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141

民事訴訟法141

發布時間: 2022-05-03 20:31:28

1. 一審判決准許離婚宣判後原告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案情】一審判決原告李某與被告楊某離婚後,上訴期內,判決尚未生效,經雙方親屬做和好工作,原、被告和好,原告李某提出撤訴申請。 【分歧】 我國目前民訴法對上訴期內一審判決未生效出現的該種情況沒有規定,一審法院應該如何處理?第一種意見認為,一審判決雖已宣判尚未生效,二審程序亦未啟動前,不能視為一審程序結束。一審程序結束應當以判決生效或當事人提起上訴為准,故一審法院應准許原告撤回訴訟。理由:《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運用體例解釋分析此條,就蘊含著當事人沒有上訴的案件,一審判決生效後一審程序才結束的含義。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民事訴訟法》131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故申請撤訴一定要在宣判前。一審宣判後,阻止其生效的唯一辦法是上訴。如果雙方不想離婚,可以由一方上訴,然後在二審中調解和好;或者等上訴期滿後,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復婚登記。 【管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1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4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一審法院在作出判決後,無論判決書是否生效,一審程序已經終結,其審判權已經終止了,無權對原告申請撤訴再行使審判權職能。從判決書製作格式上也可以證明:在判決書的「案件由來和審理經過」部分,都有這樣一句話:本案已審理終結。 二、即使一審法院在宣判後上訴期內發現自己判決有問題,同樣不能行使審判權,只能由另一個法律程序改正。《民事訴訟意見》第163條規定:「一審宣判後,原審人民法院發現判決有錯誤,當事人在上訴期內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可以提出原判決有錯誤的意見,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第二審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當事人不上訴的,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這是因為,法院的宣判行為是具有拘束力的行為,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法院,都要受到宣判結果的拘束。要改變宣判結果,只能啟動另一個法律程序。 作者單位:九江市廬山區人民法院第1頁 共1頁

2. 人民法院對個人進行的罰款最高限額多少

人民法院對個人進行的罰款最高限額為十萬元以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2)民事訴訟法141擴展閱讀:

刑法分則對罰金數額的規定主要有以下五種情形:

1、無限額罰金制。即指刑法分則僅規定選處、單處或者並處罰金,不規定罰金的具體數額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總則確定的原則——根據犯罪情節,自由裁量罰金的具體數額。

在無限額罰金的情況下,根據前引司法解釋第2條的規定,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判處罰金的,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五百元。

2、限額罰金制。即指刑法分則規定了罰金數額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規定的數額幅度內裁量罰金。例如,刑法第170條規定,偽造貨幣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類似規定在刑法分則中為數不少,主要集中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章中。

3、比例罰金制。即以犯罪金額的百分比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根據刑法第158條規定,對虛報注冊資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虛報注冊資本金額1%以上5%以下罰金。

4、倍數罰金制。即以犯罪金額的倍數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刑法第202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根據這一規定,罰金數額取決於犯罪數額,犯罪數額越大,罰金數額也越高;反之,亦然。

5、倍比罰金制。即同時以犯罪金額的比例和倍數決定罰金的數額。例如,根據刑法第141條規定,對生產、銷售假葯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這類罰金數額的條文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一節所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中。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是關於判決與調解關系的規定。概括為當調則調,當判則判內

民事訴訟法第一容百四十二條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3)民事訴訟法141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4. 一審判決宣判後的准許離婚案件原告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案情】一審判決原告李某與被告楊某離婚後,上訴期內,判決尚未生效,經雙方親屬做和好工作,原、被告和好,原告李某提出撤訴申請,我國目前民訴法對上訴期內一審判決未生效出現的該種情況沒有規定,一審法院應該如何處理?【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一審判決雖已宣判尚未生效,二審程序亦未啟動前,不能視為一審程序結束。一審程序結束應當以判決生效或當事人提起上訴為准,故一審法院應准許原告撤回訴訟。理由:《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運用體例解釋分析此條,就蘊含著當事人沒有上訴的案件,一審判決生效後一審程序才結束的含義。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民事訴訟法》131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故申請撤訴一定要在宣判前。一審宣判後,阻止其生效的唯一辦法是上訴。如果雙方不想離婚,可以由一方上訴,然後在二審中調解和好;或者等上訴期滿後,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復婚登記。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1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4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一審法院在作出判決後,無論判決書是否生效,一審程序已經終結,其審判權已經終止了,無權對原告申請撤訴再行使審判權職能。從判決書製作格式上也可以證明:在判決書的「案件由來和審理經過」部分,都有這樣一句話:本案已審理終結。 第二、即使一審法院在宣判後上訴期內發現自己判決有問題,同樣不能行使審判權,只能由另一個法律程序改正。《民事訴訟意見》第163條規定:「一審宣判後,原審人民法院發現判決有錯誤,當事人在上訴期內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可以提出原判決有錯誤的意見,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第二審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當事人不上訴的,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這是因為,法院的宣判行為是具有拘束力的行為,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法院,都要受到宣判結果的拘束。要改變宣判結果,只能啟動另一個法律程序。 第三、撤訴是當事人對自己訴權的處分,我國撤訴制度實行的是職權主義制度,宣判前撤訴是否准許應由法院審查裁定。而在上訴期內一審判決未生效時原告申請撤訴情形,法律沒有明文規定,這應由最高人民法院對此作出相關的司法解釋予以完善。這可以借鑒德國、日本國家相關制度,筆者建議,可採用職權主義與辯論主義相結合原則,此種情形撤訴需要經過被告同意後,再由法院裁定是否准許,這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規定相一致,更充分尊重當事人對訴訟權利的自由處分。(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人民法院)

5. 民事訴訟中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情況有哪些駁回訴訟請求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適用意見》第139條、第145條、第146條、第147條、第148條、第149條、第150條、第151條、第152條、第153條、第141條、第142條規定,以下各類案件,法院不予受理,並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8.如本院沒有管轄權,告知原告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後,該原告仍堅持起訴的,應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法院。 9.對於離婚案件,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夫妻雙方在離婚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後,一方反悔的,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不予受理。 10.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提起的訴訟,法院不予受理。而應遵守國際慣例,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法院不予受理案件適用裁定,其方式有兩種:一是在收到起訴狀或口頭起訴次日起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二是在受理、立案後才發現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法院不應當受理,裁定駁回起訴。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

駁回起訴,是指人民法院依據程序法的規定,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起訴予以拒絕的司法行為。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駁回起訴適用裁定的方式,當事人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

三者的區別如下:
駁回上訴是法院一審裁定或判決作出後在生效前的上訴期內,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二審法院就一審裁定或判決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維持原裁定或原判決而作出駁回上訴。
駁回起訴是法院已經受理案件後發現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而原告不同意變更或撤訴的,法院作出駁回起訴。
駁回訴訟請求是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但原告符合起訴的其它條件,只是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最容易搞混的是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二者主要區別是:駁回起訴是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法院通知原告變更或撤訴而原告不同意的,法院才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是案件符合法院受理的各項要求,只是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http://..com/question/40421780.html?si=2)

6. 民事訴訟法141條規定,法庭辯論環節包括

《中來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自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7. 結案陳詞是什麼意思呢

結案陳詞是庭審最後由雙方律師進行的,對案件爭議焦點、雙方主要立場、雙方主要證據和訴訟仲裁請求及答辯向法庭、仲裁庭進行綜合闡述的陳述。庭審完畢後,主要工作是提交書面結案陳詞。書面結案陳詞非常關鍵,優秀的結案陳詞可以幫助法庭、仲裁庭釐清思路,引導法庭、仲裁庭作出有利於本方的事實認定和法律裁斷。
法律依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8. 民事訴訟法14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版
(一)原告及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9. 民事訴訟法共同債權人訴訟時效是怎樣的

一般訴訟時效。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一般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二年。
特別訴訟時效。指針對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而制定的訴訟時效。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通則》141條規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熱點內容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