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精神病人的

民事訴訟法關於精神病人的

發布時間: 2022-05-06 01:27:34

1. 精神病要怎麼起訴離婚

對方患有精神病的,當事人可以向對方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對方由其監護人作為代理人代為出庭。人民法院審查雙方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2. 精神病人怎麼打官司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在民法中稱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在進行民事活動中,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受到他人的侵犯,或者實施了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行為,引起民事糾紛,需要到人民法院打民事官司時,應該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去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民事活動需要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需徵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需要打民事官司時,同樣被視為無定代理人代理訴訟活動。如原告是未成年人,那麼他的法定代理人就是他的法定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代其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參加打民事官司,不需辦理手續,只需說明自己與被代理人的關系即可。人民法院在審理有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為當事人的案件時,一般情況下,當事人不出庭。由法定代理人出庭,因為法定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人民法院即視為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法定代理人的訴訟行為即視為當事人的訴訟行為。法定代理人不出庭或者中途退庭的,可以作出缺席判決;特殊情況下,法定代理人不出庭不便查清案件事實時,還可以採取拘傳強制到庭的措施。

3. 對方患有精神病如何起訴離婚

法律分析:對方患有精神病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對方由其監護人作為代理人代為出庭。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法定代理人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4. 精神病人怎麼起訴離婚精神病人起訴離婚

精神病人訴訟離婚的規定是:如果是間歇性精神病,應當在其精神正常的時間進行訴訟;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由訴訟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代為出庭進行訴訟。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5. 對精神病人行為能力,我國有哪些的法律保護

在精神活動異常的人群中,有些精神病,由於患者喪失辨認能力,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和保護自己與其利益的能力,而不能作出主客觀一致的意思表示,從而無法具有行使民事事務的權利,也不能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則屬於無行為能力的或部份(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在民事案件中,判定精神病人的行為能力需要經過司法醫學鑒定,結合醫學及法學兩個事件來考慮,目前我國實行三級劃分。
(一)無行為能力
1、醫學要件
(1)達到精神病情程度的現症精神疾病未愈。
(2)中度以上的精神發育遲滯或智能缺陷達到嚴重程度者。
(3)其他與精神病等位的嚴重精神障礙。
2、法學要件
由於上述嚴重精神障礙,致使當事人不能辨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或者不能正確地作"意思表示",或者不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限制行為能力
1、醫學要件
(1)精神病未愈,部分緩解或殘余狀態。
(2)輕至中度精神發育遲滯或智能中度缺陷者。
(3)其他緩解不完全的精神障礙。
2、法學要件 因上述情況,使當事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或者不能完整正確地表示意思,或者不能完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完全行為能力
1、醫學要件
(1)精神病己緩解或痊癒。
(2)輕度精神發育遲滯或智能輕度缺陷者。
(3)輕性精神障礙。
(4)無病或偽裝精神病
2、法學要件
當事人能良好辨認有關事務的權利和義務,也能完善正確地表示意思,並能完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中》,對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條件作了有關規定。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要求認為無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己提供鑒定結論的,
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該公民為無行為能力的人,應當依法為他指定監護人,人民法院認定申請無理的,應當予以駁?quot;。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行為能力的人或者他的監護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消原判決"。
(四)精神病人的作證能力
1、年滿14歲以上的輕性精神障礙患者一般都具有作證能力。同時,假如作偽證或隱匿罪也應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
2、癔症性精神病人在發病時一般無作證能力。
3、"精神變態性謊言"或"病理性謊言"者,說話不可靠,證詞也頗不可信,一般只有部分作證能力。
4、重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無作證能力。
5、部分中度精神發育遲滯者有作證能力。
6、符合下述全部條件的精神病人可有作證能力:
(1)意識清楚、了解作證意義,並知道作證時應負的法律責任。
(2)智能及判斷較好,對所作事務記憶較清楚,並能了解該事務的性質。
(3)能夠正確地作出意思表示。
(五)精神病婦女的性自衛能力
無性自衛能力的婦女受到姦汙時,對行為人應以強奸罪論處。精神病婦女具有下述情況之一為無性自衛能力:
1、患精神病未愈,缺乏對性行為的辨認和自衛能力的。
2、精神發育遲滯婦女,智能缺陷明顯,對性行為不具有辨認和自衛能力的人。

6. 精神病人到底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還是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

精神病人是醫學概念,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法律概念,在訴訟中,不能以醫學概念替代法律概念。從法律規定來看,精神病人可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根據這兩條規定,如果是八歲一下的未成年人不論是否為精神病人均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是十六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不是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十六歲至十八歲之間的未成年人不論是不是精神病人均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意見的,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

從上述法律規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並非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才是。

第二、認定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必須經過法定程序。未經過法定認定程序的精神病人,不能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三、在民事行為能力認定的法定過程中,仍然要另外進行鑒定,而不能以當事人的精神疾病作為當然的依據。由上可知,不能當然地認定精神病人就是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抑鬱症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抑鬱症患者可以辨認自己行為,應當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6)民事訴訟法關於精神病人的擴展閱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後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於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

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並承擔相應的行為後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的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後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於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

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7. 起訴離婚一方有精神病的怎麼辦

法律分析: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另一方可以撰寫起訴狀,收集配偶精神病的相關證據,到法院起訴離婚。若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等情況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法院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8. 如果一個人被被精神病了,然後打算起訴,需要哪些程序

起訴精神病患者,應當由患者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需要准備好相應的證據和起訴資料,到被告所在地或經常所在地法院進行起訴。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不具有親自進行訴訟活動的能力,需要由監護人作為代理人進行訴訟。法院起訴流程是:1、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2、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相應的材料;3、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4、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5、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進行開庭審理。訴訟費用怎麼承擔:受理費由原告預交。被告提出反訴的,根據反訴金額或者價額計算案件受理費,由被告預交。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是否緩、減、免,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案件審結時,人民法院應將訴訟費用的詳細清單和當事人應負擔的數額,用書面通知本人。同時,在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中寫明當事人各方應負擔的訴訟費用。當事人憑交款收據和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9. 精神病人可以做原告嗎

法律分析:不能,精神病人是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這類人有監護人,所以精神病人不可以作為一般訴訟的原告參加訴訟,他不具備訴訟當事人的資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法定代理人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熱點內容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