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四百六十三條
① 什麼證據可以證明被迫辭職
以前的績效考評,一些量化的指標,證人證言等都可以證明。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② 口頭協議如何認定為當事人
口頭合同認定合同當事人的方式:1、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如簡訊微信記錄、通話錄音、證人證言等,證明合同法律關系的存在以及合同當事人;2、一方當事人已經履行了全部或部分義務,另一方也接受了履行。那麼同樣也可以視為口頭合同事實上成立,雙方當事人需履行相應的合同義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③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493條
第四百九十三條 拍賣成交或者依法定程序裁定以物抵債的,標的物所有權自拍賣成交裁定或者抵債裁定送達買受人或者接受抵債物的債權人時轉移。
④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有哪些: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規定比較多。主要有:第一,證據的種類。民事訴訟的證據種類有八種;第二,證明責任的分配。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承擔舉證責任;第三,證人的條件和義務的規定。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種類,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第七十條最佳證據規則,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第七十二條 證人條件、義務,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⑤ 微信轉賬能作為證據嗎
法律分析:微信轉賬是能作為證據使用的。 微信轉賬記錄屬於電子證據,只要查證屬實,就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⑥ 證據的種類有多少種什麼樣的證據不合法
一. 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鑒定意見等。因為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種類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通常情況下,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等。
二. 下列證據是不合法的:
1、作證主體不合法的。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2、取證程序不合法的。如以威脅、欺騙、引誘等非法方式收集證據。
3、表現形式不合法。
4、證據要件不合法。法律要求應當具備特定形式或履行法定手續才能成立的書證,還必須符合特定形式.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62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做證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注意事項:
避免筆錄內容單薄。言詞證據中記錄的內容如果太過簡單或籠統,盡管反映了案件事實,但是因為不能充分反映細節,極容易被推翻。
所以,應盡可能圍繞違紀或犯罪的構成要件,詳細記錄案件事實。甚至可以在一份筆錄中重復記錄案件事實的關鍵點,用一個甚至多個細節來驗證案件事實的客觀存在,同時也是用「細枝末節」驗證被談話人所述言詞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