會
本條是關於工來會在用人單位源解除勞動合同中發揮監督職責的規定。
根據工會法第二條的規定,工會是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獨立於企業,由工會自身獨立領導,最高組織是中華全國總工會。
《勞動合同法》中提及的工會指的就是用人單位建立的工會。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第二款: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鑒於單位沒有設立工會的情況比較多,那麼相對應的就是上一級工會組織,單位所在地的工會領導組織,一般是區工會。
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⑨ 勞動合同法第43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一、勞動合同法第43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1、動合同法第43條規定的內容是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3、標准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按照勞動部《關於印發的通知》,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1)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2)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3)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勞動仲裁的范圍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及有關規定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規定為: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逸結合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工作崗位,公司在安排工作的時候不能永遠都把利潤放在第1位,持續的延長工作時間只會拖垮員工的身體,而且現在職場白領猝死的新聞也越來越多。對於公司安排的不合理的工作時間,員工要及時和公司溝通。
延伸閱讀:
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修正案)
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全文
⑩ 如何理解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憲法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休息權是指勞動者在勞動中經過一定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以後,依法享有的恢復體力、腦力以及用於娛樂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時闡的權利。我國《憲法》第4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依據這一規定,我國《勞動法》第3條不僅將休息權作為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加以確認,而且通過其第四章的專門規定,建立了保證勞動者該項基本權利實現的具體法律制度。
我國勞動者的休息權具體包括:(1)享有法律規定的休息時間總量的權利。(2)享有在法定節假日休息的權利。我國《勞動法》第40條對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都規定了特定的休息時間,這些法定的節假日休息時間,應必須保證實現。(3)享有法律規定的年休假時間的權利。(4)享有在法律規定的特定時間內休息的權利。如我國《勞動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對於休息權的具體權利.我國《勞動法》通過嚴格控制加班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法律規定,保證勞動者休息權的切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