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中的反證

訴訟法中的反證

發布時間: 2022-05-02 15:36:11

Ⅰ 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分類幾種形式有什麼作用

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是指依據一定標准對各種民事訴訟證據加以歸類。

一,證據在學理上的分類

(1)本證與反證

本證與反證,是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的。 本證是指當事人一方主張某種事實,提出能證明該事實存在的證據。與之相對應的是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2)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是按照民事訴訟證據與證明對象的關系來劃分的。

所謂直接證據,就是能夠直接證明證明對象的證據。例如,結婚證,可以直接證明夫妻關系;房產證,可以直接確定房屋的所有權;借據,可以證明雙方當事人的借貸關系等等。

所謂間接證據,就是指不能直接證明案件的事實,但能和其他證據聯系起來,共同證明和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例如,張某死後,李某要求繼承其財產,理由是二人是收養與被收養的關系,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就需要用下述間接證據加以證明。第一,李某從五歲開始就是張某撫養成人的;第二,近十年來張某由於年邁體弱多病,一直由李某贍養與伺候,張某死後的喪事費也是由李某負擔的;第三,張與李多年來一直生活在一起,群眾公認為父子關系。通過以上三方面的間接證據,足以說明張某與李某屬於養父與養子的關系,故張某的財產應該由李某繼承。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也是相對而言的 ,並且是以同一證明對象為標準的。劃分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的標准,應以能否直接證明案件的關鍵性事實來確定。一般來說,能夠直接證明案件的關鍵性事實的為直接證據,反之,就為間接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案件千差萬別,有些證據,介於二者之間既可算間接證據,所以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並不是絕對的。

間接證據在民事訴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間接證據可以作為調查研究整個案情的向導 。其次,間接證據可以鑒別直接證據的真偽。第三,幾個間接證據聯系起來的證明效力,就可以相當於甚至超過一個直接證據的證明效力,所在在證明案件的事實時,間接證據是直接證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的佐證。

(3)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傳來證據)

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是按民事訴訟證據來源加以區分的。所謂原始證據,就是直接來源於案件客觀事實的證據 ,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一手材料」。所謂派生證據,就是從原始證據中派生出來的證據,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二手材料」。如證人根據別人所說的案件事實所作的證言,物證的照片、復製品,書證的抄本、影印件等。
原始證據雖然可靠性大些,但也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絕對的。因為原始證據也有一個是否真實可靠的問題。派生證據,雖然不如原始證據可靠,但在處理民事案件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證據,在沒有收集到原始證據的情況下,可以順藤摸瓜,通過派生證據找出原始證據 ;可以通過派生證據 ,審查和確認原始證據的可靠程度;在原始證據已被毀滅或無法直接運用的情況下,運用其復製品 、副本 、節錄本或照片等派生證據,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證據的形式: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三,證據的作用:是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

作為一種第三者中立解決糾紛的制度,民事訴訟要實現它的任務,除了要有國家強制力的支持外,還要藉助理性的說服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來自對案件真實的發現。現代民事訴訟的證明要求,已不再致力於追求案件事實是否符合客觀真實,法官對案件事實真實的認定,主要看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是否符合法律上的真實,只要符合法律上規定的真實,即使這種真實有可能與客觀真實不符,法官也應當將其確認為定案的事實,並以此作出『法律上認為正確』的裁判。

因此,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大方面:

(一)證據是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實、作出正確裁判的基礎和依據:

民商案件中的某一事實是否存在,其存在的具體狀況如何,審判人員只能依據各種證據材料來認識,只有通過依法審查、判斷和運用證據,才能弄清案件事實的真相,才能分清雙方當事人的是非責任,除調解結案的以外,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結束後要作出裁判,正確的裁判只能建立在證據可靠的基礎上,否則難以保證公正與合法性法。

(二)證據是當事人進行訴訟和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手段:

民事和商事當事人進行訴訟,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而在訴訟中就必然會提出有利於己的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提出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必須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惟有如此,才能達到維護其合法權益的目的。‌

總之,在民事訴訟中,不論是人民法院還是當事人,證據的運用都是一個十分重要問題。證據是訴訟開始的基礎,也是訴訟繼續進行的推進器,還是引導訴訟走向終結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證據制度構成了民事訴訟制度的核心法。

#########################

關於民事訴訟中證據的分類、形式和作用主要的法律依據有以下兩個法律:

法律依據一:《民事訴訟法》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543.htm

第六章 證據

第六十三條 證據有下列幾種:
(-)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210.htm

Ⅱ 民事訴訟法中的本證和反證

1、均為本來證
2、均為本證(自借據證明關系存在,證人證明關系不存在,並不是旨在推翻負有證明責任的甲所主張的事實的證據。在各自要證明的問題上,二者都負有證明責任)
3、借據是本證,證人是反證(乙主張借據假,即要推翻甲的證據,是反證)

Ⅲ 民訴中反證和反駁的區別是什麼

反證: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可分為本證與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Ⅳ 證據與當事人主張的事實的關系,可將訴訟證據分為

根據證據事實與訴訟主張的關系,可以將訴訟證據分為本證和反證。本證與反證是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的。本證是指當事人一方主張某種事實,提出能證明該事實存在的證據。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法律分析
民事訴訟的證據的理論分類包括本證和反證的類型,直接證據還有間接證據的類型,原始證據還有派生證據的類型等不同的類型,直接證據還有間接證據是根據民事訴訟的證據和證明對象關系劃分的。一般來說,以證據來源的不同為標准,可以把證據分為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以證據事實的表現形式為標准,可以分為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以證據的證明方向為標准,可以分為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以證據的證明作用、方式為標准,可以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根據訴訟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系,可以將證據劃分為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兩類。凡是能夠單獨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為直接證據。民事訴訟中證據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訴訟方還有非訴訟方可以對自己的言論有一定的證據進行證明,可以讓自己的言論具有可信度,並且證據是證明自己無罪或者是對方有罪的有利證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Ⅳ 民事訴訟中,被告反駁原告證據,被告需要向法庭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嗎

《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根據此條的規定,當事人在民事官司中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即「誰主張,誰舉證」,這就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般舉證規則。

Ⅵ 本證與反證區別

法律分析:本證與反證的分類根據是證據與證明責任承擔者的關系。所謂本證,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負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用於證明自己所主張事實的證據。所謂反證,是指沒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為證明對方主張事實不真實的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Ⅶ 民事訴訟法中反證、反訴與反駁的區別

一、反證來: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源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可分為本證與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二、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並其訴訟請求的一種獨立的反請求。
三、反駁也是《民事訴訟法》賦予被告用以對抗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訴訟權利。然而,反訴與反駁有著明顯的差異:
1、反訴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訴,具有訴的性質,能夠起到抵消或吞並本訴原告訴訟請求的效果,而反駁則是一種具體的訴訟行為,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訴;
2、反訴具有相對獨立性,即使原告撤回本訴,也不會影響反訴的存著,而反駁則不同,一旦原告撤回起訴,反駁也就失去了意義;
3、反訴的目的在於抵消或吞並原告的訴訟請求,對原告也提出了獨立的反請求,而反駁的目的只是否定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獨立的訴訟請求。

Ⅷ 本證和反證怎麼區分

【法律分析】:本證:用於證明主張事實。反證:用於否定主張事實。證據是指依照訴訟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的主要流程有:1、原告向法院起訴。2、法院受理後,向原告送達受理通知書和開庭傳票,並通知交費;向被告送達訴狀和證據材料副本、開庭傳票等。3、法院開庭審理,並依法調解或判決。4、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服的,可在15日內上訴,由上一級法院重新審理並調解或判決。5、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則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執行。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費;(二)申請費;(三)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民事案件收費標準的確定,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其一是訴訟費用的性質。其二,應考慮案件的性質。具體標准應按國務院《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Ⅸ 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反正指的是什麼呢

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Ⅹ 從理論上劃分民事訴訟證據可分為哪幾類

從理論上劃分民事證據分類如下:
一、本證與反證
本證與反證,是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的。本證是指當事人一方主張某種事實,提出能證明該事實存在的證據。反證是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
二、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1、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是按照民事訴訟證據與證明對象的關系來劃分的。直接證據是能夠直接證明證明對象的證據;間接證據是指不能直接證明案件的事實,但能和其他證據聯系起來,共同證明和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2、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也是相對而言的,並且是以同一證明對象為標準的;
3、劃分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的標准,應以能否直接證明案件的關鍵性事實來確定;
4、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案件千差萬別,有些證據介於二者之間既可算間接證據,所以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並不是絕對的;
5、間接證據在民事訴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間接證據可以作為調查研究整個案情的向導;可以鑒別直接證據的真偽;間接證據是直接證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的佐證。
三、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傳來證據)
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是按民事訴訟證據來源加以區分的。原始證據是直接來源於案件客觀事實的證據,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一手材料」;派生證據是從原始證據中派生出來的證據,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二手材料」。如證人根據別人所說的案件事實所作的證言,物證的照片、復製品,書證的抄本、影印件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熱點內容
密室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16
雙方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58
勞動法對臨時年齡工規定 發布:2025-02-08 18:23:50 瀏覽:467
職場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08 18:23:15 瀏覽:487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