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樹期末行政法與行政訴訟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內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容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行政法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❷ 急求~ 答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一、甲區工商局的查封行為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中的行政強制措施;
二、李某如果不服甲區工商局的處罰決定,應當向某市工商局或者甲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規范性文件附帶審查的,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60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四、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2.適用依據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三)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五、對此罰款,當地工商部門可以直接強制執行。可以採取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李某的銀行賬戶或者財產等,但被採取強制措施的財產數額應該與標的數額大致相等。
❸ 電大期末考試復習資料《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多項選擇題
來啦來啦,不知道你現在還需不需要呢?隨便在電大題酷這個小程序上幫你搜了幾道題,這個回小答程序還挺好用的,我班主任告訴我考試復習的時候可以用這個小程序,我用了之後覺得還不錯,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 )。
a. 可以申請復議
b. 不可以申請復議
c. 法院判決後,不服可再申請復議
d. 撤訴後再申請復議
正確答案是:不可以申請復議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不適用調解,這是何種訴訟確立的基本制度( )。
a. 民事訴訟
b. 刑事訴訟
c. 行政裁決
d. 行政訴訟
正確答案是:行政訴訟
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的申請人的損失包括( )
a. 所有損失
b. 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c. 間接損失
d. 直接損失
正確答案是:直接損失
公務員一經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行政處分。這屬於公務員的( )權利。
a. 申訴控告
b. 享受報酬、福利
c. 依法執行公務
d. 身份保障
正確答案是:身份保障
下列( )項不是國務院組成人員。
a. 秘書長
b. 民航總局局長
c. 國務委員
d. 審計長
正確答案是:民航總局局長
❹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是:
1、性質不同:
行政法是一種實回體法,而行政訴訟答法是程序法。
2、適用的主體不同:
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
3、適用的階段不同:
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於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
❺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指導試題類型舉例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BC 4、AD
二、填空題
1、顯示公正 2、該組織、委託的行政機關
三、名詞解釋
1、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出裁判的活動和制度。
2、行政侵權賠償: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由國家對受害人承當賠償責任的制度。
四、簡答題
1、答:有八類:1、不服行政處罰的案件。1、不服行政強制措施的案件。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案件。4、對行政機關拒絕頒發許可證和執照或者不予答復不服的案件。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而被拒絕或者不予答復的案件。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案件。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案件。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案件。
2、答: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五、論述題
答: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行政訴訟法是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的。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但兩者調整的對象不同,因此,在具體內容上有顯著的不同:(1)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告只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行政復議機關。而民事訴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產生的糾紛,因而,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2)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而民事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問題,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3)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當事人對處理不服時,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民事糾紛發生後,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程序因此而發生。(4)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而民事訴訟中,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均負舉證責任。(5)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和讓步。而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❻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
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6)智慧樹期末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擴展閱讀: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❼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多選 高手幫忙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內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容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❽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考試兩道論述題求答案
現代法治原則之下,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誠實守信,不得隨意版變更、撤銷、廢止行政權行為,否則應賠償或補償相對人合理的信賴利益損失。在行政法領域,信賴保護原則已廣泛應用於行政許可、行政給付、行政指導等各個領域。為實現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的法治化,必須在准確界定信賴保護原則法制地位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現行的行政程序、行政補償、行政賠償以及司法審查制度。信賴保護原則是行政法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目前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所謂信賴保護原則指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所做出的授益性行政行為形成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變更、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對行政相對人基於對該行為有效存續的信賴而獲得的合法利益予以合理補償。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理解:但是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法學中的研究和行政法中的運用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後。研究信賴保護原則對於維護政府誠信、保護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建立誠信社會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