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5-05 16:32:50

『壹』 中國的法律原則都有那些

在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A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B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須平等地遵守國家的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他人不得侵犯;第三,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平等地依法受法追究和制裁,決不允許其逍遙法外。
C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D司法責任原則
司法責任原則,是指司法機關或司法人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而採取的一種責罰制度。

『貳』 我國刑法、民商法行政法、三大訴訟法及仲裁法的調整對象及原則

刑法調整對象是刑事法律關系。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版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權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民商法調整對象是民商事法律關系。根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以及綠色原則。行政法調整行政法律關系,原則包括依法行政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監督與救濟原則。訴訟法調整對象是訴訟法律關系,原則包括平等原則、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辯論對抗性原則、處分原則、支持起訴原則、檢察監督原則。

『叄』 事業單位公基考試中法律常考的原則有哪些

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該條包含了以下幾層含義:
1.誰要獨立: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各自在法定職責范圍內獨立。
2.獨立於誰: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其中,不受行政機關干涉不等於不受任何機關的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仍需要接受黨的領導,接受各級人大的監督,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社會輿論的監督。
3.獨立前提: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和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各項規定。
4.獨立特點: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作為一個組織整體,集體對審判權和檢察權的行使負責,而不是某個審判員或者檢察員。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法院獨立包括外部獨立和內部獨立,而檢察院獨立只有外部獨立。這是因為法院上下級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所以單個法院在具體案件的審判過程中獨立行使審判權,包括上級人民法院在內的其他人民法院均無權干涉。而檢察院上下級之間是領導被領導的關系,上級檢察院有權就具體案件對下級檢察院作出指示、命令,所以整個檢察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獨立行使檢察權。
二、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1.分工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監查、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檢察院負責;審判由法院負責。
2.互相配合:公、檢、法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使案件處理能上下銜接,協調一致,共同完成查明案件事實,追究、懲罰犯罪的任務。
3.互相制約:公、檢、法進行刑事訴訟,應當按照職能分工和程序上的設置,相互約束,相互制衡,防止發生錯誤或及時糾正錯誤,保證准確執行法律,做到不錯不漏,不枉不縱。

『肆』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伍』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如下:

第三專條屬: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陸』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問題過多和復雜,三樣的問題,直接找度娘,度娘說得很詳細。

『柒』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立法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理性化:①法律是1種有確定性、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容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②理性化是立法的基礎性和根本性要素,是科學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2.民主性原則:

在法律制定過程中,貫徹民主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本身的價值外,還對平等、自願、自立、自由、法治奠定基礎。

3.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

(主體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和程序的合憲性) (法制統一原則是立法合憲性原則的繼續,要求立法機關所創設的法律應內部和諧統一,整個法律體系內各層級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和相互一致、相互協調)

『捌』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行來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自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的特徵:
1、普遍性:①貫穿於全部行政法之中,對各類行政法律規范具有指導和統帥作用;②貫穿於行政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制監督等各個方面;③適用於各種行政法律關系。
2、獨特性:這些原則與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基本原則有所區別。
3、基礎性:這些原則是行政法中其他原則和規則的基礎。
4、穩定性:作為基本原則不能隨意變動,而是一種具有穩定性、指導性的核心思想。
5、概括性:基本原則是對行政法一般規則的理論抽象和概括。

『玖』 民法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有那些不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則比較 (行政法是送的)
一、刑法原則:
1. 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
1) 司法機關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認真把握犯罪的本質和具體的構成要件,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定性准確,量刑適當,不枉不縱; 2) 司法解釋不能違背刑事立法的意圖,不能代替立法法。
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內容:
1)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適應
2)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1) 定罪平等 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則:
1. 平等原則: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則》第3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2. 自願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
3. 公平原則: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4. 誠信原則: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在締約時,誠實並不欺不詐;在締約後,守信用並自覺履行。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 守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則: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合稱。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它有維護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 《民法通則》第7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7.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
中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

三、行政法原則:
1.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 依法行政原則. 2) 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 越權無效原則. 4) 信賴保護原則. 5) 比例原則.
2.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 行政公開原則. 3) 行政公正原則. 4) 行政公平原則.
3.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則 2) 合理行政原則 3) 程序正當原則 4) 高效便民原則5) 誠實守信原則 6) 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

『拾』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和特徵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內實施和行政爭容議的處理的基礎性規范。

其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貫穿於全部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的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的特徵

1、普遍性:①貫穿於全部行政法之中,對各類行政法律規范具有指導和統帥作用;②貫穿於行政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制監督等各個方面;③適用於各種行政法律關系。

2、獨特性:這些原則與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基本原則有所區別。

3、基礎性:這些原則是行政法中其他原則和規則的基礎。

4、穩定性:作為基本原則不能隨意變動,而是一種具有穩定性、指導性的核心思想。

5、概括性:基本原則是對行政法一般規則的理論抽象和概括。

熱點內容
改革開放四十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08 05:05:21 瀏覽:681
合同法糾紛涉及到家人嗎 發布:2025-02-08 04:54:10 瀏覽:102
世俗道德 發布:2025-02-08 04:52:35 瀏覽:96
民事訴訟法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2-08 04:44:01 瀏覽:802
軍事情報條例 發布:2025-02-08 04:29:39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關於賠償物質損失的條款 發布:2025-02-08 04:01:54 瀏覽:958
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 發布:2025-02-08 04:01:16 瀏覽:610
專職安全生產管理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8 03:48:50 瀏覽:471
我國現行婚姻法第32條規定 發布:2025-02-08 03:35:52 瀏覽:190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