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機關訴訟法

行政機關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5-04 19:42:59

㈠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包括以下幾點:
1、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
2、立案後,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改變、追加被告等事實和法律狀態變更的影響;
3、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被告提出管轄異議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㈡ 行政訴訟法解釋全文

行政訴訟法解釋全文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1、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2、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3、行政指導行為;
4、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5、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
6、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准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
7、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
8、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
9、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
10、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㈢ 行政訴訟法解釋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解釋是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而制定的解釋。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公正、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而制定的法律,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三)行政指導行為;

(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

(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准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

(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

(八)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

(九)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

(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㈣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哪些具體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
(3)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等。

㈤ 行政訴訟法特有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特有原則:(一)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管轄權的原則。(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三)審查特定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原則。(四)當事人平等法律地位的原則。(五)使用民族語言原則。(六)當事各方有權辯論。(七)合議,質疑,公開審判和最終審判這兩項審判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㈥ 行政訴訟法基本功能具體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是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及時調整行政關系;有助於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㈦ 什麼是行政訴訟法這個法是用來幹嘛的

行政訴訟法是一門專門用於制定行政訴訟專門的准則以及處理各種行政訴訟的法律

㈧ 行政訴訟法第74條

第七十四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但不撤銷行政行為回:
(一)行政答行為依法應當撤銷,但撤銷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二)行政行為程序輕微違法,但對原告權利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銷或者判決履行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
(一)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二)被告改變原違法行政行為,原告仍要求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判決履行沒有意義的。

㈨ 行政訴訟法的目的

對於行政訴訟法的目的,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內爭議,容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另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2-08 06:16:45 瀏覽:441
社會與法頻道普法劇 發布:2025-02-08 06:16:23 瀏覽:963
合同法關於合同有失 發布:2025-02-08 05:36:27 瀏覽:433
司法考試怎麼繳費 發布:2025-02-08 05:21:06 瀏覽:906
刑法評判 發布:2025-02-08 05:16:56 瀏覽:881
改革開放四十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08 05:05:21 瀏覽:681
合同法糾紛涉及到家人嗎 發布:2025-02-08 04:54:10 瀏覽:102
世俗道德 發布:2025-02-08 04:52:35 瀏覽:96
民事訴訟法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2-08 04:44:01 瀏覽:802
軍事情報條例 發布:2025-02-08 04:29:39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