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勞動法
⑴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勞動法抄》第44條:
有下襲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1997年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是指與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工作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工作日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一般每天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需要時,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
「休息日」是指公休假日,即周六和周日;若勞動者的休息日採取輪休制,則以其輪休之日為休息日。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單位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作的,應首先安排補休,補休時間應等同於加班時間,不能補休時,才可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包括新年1天(1月1日),春節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勞動節3天(5月1日、2日、3日),國慶節3天(10月1日、2日、3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一般不安排補休。
⑵ 勞動法對超時加班,強迫加班有什麼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31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
《勞動法》第41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勞動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拓展資料:
(1994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6號發布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 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八條 本規定由勞動部、人事部負責解釋;實施辦法由勞動部、人事部制定。
第九條 本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適當延期;但是,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1]
處罰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勞動人事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我部制定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經商財政部同意,現予發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參考鏈接:網路
⑶ 勞動法規定的每天工作幾個小時
勞動法規定: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
依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3)1997年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加班時間的規定:
1、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5、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6、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⑷ 1997年那年,合同制工人最大歲數不能超多少歲
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⑸ 勞動保障法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發〔1997〕26號1997年7月16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GB/T16180-2006)
⑹ 《勞動法》在哪一年規定集體企業要給職工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
1995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法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等適用勞動法,當然也包括集體企業: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
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
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
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
和職業道德。
第九章 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
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 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
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
,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
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 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 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
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⑺ 我想看看1997年勞動法工人下崗職工怎麼按排
1、1997年職工下崗《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發[1997]10號)
十、以產定人,下崗分流,適當減免貸款利息,緩解企業困難
對那些產品有市場、企業經營管理比較好,但債務負擔較重,又缺乏兼並破產條件的虧損企業,也要列入《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計劃》,採取在一定期限內不同程度減免銀行貸款利息,實施再就業工程的辦法,緩解企業困難。
要把以產定人,富餘職工下崗分流作為緩解企業困難的基本做法,把實施再就業工程與緩解企業困難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富餘職工下崗後,可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領取基本生活費,通過再就業培訓,幫助下崗職工逐步重新就業。
對一些生產經營十分困難、確無支付職工工資能力的企業,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解決部分企業職工生活困難問題的通知》(中辦發[1996]29號)規定,經當地政府主管機構核定,實行地方財政貼息、企業主管部門調劑一部分資金、銀行提供一部分工資性貸款的"三家抬"辦法解決職工的基本生活費。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 (1998年6月9日)
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對象,主要是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前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的正式職工(不含從農村招收的臨時合同工),因企業生產經營等原因而下崗,但尚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沒有在社會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員。對於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後參加工作且合同期滿的人員,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終止勞動關系;合同期未滿而下崗的,也要安排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下崗職工在再就業服務中心的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3年期滿仍未再就業的,應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按規定享受失業救濟或社會救濟。下崗職工在再就業服務中心期間的基本生活費,原則上可按略高於失業救濟的標准安排並按適當比例逐年遞減,但最低不得低於失業救濟水平,具體標准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再就業服務中心用於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資金來源,原則上採取「三三制」的辦法解決,即財政預算安排三分之一、企業負擔三分之一、社會籌集(包括從失業保險基金中調劑)三分之一,具體比例各地可根據情況確定。財政承擔的部分,中央企業由中央財政解決,地方企業由地方財政解決。對於困難較多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中央財政給予一定的支持。國有獨資盈利企業和國有參股、控股企業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的資金,原則上都由本企業負擔。財政承擔和社會籌集的資金,由財政部門按專項資金管理。資金的安排,由再就業工作主管部門商財政部門研究提出意見,然後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的資金,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保證專款專用,不得挪用於其他任何方面開支。再就業服務中心的管理費用和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等,不得在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的資金中列支。
⑻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時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1)職工工作時間應當按照什麼規定執行?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3/25)
第一條 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八條 本規定由勞動部、人事部負責解釋;實施辦法由勞動部、人事部制定。
第九條 本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適當延期;但是,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勞動部貫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1995/3/25)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 以下簡稱《規定》 ) ,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的職工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 ( 以下統稱職工 ) .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 8 小時、每周工作 40 小時。實行這一工時制度,應保證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不減少職工的收入。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在每周工作 40 小時的基礎上再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應在保證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 8 小時、每周工作 40 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並按照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執行。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企業由於生產經營需要而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的,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 有下列特殊情形和緊急任務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限制:
( 一 ) 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資財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的;
( 二 ) 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 三 ) 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
( 四 ) 為完成國防緊急任務,或者完成上級在國家計劃外安排的其他緊急生產任務,以及商業、供銷企業在旺季完成收購、運輸、加工農副產品緊急任務的。
第八條 根據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延長工作時間的,企業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給職工支付工資報酬或安排補休。
第九條 企業根據所在地的供電、供水和交通等實際情況,經與工會和職工協商後,可以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十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規定》實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一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應根據《規定》和本辦法及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步驟,並報勞動部備案。
第十二條 本辦法與《規定》同時實施。從 199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每周 40 小時工時制度有困難的企業,可以延期實行,但最遲應當於 1997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在本辦法施行前勞動部、人事部於 1994 年 2 月 8 日共同頒發的《 (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 的實施辦法》繼續有效。
(2)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的,是否可以進一步縮短工作時間?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1995/4/22)
七、問: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的,是否可以進一步縮短工作時間?
答: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時的基礎上再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應在保證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3)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是在每周40小時,還是在每周44小時基礎上計算加班時間?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1995/4/22)
九、問: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延長工作時間是在每周40小時、還是在每周44小時基礎上計算?
答:1997年5月1日以前,以企業所執行的工時制度為基礎。即實行每周40小時工時制度的企業,以每周40小時為基礎計算加班加點時間;實行每周44小時工時制度的企業,以每周44小時為基礎計算加班加點時間。上述加班加點,仍然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1997年5月1日以後,一律應以每周40小時為基礎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