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解釋第256
❶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是哪年實施的
法律分析:最高法關於刑訴法的司法解釋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0次會議通過後,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百五十五條 本解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2〕21號)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❷ 論述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指由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屬於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法律規范],貫穿於刑事訴訟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體現刑事訴訟活動基本規律,公/檢/法和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都必須遵守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原則。
一、共有[一般]原則[7項]: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2.依靠群眾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43條/第63條/第84條];
3.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4.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5.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9條]。
(1)公檢法機關負有保障義務:
A.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B.只規定為其翻譯/未規定必須為其聘請翻譯。
(2)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
A.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
B.應當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其他文件。
【提示】當地通用語言文字指在當地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時正式使用語言文字。
6.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刑事訴訟法第11條]。
「本法另有規定」是指:
(1)[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3)[刑事訴訟法第274條]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A.兩類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的代表/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
B.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提示1】公開審判的核心在於是否允許公民旁聽/是否允許媒體報道。
【提示2】原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2款規定「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根據新修訂刑事訴訟法規定:
①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均不公開審理;
②但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但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A.經未成年被告人同意;
B.經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7.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二、刑事訴訟法特有原則[9項]:
1.職權原則(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原則);
2.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基礎],互相配合[關鍵],互相制約原則[目的]原則: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刑事訴訟法第7條]。
3.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5.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6.具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7.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刑事訴訟法第16條/刑法第11條/《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4條/《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14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320條-324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3條-224條/《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A.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B.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8.刑事司法協助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刑事訴訟法》第17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3條、第239-350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舊)第437-460條/《高法解釋》第325-326條]。
(1)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
A.我國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
B.我國人民檢察院以和外國檢察機關;
C.我國公安機關和外國警察機關。
(2)刑事司法協助的依據[3個]:
A.我國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協定[雙邊協議];
B.我國參加的載有司法協助內容的國際條約;
C.國際公認的互惠原則。
(3)狹義刑事司法協助是指與審判有關的刑事司法協助[代為送達司法文書/代為調查取證]/廣義刑事司法協助還包括引渡/我國刑事司法協助不包括裁判的相互承認與執行。
三、刑事訴訟基本制度:
1.兩審終審制:
(1)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刑事訴訟法第10條];
(2)兩審終審制度例外情形:
A.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B.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
2.人民陪審員制: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3條/第178條/第208條]。
❸ 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本項規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以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刑訴法解釋》
第二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針對或者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
第三條 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❹ 刑事訴訟法 名詞解釋
1,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取保候審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責令被告人提出保證人,保證被告人不逃避偵查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3,逮捕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進行羈押並予以審查的一種最為嚴厲的強制措施。
4,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❺ 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哪兒有
最高人民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www
2003年11月9日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現結合人民審判工作實際,對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若干具體問題解釋如下: 一、管轄第一條人民直接受理的
最高人民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8年6月29日由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由最高人民審判委員會第98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
刑事訴訟法(全文)
2006年3月29日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
刑事訴訟法解釋- 找法(Findlaw)
刑事訴訟法解釋; ·刑事訴訟若干問題第307條的
http://hi..com/chyc8501/blog/item/0d5e5548c855a42808f7ef18.html
解釋(02-14 ); ·《刑事訴訟法解釋》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02-14 ); ·關於(刑事訴訟法)第200條的規定的解釋(02-14 ); ·《刑事訴訟法》名詞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
❻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的有關司法解釋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所謂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這種夫妻關系未經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續的,即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關系已經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關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❼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5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五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並應當執行下列具體規定:
(一)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的,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刑罰,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罰;
(二)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只是認定的罪名不當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可以改變罪名;
(三)對被告人實行數罪並罰的,不得加重決定執行的刑罰,也不能在維持原判決決定執行的刑罰不變的情況下,加重數罪中某罪的刑罰;
(四)對被告人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不得撤銷原判決宣告的緩刑或者延長緩刑考驗期;
(五)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判處的刑罰畸輕,或者應當適用附加刑而沒有適用的案件,不得撤銷第一審判決,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或者適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須依法改判的,應當在第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但是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後,改判被告人死刑立即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❽ 關於《刑事訴訟法解釋》265條
刑事自訴案件中的反訴,是指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人對自訴人與本案事實有回聯系的犯罪行為提出反控答訴。反訴同自訴是兩個獨立的訴訟,反訴案件與自訴案件是兩個獨立的案件。因此刑事訴訟法規定「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由於我國在審判程序上是二審終審制,二審一旦允許反訴,則因為二審判決是終審判決,這就相當於剝奪了當事人對反訴之裁判的上訴權,變成了一審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