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離職一次性付清勞動法

離職一次性付清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5-04 03:38:45

A. 辭職可以要求馬上結清工資嗎

您好,員工辭職是有權利要求用人單位即時結清工資的,如果用人單位在下個工資支付周期或者延後發放公資,是不符合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違反了《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單位應該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同時就向離職員工一次性結清所有工資。除此之外,如果員工是因為用人單位原因而導致的被迫終止或解除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向勞動者支付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工資和經濟補償金都應在勞動者離職時一並結清。如果單位不按時支付,勞動者可以先與用人單位協商處理,如果協商不成,勞動者可以向公司注冊地所在區的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者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如果勞動者被迫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成立,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金需按照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進行計算,每滿一年需要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滿六個月不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綜上所述,員工辭職,是有權利直接向有人單位主張即時結清工資,如果產生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的,用人單位需要連同未支付的工資一次結清。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B.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勞動法中並沒有規定被辭退員工工資應當什麼時候結清,但是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時一次性付清勞動者工資。勞動法沒有規定員工辭職哪天結清所有工資,如果提前三十天提出了辭職,到期不批、協商不成硬是要拖發工資的,員工可以去勞動部門舉報,要求經濟賠償。
法律分析
相關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單位辭退員工的時候,應在辭退員工時一次性付清勞動者的工資,但是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有此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如果公司是沒有正當理由辭退員工的,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如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若是勞動者存在法定過錯的,用人單位可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一般員工在被公司開除的時候,其應得的工資應當從開除之日就支付。另外,用人單位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應當扣除的款項,比如個人所得稅、社保費用中應當由個人承擔的部分。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C. 離職結清工資 勞動法

法律分析:《勞動法》並沒有規定離職多長時間後需結清工資,但是如果離職後未按規定的發放工資時間發放離職前工作所獲得的工資時,這就屬於拖欠工資的行為,是違反勞動法的。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D. 勞動法規定員工辭職工資要多久結清

勞動法中沒有規定離職後多長時間結清工資,但是相關法律規定:企業與勞動者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自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之日起5日內一次性結清勞動者工資。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法律分析】
根據勞動法規定,員工離職當天就可以要求單位結清工資,畢竟離職提前一個月遞交書面辭職信了,滿一個月後就可以跟公司結清工資,還有離職證明,然後離開公司就可以了,不需要等到公司所規定的下個月發工資再發工資給你,那是不合法的,公司不按時結清工資可以去勞動局申請勞動仲裁。勞動者辭職,用人單位應在解除勞動合同時一次性支付勞動者的全部工資。如果未及時支付工資,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第八條 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或某項具體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協議或合同規定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後即支付工資。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E. 勞動法有規定辭職立馬結清工資嗎

法律分析:一般是在辦理勞動關系解除時一次性結清勞動者的工資。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F. 未簽任何勞動合同辭職到期能一次性結清工資嗎

未簽任何勞動合同辭職到期能一次性結清工資的,不論有沒有簽訂合同,離職時,用人單位都要一次性結清工資的。
法律分析
未簽訂勞動合同而辭職時老闆又不支付工資的,以下有幾種解決途徑:(一)和老闆協商解決。(二)當地勞動局內設機構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回工資。該程序是專門為了解決勞資糾紛的,效果很好,不用交任何費用。(三)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四)可以向勞動監察機構投訴,由其責令用人單位改正。要注意的問題:時效問題。申請勞動仲裁的,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證據問題。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比如同事、工作證,工作服都可以。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或某項具體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協議或合同規定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後即支付工資。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遇到勞動爭議,可以到勞動部門進行辦理這類事件,也可以到法院對這類事件進行相應的起訴,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相關的法律進行維權。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G. 辭職了,工資可以一次性結清嗎

很高興由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如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員工辭職,根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九條規定和在員工和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時,單位需要一次性結清員工的工資。如果單位拒絕支付的話,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如何計算員工的辭職工資

辭職後的工資應當按照: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 工 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司工作一年後,每年都會有相應的假期。如果您之前沒有使用過年假,那麼在您工作一年後,如果您辭職,您仍然可以按照工作的天數。計算可休年休假的天數,補發工資。

總之,只要合法辭職,那麼根據法律規定,該單位有必要結清所有工資。僱主沒有理由扣除工資,但如果它沒有任何理由離開,那麼僱主可以扣除工資,等待工作交出,然後支付工資。因此,只要合理離職,工資就可以一次性結算完。

H. 辭職可以要求馬上結清工資嗎

可以的,離職時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1、在員工依法辦理離職手續後,用人單位必須為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即離職證明),同時勞動者的工資、押金和經濟補償是必須結清。用人單位不得隨意扣減或者拖欠,當事人可以在辦理離職手續時要求結清。否則當事人可以去勞動局申訴或者舉報用人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2、如果你與公司簽訂有勞動合同,你所說的傭金應為工資,按相關法律規定,工資必須按月發放,不允許拖欠。你可與公司協商解決,也可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工資拖欠情況,他們會幫助你要回工資,不能解決,可申請仲裁。3、按勞動法規定,離職時公司應當與員工結清工資。4、一般勞動者在離職的時候,單位應該在15日內辦理相關的離職手續、轉移保險關系,同時結清勞動者的工資報酬。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企業必須在員工離職後十五日內辦理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及社保轉移手續。未辦理的,造成員工損失的,企業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I. 勞動法員工離職工資結算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員工離職工資結算規定:
(一)按照法律規定,員工離職時,公司應該在員工離職時就結算員工的全部的工資。
(二)各地對於員工離職工資結算也有不同的規定。
1、有的明確指出了當日結清。如《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13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當日結清並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
2、有的則可以延後結清,如《深圳市員工工資支付條例》第13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員工的勞動關系依法解除或者終止的,支付周期不超過一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過一個月的工資,可以在約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3、有的可以在離職手續辦妥後結清或從其約定,如《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規定,企業與勞動者終止或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在與勞動者辦妥手續時,一次性付清勞動者的工資。對特殊情況雙方有約定且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從其約定。
因此,公司應該在什麼時候結算工資合法,一般是員工離職時就應該結算,但各地具體的規定是怎樣的,可以通過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熱點內容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