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政法定主體資格的機關
㈠ 簡述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種類
行政機關並不是在任何狀態下都是行政主體,只有當行政機關以自己的名義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時,其才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的范圍也不僅僅只限於行政機關,還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按照不同的標准可將行政機關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是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中央行政機關的種類有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共27個均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並有規章制定權。具體如下:外交部、國防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監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C國務院直屬特色機構,1個,即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里委員會,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D國務院直屬機構16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統計局 國家林業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旅遊局 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參事室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家預防腐敗局。
E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共16個,國家信訪局——國辦管;國家糧食局——發改委管; 國家能源局——發改委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工業與信息化部管; 國家煙草專賣局——工業與信息化部管;外國專家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 國家公務員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國家海洋局 ——國土資源部管;國家測繪局 ——國土資源部管;中國民用航空局 ——交通部管;國家郵政局 ——交通部管;國家文物局 ——文化部管;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衛生部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衛生部管;國家外匯管理局 ——人民銀行管;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安監總局管。
F國務院辦公機構,即國務院辦公廳。注意沒有獨立的行政職權,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G國務院辦事機構,共4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國務院研究室。注意沒有獨立的行政職權,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H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17個,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有: 中國地震局 ,國家檔案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中國氣象局。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有: 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行政學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新華通訊社
I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一般沒有獨立的行政職能,其議定的事項,由國務院指定的行政機構負責辦理。其中,學位委員會,防洪抗旱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二是一般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機關。一般行政機關是指與人民代表大會相對應的一級政府,如縣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專門行政機關則是一級政府的職能部門,如縣政府所屬的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教育局。
三是正式行政機關、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正式行政機關是由人民代表大會設立並獨立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包括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是正式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和機構,行使設立機關和相關機關立法賦予的職權。
㈡ 什麼樣的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什麼樣的沒有麻煩告訴我
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機關內從事公職的人員(有權)經國家行政機關授權從事國家行政管理職責的機關或人員
㈢ 我國行政主體部門有哪些
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確立意義
1.依法行政的需要。行政管理活動是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活動,這種活動必然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行政管理部門在實施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管理時,有可能損害相對方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而且還要求其必須承擔因其行為所引起的相應法律後果。承擔法律後果就必須明確主體。主體不明確,必然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因而也無法承擔責任。所以,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對復雜多樣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行政主體資格的確定。
2.確定行政行為效力的需要。如果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則其行為便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也不能引起所希望的法律後果的產生,並且可能導致該行為無效或被撤銷的後果。因此,確定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的行為是否是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標准之一就是確立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和組織的行為就不是行政行為,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
3.確定行政訴訟被告的需要。行政訴訟是以具體行政行為為訴訟標的的訴訟活動。
4.保證行政管理活動連續性、統一性的需要。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直接承擔其行政職務的履行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因為公務員與國家之間存在著行政職務關系,其履行職務所引發的法律後果應歸屬於他所代表的國家。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有行政主體存在,由行政主體把眾多的先後不一的公務員的行為統一、連續起來,並承擔由各個公務員的行為所引發的法律後果。
資格
只要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就一定存在承擔相應行政法律責任的行政主體。行政主體自己行使行政權力,承擔行政法律義務;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建立的其他行政機關享有一定的行政權力,其建立者承擔由沒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所做的行政行為的行政法律義務;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撤銷的其他行政機關享有一定的行政權力,其撤銷者承擔由沒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在被撤銷前所做的行政行為的行政法律義務。
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來分析: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這時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授權的事業單位。
c.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詳細解釋
1 、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此外依照法定授權而獲得行政權的組織,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主體不等於行政機關,除行政機關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可成為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盡管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代錶行政主體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的職權與職責: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㈣ 從行政法的角度來說,能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主要有哪些
(一)國務院
國務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國的行政事務的職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國務院是行政主體。
(二)國務院的組成部門
國務院由各部、委和行、署、廳組成。各部、委和行、署、廳作為國務院的工作部門或職能機關,依法對於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務行使全國范圍內的管理許可權。國務院組成部門一方面接受國務院的領導和監督,執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就自己所管轄的事項,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活動,並承擔由此產生的責任。因此,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各部、委和行、署、廳)是行政主體。
(三)國務院的直屬機構
國務院的直屬機構是國務院直接領導下主辦各項專門業務的機構,地位低於各部、委和行、署、廳。直屬機構具有獨立職權和專門職責,可以在主管事項的范圍內,對外發布命令和指示。因此,直屬機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四)國務院各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務院各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是管理某些專門事項的行政職能部門,由於其管理的行政事務與一些部、委的職能有聯系,因而就由相應的部委對其進行管理。這些國家局在其成立時就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項專門事務的行政職權。因此,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管理地方各級所轄范圍內的行政事務。
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直轄市的區)、縣、鄉四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另一方面,它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管轄的地域范圍內,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項行政事務,並依法對自己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責任。因此。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體。
(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是地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承擔某一方面行政事務的組織與管理職能的工作部門。職能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獨立享有並行使行政職權,以自己名義作出決定,並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因此,地方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派出機關是指由地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准,在一定區域內設立的、代表該級人民政府組織與管理該區域內所有行政事務的行政機關。根據有關組織法的規定,派出機關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對行政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實際上履行了—級人民政府的職能。因此,派出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派出機關有三種: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㈤ 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中央機關與機構
1、國務院;
2、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3、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4、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5、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6、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均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二、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
1、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㈥ 《行政強製法》出台後,城管局有行政主體資格嗎那些行政機關對城管局有授權資格
城建局屬於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城管局有授權資格。
一、行政主體資格的認定,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並能獨立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由此分解出三個標准:1、權,即獨立的擁有並行使行政權力;2、名,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採取行政行為;3、責,承擔由其採取的行政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如訴訟做被告、復議被申請人、賠償義務機關等。這其中最終確立的標準是責,有權有名未必都是行政機關,有責則一定是行政機關。
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來分析:
1、 中央機關與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直屬單位分為直屬機構和直屬事業單位,直屬機構就是我們常見的直屬局,如工商總局、海關總署、知識產權局等,直屬事業機構,總共有30多個,但是只有幾個根據法律授權或國務院授權的,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考試中常考的是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特設機構只有一個,就是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我們稱之為部管局,去年考到了國家糧食局,問他屬於哪個部門?他就是一個部管局,有國務院下屬的農業部來管理,類似的還有中醫葯管理局,屬於衛生局管理,外匯管理局,屬於中國人民銀行,他們都不直接屬於國務院,而屬於國務院下屬的一個組成部門。
e,經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去年議事協調機構考到了學位委員會,它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是根據學位條例的授權,這里注意學位條例是法律,雖然他不叫做什麼什麼法,同樣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也是法律,他們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只是不叫做什麼法,這樣的法還有很多,我們只需要注意這兩個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三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經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特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
3、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被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被授權的事業單位。
c,被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被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二、中央與地方行政機關與機構
這里要注意的是國務院組成部門(部委行署)的設增減並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決定,其他部門和機構的設增減並,可以由國務院自主決定。地方人民政府的設增減並要報上一級政府批准,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派出機關的設立,省級政府設地區行署須經國務院批准,縣級政府設區公所須經省批准,市轄區或縣級市設街道辦事處須經上一級政府批准。
三、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區別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七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通過間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國務院的授權享有學位授予權。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㈦ 行政機構成為行政主體的具體類型有哪些
行政機構成為行政主體的情形有如下三種類型:
1、依照法律、法規的授權規定而直接設立的專門行政機構。依照法律、法規的授權而設
立的專門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在得到法定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依照組織法和國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設立的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各級人民政府直屬的內部機構,另一種是政府職能部門的內部機構。目前,依法得到授權而成為行政主體的,主要是後者。
3、政府職能部門的派出機構。政府中的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在一定區域內設立的工作機構,代表該職能部門從事一定范圍內的某些行政事項的管理工作,原則上其自身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只要某派出機構獲得法律、法規授權,該派出機構便獲得行政主體資格,在授權范圍內成為行政主體。
㈧ 行政機關是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行政機關一定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行政主體資格還包括其他的如:委託機關,派出機關、派出機構等
㈨ 關於行政主體資格
一、行政主體資格的認定,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並能獨立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由此分解出三個標准:1、權,即獨立的擁有並行使行政權力;2、名,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採取行政行為;3、責,承擔由其採取的行政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如訴訟做被告、復議被申請人、賠償義務機關等。這其中最終確立的標準是責,有權有名未必都是行政機關,有責則一定是行政機關。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來分析: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直屬單位分為直屬機構和直屬事業單位,直屬機構就是我們常見的直屬局,如工商總局、海關總署、知識產權局等,直屬事業機構,總共有30多個,但是只有幾個根據法律授權或國務院授權的,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考試中常考的是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特設機構只有一個,就是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我們稱之為部管局,去年考到了國家糧食局,問他屬於哪個部門?他就是一個部管局,有國務院下屬的農業部來管理,類似的還有中醫葯管理局,屬於衛生局管理,外匯管理局,屬於中國人民銀行,他們都不直接屬於國務院,而屬於國務院下屬的一個組成部門。
e,經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去年議事協調機構考到了學位委員會,它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是根據學位條例的授權,這里注意學位條例是法律,雖然他不叫做什麼什麼法,同樣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也是法律,他們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只是不叫做什麼法,這樣的法還有很多,我們只需要注意這兩個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這時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三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經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特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被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被授權的事業單位。
c,被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被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二、中央與地方行政機關與機構
這里要注意的是國務院組成部門(部委行署)的設增減並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決定,其他部門和機構的設增減並,可以由國務院自主決定。地方人民政府的設增減並要報上一級政府批准,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派出機關的設立,省級政府設地區行署須經國務院批准,縣級政府設區公所須經省批准,市轄區或縣級市設街道辦事處須經上一級政府批准。
三、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區別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七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通過間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國務院的授權享有學位授予權。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㈩ 能夠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包括
能夠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國務院各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1、國務院:
國務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國的行政事務的職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國務院是行政主體。
2、國務院的組成部門
國務院組成部門一方面接受國務院的領導和監督,執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就自己所管轄的事項,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活動,並承擔由此產生的責任。因此,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是行政主體。
3、國務院的直屬機構
國務院的直屬機構是國務院直接領導下主辦各項專門業務的機構,地位低於各部、委和行、署、廳。直屬機構具有獨立職權和專門職責,可以在主管事項的范圍內,對外發布命令和指示。因此,直屬機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4、國務院各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務院各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是管理某些專門事項的行政職能部門,由於其管理的行政事務與一些部、委的職能有聯系,因而就由相應的部委對其進行管理。這些國家局在其成立時就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項專門事務的行政職權。因此,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5、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另一方面,它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管轄的地域范圍內,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項行政事務,並依法對自己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責任。因此。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體。
6、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根據有關組織法的規定,派出機關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對行政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實際上履行了—級人民政府的職能。因此,派出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10)具有行政法定主體資格的機關擴展閱讀
行政主體的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