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人員特崗補貼
『壹』 特崗工資一般怎麼發的
特設崗位教師的聘期為三年,這三年時間,特崗教師與普通教師「同工同酬」,雖然特崗教師沒有事業編制,但他們享受和在編在崗人員同等工資待遇,只是特崗教師和普通教師工資「構成」有些不同,普通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由當地財政部門發放,特崗教師的工資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根據不同地區的特崗教師工資標准來說,一般特崗教師一個月到手的工資加上績效獎、津貼獎是兩三千左右,有一千多,但是像陝西、貴州地區的工資已經達到了五千左右,所以特崗教師實際薪資情況還是要看所在地區的。
(1)行政法人員特崗補貼擴展閱讀:
特崗教師待遇:
特崗教師三年聘期結束後,對服務期滿、每年年度考核合格,且自願留在本地學校的,在編制和崗位總量內,經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同級政府人事部門批准,由縣教育行政部門辦理事業單位人員聘用手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上編制、核定工資基金等手續。
符合相應條件要求的特崗教師,在三年期間,有一次被評為,可按規定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特崗教師三年聘期視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中公師資培養計劃」要求的三年基層教學實踐。
由用人學校與聘用的特崗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聘用期為3年(含半年試用期),聘用期間納入現行人事管理制度統一管理。
聘用期間如有《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或年終考核不合格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在3年服務期內,國家與地方特崗教師不得互調、不得跨市、縣(區)調動,不得安排到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
特崗教師在聘用的三年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准(包括績效工資),其它津補貼由各地根據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補助水平綜合確定。同時,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體系,享受服務地區相應的社會待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基層特崗工資待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特崗教師
『貳』 湖北五項獎勵性補貼發放標准
法律分析:公務員標准,公務員通訊補貼由移動通訊費和住宅固定電話補助構成,具體標准為:
1、在職標准:廳局級420元/月,縣處級310元/月,鄉科級(高級技師、技師)160元/月,科員及以下(高級工及以下)100元/月。
2、離休人員標准:廳局級70元/月,縣處級63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5元/月。
3、退休人員標准:廳局級60元/月,縣處級54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0元/月。
事業單位標准:
1、事業單位(除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外)通訊補貼只保留住宅固定電話補助,在職人員標准降低為廳局級100元/月,縣處級50元/月.
2、管理崗位鄉科級及以下人員、專業技術崗位及工勤崗位人員無通訊補貼。
3、退休人員按照同等在職人員標準的60%執行,離休人員執行機關離休人員標准。
法律依據:《麻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規范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及特崗津貼的通知 》 第一條 公務員標准:公務員通訊補貼由移動通訊費和住宅固定電話補助構成,具體標准為:
(一)在職標准:廳局級420元/月,縣處級310元/月,鄉科級(高級技師、技師)160元/月,科員及以下(高級工及以下)100元/月。
(二)離休人員標准:廳局級70元/月,縣處級63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5元/月。
(三)退休人員標准:廳局級60元/月,縣處級54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0元/月。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通訊補貼按照公務員標准執行。
『叄』 公務員特殊崗位津貼有哪些
特殊崗位津貼及補貼是指對特殊條件下工作的勞動者的額外勞動消耗和額外生活費用支出的補償形式,隨著我國經濟體質的不斷改革,對特殊崗位經補貼這一塊國家也是有更多明確規定。
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發放規定
特殊崗位津貼發放規定
「特殊崗位津貼發放規定為《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在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崗位津貼制度。國家對崗位津貼實行統一管理。在清理現有各項崗位津貼的基礎上,對崗位津貼進行規范,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在此之前,經國家批准建立的機關工作人員崗位津貼仍按現行規定執行等。」
津貼的分類與概念
津貼的名目很多,從津貼的管理層次區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或地區、部門統一制定的津貼、補貼;另一類是企業自行建立的津貼、補貼.按津貼的性質區分,大體可分為三類:
1、崗位性津貼.崗位津貼指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特殊勞動條件崗位勞動的額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貼.例如,高溫津貼、有毒有害津貼、礦山井下津貼、特殊技術崗位津貼、特重體力勞動崗位津貼、夜班津貼、流動施工津貼、鹽業津貼、郵電外勤津貼等,都屬於崗位性津貼。
2、地區性津貼.地區性津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下生活費用的額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貼.如林區津貼、地區生活費補貼、高寒山區津貼、海島津貼等。
3、生活性津貼.保證生活性津貼是指為保障職工實際工資收入和補償職工生活費用額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貼.如副食品價格補貼、肉價補貼、糧價補貼等等.有些企業根據需要,在內部也建立了少量這類補貼,如房租、水電補貼等。
『肆』 特崗待遇怎麼樣
特崗教師在三年服務期內買五險一金,由用人學校與聘用的特崗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聘用期為3年(含半年試用期),聘用期間納入現行人事管理制度統一管理。
特崗教師在聘用的三年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准(包括績效工資),其它津補貼由各地根據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補助水平綜合確定。同時,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體系,享受服務地區相應的社會待遇。
(4)行政法人員特崗補貼擴展閱讀:
特崗教師基本條件:
1、政治素質好,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熱愛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品行端正,
遵紀守法,在校或工作(待業)期間表現良好,未受過任何紀律處分,為人師表,志願服務農村基層教育;
2、符合教師資格條件要求和服務崗位要求(應聘初中教師的學歷要求原則上為本科及以上,所學專業與申請服務的崗位學科一致或相近);
3、身體條件。身體條件符合當地要求,並能適應設崗地區工作、生活環境條件。
『伍』 什麼是特崗津貼
政府特殊津貼
全稱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1991年開始,國務院給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其主要目的是,鼓勵支持他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培養和帶動身邊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攀登科學技術的新高峰。應該說,這是政府給予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的一項殊榮。這裡面既有政府對他們的已有成績的認可和肯定,更包含了對他們開創更高業績的鼓勵和鞭策。根據國務院的這一舉措,我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給當地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條件
(一)選拔范圍
1、選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對象是: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和在工農業生產第一線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重點是在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才,在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現代管理及理論研究、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專門人才。
2、政府特殊津貼工作主要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中實施。其他經濟成份的企事業單位中符合選拔條件的,也可以按照選拔程序推薦。
3、擔任副省(部)級及其以上領導職務和享受副省(部)級及其以上待遇的專家、學者,在企事業單位中擔任黨政領導後不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黨、政、軍、群機關的工作人員,除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外,原則上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二)選拔條件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必須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模範履行崗位職責。必須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並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為發展我國科技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專家、學者。
2、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學術造詣高深,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是學科領域的帶頭人;或研究成果有開創性和重大科學價值,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公認,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
3、在技術研究與開發中有重大發明創造、重大技術革新或解決了關鍵性的技術難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成績卓著,對社會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是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5、在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和觀代管理等領域,為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科學理論依據,具有特殊貢獻的人員。
6、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事業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所創建的新教育理論或教學方法,經省(部)級教育行政部門鑒定並普遍推廣,成效顯著並為同行公認。
7、長期工作在工農業生產和科技推廣第一線,有重大技術突破,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發展;或在技術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廣中,業績突出,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8、長期工作在防病、治病等衛生工作第一線,醫術高超,多次成功地治癒疑難、危重病症,或在較大范圍多次有效地預防、控制、消除疾病,社會影響大,業績為同行所公認。
9、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領域,成績卓著、享有盛名,是重點學科或藝術門類的帶頭人。
10、在教練執訓工作中成績卓著,為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職業體育教練員。
廣東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動態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完善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鼓勵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為國家和廣東的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當好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楷模。根據省府辦公廳《廣東省選拔和推薦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試行辦法》(粵府辦〔2002〕17號)和《省府常務會議決定事項通知》(粵辦會函〔2002〕5號)有關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實行動態管理的對象是人事行政關系在我省行政區域內,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省特殊津貼的人員(以下簡稱特貼人員)。
第三條 動態管理的主要內容:考核,特殊津貼的核准發放,人事行政關系變動及人員增減情況,有關信息材料建檔及資料庫的建立等。
第四條 考核工作由特貼人員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組織實施,其中已離退休的特貼人員可不參加考核工作。
第五條 考核工作每年進行一次,一般可結合本單位幹部職工的年度考核工作進行。
第六條 在非公有制單位工作的特貼人員,由所在地市人事部門負責組織年度考核工作。
第七條 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廉等方面情況。對特貼人員在現代化建設中做出的新成績和新貢獻,考核單位要及時掌握,充分肯定,並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報道和表彰;對領取特殊津貼後,放鬆要求、不求上進、群眾反映意見大的,要及時進行幫助教育;對違法亂紀,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者年度考核不稱職的,應分別作出相應處理。
第八條 特貼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停發或取消特殊津貼。
(一)弄虛作假,謊報成果業績,用欺騙手段取得政府特殊津貼的,取消特殊津貼並收回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二)已不具備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基本政治思想條件的,取消特殊津貼並收回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三)因違法亂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或受到刑事處理的,取消特殊津貼並收回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四)在職特貼人員未經所在單位同意出國(境)逾期不歸或出國(境)定居的,停發特殊津貼。
(五)人事行政關系調離我省的,停發特殊津貼。
(六)年度考核不稱職的,停發下一年度的特殊津貼;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的,取消特殊津貼。
(七)特貼人員去世的,從去世後的下個月起停發政府特殊津貼。
第九條 特貼人員津貼發放的變動情況,由各地級以上市人事局、省直及中央駐穗單位人事部門分別於每年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將每個季度的變動信息材料(見附表1)報省人事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特貼人員所在單位屬非駐穗的省直和中央單位,分別於每年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前送其單位所在地人事局匯總上報,其中人事行政關系由外省(市、區)轉入我省或每年新增的特貼人員,經各地級以上市人事局或省直及中央駐穗單位人事部門審核,並填寫《廣東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變動情況表》(附表1)及軟盤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復印件各一份,報省人事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核准後,享受相應的省特殊津貼待遇。
第十條 各單位應建立特貼人員專門檔案,記載和保存特貼人員的選拔、推薦以及年度考核等有關材料。對特貼人員的增減、特殊津貼發放變動等情況必須詳實登記。特貼人員調動工作,其享受特殊津貼的檔案及相關材料應隨人事行政關系一並轉移。
第十一條 各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特貼人員的管理工作,每年3月底前,務必填寫《20××年廣東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考核及變動情況統計表》、《2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考核登記表》和《20××年度繼續享受特殊津貼人員名單登記表》(附表2、3、4)並附函報省人事廳。
第十二條 省人事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具體負責我省特貼人員的動態管理工作,並建立全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資料庫,系統掌握全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基本情況、特貼發放、年度考核和人員增減等情況,實行跟蹤和動態管理。
第十三條 本暫行辦法由省人事廳負責解釋。
第十四條 本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廣東人事廳開展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
各地級以上市人事局、省直各單位:
根據人事部《關於開展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37號)精神,現就做好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切實把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選拔工作作為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建設創新型廣東和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各地區、各單位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嚴格按照規定的條件、程序運作,認真做好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選拔工作,把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和工農業生產第一線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選拔出來。要注意打破所有制界限,重視在非公有制企事業單位中選拔符合條件的人選。
二、嚴格按照《廣東省選拔和推薦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試行辦法》(粵府辦〔2002〕17號)的有關規定和國人部發〔2006〕37號文規定的條件、程序進行選拔推薦。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推薦人選必須從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在職人員中選拔,推薦的主要依據是近5年來取得的專業技術業績、成果和貢獻,其業績、成果和貢獻必須得到本地區、本系統同行專家的認可。要重點選拔在科研、管理等專業技術崗位上表現突出的優秀創新型人才。在企事業單位中擔任黨政領導後不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黨、政、群機關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人選推薦。選拔過程中,必須組織專家進行評議,專家評議沒有通過的,亦不得作為人選推薦。要杜絕論資排輩、「輪流坐莊」、平均主義等不正之風,確保推薦人選的質量。
按照人事部下達的指標控制數,各市、各部門推薦人選數量不得超過3名(其中教育廳不超過15名,省委宣傳部不超過6名)。廣州市、深圳市人選指標數由人事部單列核發,但須由省人事廳統一報送人事部。
三、報送材料要求:
(一)上報材料包括綜合報告一份,並請註明聯系人及電話。
(二)被推薦人按規定逐項填報《專家情況登記表》,一式二份(其中原件一份),有關填報手續要完備。其中「考核情況」指近五年年度考核情況。
(三)推薦單位分別填寫被推薦人《2006年推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選一覽表》,一式二份,一覽表需加蓋推薦單位所在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或省直有關部門印章。
(四)被推薦人需提供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獲獎證書、榮譽證書、成果鑒定等有關材料復印件各1份。復印件須經推薦單位審核,並由核實人簽名和單位蓋章。
(五)報送材料一律按表格式樣統一規格(見附件,附表可直接從www.gdrst.gov.cn下載),復印件統一採用A4紙,並附電子文檔。
(六)各市、各部門務必於2006年6月25日前將有關材料報送我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對材料不完備、不符合要求或超過規定報送時間的,將不列為今年推薦人選。
(七)廣州、深圳兩市推薦的人選和材料及人選資料庫軟盤,須於7月10日前報送我廳,以便匯總後報省政府審定並呈送人事部。
附件:1.專家情況登記表
2.2006年推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情況一覽表
廣東省人事廳
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評審規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評審工作 , 確保評審工作的科學、客 觀、公正 , 根據中共深圳市委辦公廳、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市委組織部、 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人事局、市財政局〈關於改革和完善深圳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意見〉的通知》(深辦發〔2005〕1號)精神,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本規則所指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第三條 專家評審工作應當堅持科學、客觀、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深辦發〔2005〕1號文有關選拔條件進行評審。
第二章 評審組織
第四條 每屆評審時,由市人事局根據申報人從事專業情況,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若干評審組按專業對申報人提交的材料進行評審。
第五條 評審組的職責是對申報人的業績、成果等進行評價,並形成專家推薦意見報市選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 專家推薦意見作為選拔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六條 評審組的成員一般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挑選,特殊情況的,可從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或業內認可的專家中挑選。評審組成員不少於3 人(含3人),其中1人為召集人。
第三章 評審程序
第七條 召開評審會前,由市人事局組織評審組成員學習有關規定,通報評審材料審核情況。
第八條 市人事局根據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的數量、結構、分布、申報人數和選拔數量,給各評審組分別下達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推薦人選控制指標。
第九條 評審組先從申報人選中評選推薦出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再從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推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已取得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可直接申報參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的評審。
第十條 評審組在對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申報人選的材料全面審閱的基礎上,進行充分討論和評議,並按照各評審組的控制指標數,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同意票達二分之一以上的(含二分之一,下同),才能作為推薦人選。
第十一條 評審組投票表決前,由召集人從評審組成員中指定一名唱票員、一名計票 員 、一名監票員。投票表決後,召集人和唱票員、計票員、監票員分別在投票情況匯總表上簽字,投票結果方能有效。
第十二條 評審組根據評審結果,負責對所有申報人寫出評審意見。
第十三條 評審組同意票達二分之一以上的人數超過該組控制指標數的,按得票數排出名次,得票數多的作為該專業評審組的推薦人選。
第十四條 評審組同意票達二分之一以上的人數超過該組控制指標數,且得票數相等的,進行第二輪投票;若第二輪投票得票數仍相等,則由領導小組綜合平衡後確定人選。
第十五條 評審組經評議表決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候選人後,再按控制指標數評審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候選人。評議表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候選人的投票方式按本規則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條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領導小組根據選拔條件和當年選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數量,對評審組投票選出的人選進行審核、公示後,報市政府審定。
第四章 評審紀律
第十七條 評審組成員必須依時參加評審會,因故未出席評審會議或中途離去,未參加評議過程的成員不得投票、委託或會後補投票。
第十八條 評審工作實行迴避制度,凡是與申報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均不能參加評審工作。
第十九條 建立評審會議記錄制度。記錄包括開會時間、地點、出席會議人數、名單、會議議程、評審對象、成員發言要點、投票結果等。
第二十條 評審組成員及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
(一)不得向外泄露評審組成員個人信息;
(二)不得向外泄露評審情況;
(三)沒有向本單位領導匯報評審情況的義務;
(四)評審組成員無論擔任了何種行政領導職務,都是評審組中的普通一員,在評審中不得有行政干預的言行; (五)認真履行職責,不得有徇私、放寬標准及其他有礙公正評審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 評審組成員及工作人員違反上述紀律的,市人事局應停止其參加評審工作,取消其評審組成員資格。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規則自2006年1月27日起執行。
『陸』 借調到政法委工作的公務員享受特崗補貼嗎
應該是不享受特崗補貼,因為是借調到政法委開展臨時性工作,而工資關系,檔案關系並沒有轉入到政法委部門,所以沒法發放特崗補貼
『柒』 特崗津貼和職業津貼區別
前日,來自湖北荊門的一位教師網友分享了剛剛到賬的一筆錢。他說,這是剛補發了2014年下半年6個月的小三項,應該是住房公積金,物業管理補貼和住房補貼。這小三項,是改革性補貼小五項除電話費和交通補貼之外的補貼。什麼是改革性補貼呢?
改革性補貼有五項,指通訊補貼、交通補貼、住房公積金、物業管理補貼、住房補貼。 它是指將單位原來用於幹部職工職務消費和福利待遇的實物補貼,改為向個人直接發放貨幣補貼。其組成部分包括: 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補貼,如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提租補貼等; 交通補貼,如班車補貼、公務用車補貼等。
從改革性補貼的內涵可以看出,改革性補貼實際上是將福利政策貨幣化,改革部分福利補貼的發放辦法,實現實物補貼貨幣化,是地方政府在實施改革過程中,為了不降低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的實際生活水平,對個人的貨幣補償。
下面是咸寧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性補貼填報說明。
其中的第七條明確說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改革性補貼發放按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中崗位參照執行。
下面是《麻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規范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及特崗津貼的通知 》全文。
各鄉、鎮、場、辦事處,市直各單位:
根據鄂辦發電[2014]26號、鄂人社發[2014]55號文件精神,經市政府常務會討論通過,現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及特崗津貼規范如下。
一、規范的范圍
規范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的范圍為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以及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單位。
二、發放的項目及對象
1、改革性補貼項目包括
(1)住房公積金
發放標准為:月工資額的12%;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人員(黃金委[2011]10號)。
(2)住房補貼
發放標准為:月工資額的2.5%;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及離退休人員(鄂直房改[1996]2號)。
(3)交通補貼
發放標准為:不分級別,統一為月標准220元;發放對象為單位的在職人員(鄂辦發電[2014]26號)。
(4)通訊補貼
1、公務員標准
公務員通訊補貼由移動通訊費和住宅固定電話補助構成,具體標准為:
①、在職標准:廳局級420元/月,縣處級310元/月,鄉科級(高級技師、技師)160元/月,科員及以下(高級工及以下)100元/月。
②、離休人員標准:廳局級70元/月,縣處級63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5元/月。
③、退休人員標准:廳局級60元/月,縣處級54元/月,鄉科級及以下30元/月。
④、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通訊補貼按照公務員標准執行。
2、事業單位標准
事業單位(除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外)通訊補貼只保留住宅固定電話補助,在職人員標准降低為廳局級100元/月,縣處級50元/月,管理崗位鄉科級及以下人員、專業技術崗位及工勤崗位人員無通訊補貼,退休人員按照同等在職人員標準的60%執行,離休人員執行機關離休人員標准。
通訊補貼執行時間為2016年1月1日。
(5)物業管理補貼
發放標准為:廳級每月280元,縣級每月240元,科級及以下每月200元,高級技師及技師每月200元,高級工及以下每月160元;發放對象為單位的在職及離退休人員(鄂辦發電[2014]26號)。
新增的改革性補貼從2014年7月1日起執行。
2、獎勵性補貼項目
(1)政府目標責任獎:發放標准為在職在編人員一個半月工資總額的獎金獎勵(黃政辦發[2013]15號);
(2)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獎: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及離退休人員,標准為一個月的全額工資;
(3)文明創建先進單位獎: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及離退休人員,標准為一個月的全額工資;
(4)檔案達標獎: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人員,標准為一個月的全額工資;
(5)黨建先進單位獎:發放對象為單位在職及離退休人員,標准為一個月的全額工資。
檔案達標先進單位獎、黨建先進單位創建獎和文明單位創建獎在獲獎周期內,可每年度發放一次。
以上獎勵性補貼執行時間為2016年元月1日。
三、事業單位根據單位財力情況決定是否參照此標准執行
四、資金來源
己實行比較規范部門預算管理單位暫保留的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資金按下列辦法解決:
1、住房公積金,由財政按工資額的6%分別列入部門預算,單位符合規定的補充部分由單位從非稅收入中解決,應由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個人繳納;住房補貼、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物業管理補貼所需資金從單位部門預算結余中解決。
2、政府目標責任獎、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獎、文明創建先進單位獎、檔案達標獎、黨建先進單位獎所需資金從部門預算結余中解決。
暫未實行比較規范部門預算管理單位,其發放上述補貼所需資金,按原經費渠道不變。
五、特崗津貼
1、法官審判津貼
(1)執行范圍:法官審判津貼的人員,限於各級人民法院中評定法官等級的在職法官。
(2)津貼標准:各等級每月的法官審判津貼標准為:首席大法官340元,一級大法官318元,二級大法官298元,一級高級法官278元,二級高級法官262元,三級高級法官246元,四級高級法官233元,一級法官220元,二級法官210元,三級法官200元,四級法官190元,五級法官180元。
(3)法官審判津貼,從2007年7月1日起執行。
2、檢察官檢察津貼
(1)執行范圍:實行檢察官檢察津貼的人員,限於各級人民檢察院中評定檢察官等級的在職檢察官。
(2)津貼標准:各等級每月的檢察官檢察津貼標准為:首席大檢察官340元,一級大檢察官318元,二級大檢察官298元,一級高級檢察官278元,二級高級檢察官262元,三級高級檢察官246元,四級高級檢察官233元,一級檢察官220元,二級檢察官210元,三級檢察官200元,四級檢察官190元,五級檢察官180元。
(3)檢察官檢察津貼,從2007年7月1日起執行。
3、特級教師津貼:從2008年1月1日起,特級教師津貼標准由每人每月8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300元。
4、公安機關法醫、毒物化驗保健津貼:從2009年7月1日起,將全省公安機關法醫和毒物化驗技術人員保健津貼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00—360元。
5、司法助理員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限於列入國家政法專項編制並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在鄉、鎮、街道等基層司法所工作的司法助理員。
(2)津貼標准:在崗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每人每月150元,10年以上的在崗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月津貼標准增加10元,最多不超過300元。
(3)調整司法助理員崗位津貼標准,從2010年1月1日起執行。
6、信訪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限於各級信訪部門和各單位信訪部門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專職信訪工作人員。
(2)信訪工作人員崗位津貼標准,從事信訪一線業務的工作人員每人每月235元,其他信訪工作人員每人每月130元。
(3)調整國家信訪局信訪崗位津貼實施范圍和標准,從2010年1月1日起執行。
7、機要交通人員執行密碼人員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執行密碼人員崗位津貼的機要交通人員,嚴格限定在經中央和中央辦公廳批准設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相關地市黨委辦公廳(室)機要交通部門的在編正式工作人員。
(2)機要交通人員執行密碼人員崗位津貼標准:工作不滿10年的,每人每月80元;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每人每月100元;工作滿20年以上的,每人每月120元。
(3)機要交通人員執行密碼人員崗位津貼,從2010年1月1日起執行。
8、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限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書記員及其他辦案輔助人員。
(2)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標准調整為,最高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每人每月220元,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每人每月240元。
(3)調整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9、艱苦地震台站津貼
(1)執行標准:一至六類艱苦地震台站津貼標准,由現行每人每天5元、4元、3元、2元、1.5元、1元分別調整為每人每天40元、32元、24元、16元、12元、8元。
(2)調整艱苦地震台站津貼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10、人民法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限於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執行員、書記員及其他辦案輔助人員。
(2)人民法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標准調整為,最高人民法院辦案人員每人每月220元,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辦案人員每人每月240元。
(3)調整人民法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11、審計人員工作補貼
(1)執行范圍:限於國家各級審計機關和列入審計署編制的審計署派駐國務院部委、地方審計機構工作人員,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工作人員。
(2)審計人員工作補貼標准調整為,每人每月220元。
(3)調整審計人員工作補貼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12、紀檢監察辦案人員補貼
(1)執行范圍:限於列入中央紀委、監察部行政編制的紀檢、監察辦案人員和地方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人員。
(2)紀檢、監察辦案人員補貼標准調整為,每人每月220元。
(3)調整紀檢、監察辦案人員補貼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13、密碼人員崗位津貼
(1)執行范圍:嚴格限定為各級黨政系統經中央和中央辦公廳批準的核心密碼科研、管理、通信、教育培訓部門的專職密碼人員及中央和中央辦公廳批准設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相關地市黨委辦公廳(室)機要交通部門在編正式工作人員,執行此項津貼的核心密碼科研、管理、通信、教育培訓部門專職密碼人員具體包括: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含中辦電子科技學院和中辦機要研究所),外交部、公安部、安全部、鐵道部、民航部、海洋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要局(處)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級機要密碼機構中從事核心密碼工作的人員。外交部執行此項津貼的人員,包括國內和駐外使領館從事核心密碼工作的人員。
(2)密碼人員崗位津貼標准,按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確定。工作不滿10年的,每人每月200元;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每人每月400元;工作滿20年以上的,每人每月600元。
(3)調整密碼人員崗位津貼標准,從2012年1月1日起執行。
14、艱苦廣播電視台站津貼
(1)執行標准:一至六類艱苦廣播電視台站津貼標准,由現行每人每天5元、4元、3元、2元、1.5元、1元分別調整為每人每天40元、32元、24元、16元、12元、8元。
15、稅務徵收津貼
(1)執行范圍:限於全國各級稅務機關中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在編正式工作人員。
(2)稅務徵收津貼的標准,省及以上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每人每月220元,地市及以下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每人每月300元。
(3)調整稅務徵收津貼標准,從2012年7月 1日起執行。
16、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崗位津貼
(1)實施范圍:限於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關赴生產一線進行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每月達到10個工作日以上的在編正式工作人員。
(2)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崗位津貼的標准,從事煤礦、非煤礦山井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人員每人每月320元,從事其他安全生產監管的人員每人每月220元。
(3)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崗位津貼,從2012年7月1日起執行。
17、環境保護監測津貼
(1)一類津貼:每人每月450元。從事劇毒物質、強輻射監測和研究工作的,從事空中和重污染現場作業的。
(2)二類津貼:每人每月350元。從事一般毒性物質、一般輻射監測和研究工作的,經常使用和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從事分析、化驗工作的,經常深入環境污染現場的。
(3)三類津貼:每人每月260元。經常深入實驗室進行儀器調試、維修、保養工作及其他輔助工作的,接觸有毒有害化學葯品的運輸、保管及發放工作的。
(4)環境保護監測津貼,從2016年1月1日起執行。
18、林業有毒有害崗位津貼
(1)一類津貼:每人每月450元。專職從事放射線裝置及同位素應用科研工作的;直接從事高毒葯劑的配製、分裝、施用以及葯效葯害檢測工作的;經常使用多種高毒葯品和接觸強致癌物質的。
(2)二類津貼:每人每月350元。專職從事化學和農葯分析,接觸和使用高毒化學葯品的;專職從事高毒農葯及毒力測定工作的;專職從事噴灑中毒農葯及使用劇毒化學葯劑進行熏蒸消毒工作的。
(3)三類津貼:每人每月260元。專職從事放射線設備維修工作,放射線物質場地污水、污物處理工作的;專職從事植物生物化學、土肥、林產品品質化學分析;專職從事中毒農葯配製、施用、葯效葯害檢測,以及使用中毒葯劑或大量噴施低毒農葯工作的;專職從事葯材加工,接觸粉塵嚴重工作的;從事林木種子使用中毒農葯浸泡及化學葯劑消毒工作的;專職從事林業動植物檢疫、葯效葯害檢查、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分類鑒定的;專職從事動、植物標本保管分類工作的;專職從事菌種分類、保存及癌細胞培養、分析等研究工作的;專職從事林木昆蟲、動物實驗、培養、分析和飼養、解剖、標本採集工作的;從事農葯、放射性同位素搬運工作的;專職從事農葯保管分發工作的。
(3)林業有毒有害崗位津貼從2016年1月1日起執行。
19、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 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
1、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
一類津貼:每人每月450元。專職從事放射性裝置及同位素應用科研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強致癌物質研究和測試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有機合成、化學分析、環境有毒物質監測分析或其他科研工作,經常使用劇毒化學葯品或強致癌物質的人員;在田間、溫室管理中,經常噴灑施用劇毒化學農葯和直接接觸或使用至癌物質的人員;專職從事農葯合成、生產、加工、分析、殘留量測定、使用技術研究工作,經常接觸高毒以上致癌物質的人員;在動植物檢疫中,經常接觸高毒以上葯品、熏蒸消毒處理的人員。
二類津貼:每人每月350元。一般使用放射線裝置及同位素科研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有機合成、化學分析、環境有毒物質監測分析及其他科研工作,經常使用高毒以上化學葯品或致癌物質的人員;專職從事癌細胞培養、分析研究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微生物培養、分離、接種及菌種分類、保藏,經常在強毒、強菌室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生物能源研究工作,經常接觸有毒氣體的人員;在田間、溫室管理中經常噴灑使用各類高毒以上農葯和其他有毒化學葯品的人員;在動植物檢疫中,經常參加熏蒸消毒、監測和現場貨檢接觸高毒葯品殘留或毒氣的人員;專門操作能產生強刺激性、有毒、有害蒸汽的大型儀器設備的人員;專職操作X光機或電子顯微鏡的人員。
三類津貼:每人每月260元。在從事有機合成、化學分析、環境有毒物質監測分析或其他科研工作中,經常使用中毒以上化學葯品或大量使用低毒化學葯品的人員;在田間、溫室管理中,經常噴灑使用低毒以上農葯和其他有毒葯品的人員;專職從事飼草料、有機肥料、葯材加工等接觸粉塵嚴重的人員;專職從事實驗動物、有鱗片飛揚污染的昆蟲的飼養人員;專職從事動植物及病蟲分類、標本製作與管理的人員;專職從事有毒化學葯品及農葯、獸葯倉庫的保管、搬運人員;經常在田間野外、38℃以上的、熱輻射強度達每分鍾每平方厘米3卡以上的工作地點,以及經常在高溫、低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員;經常從事農作物副產品氨化處理的人員;
2、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
一類津貼:每人每月450元。專職從事炭疽、鼻疽、乙型腦炎、狂犬、偽狂犬、布氏桿菌、棘球蚴、囊尾蚴、鉤端螺旋體、結核病、瘋牛病的科研、防疫、檢疫診斷、治療以及相關產品的制備與檢驗的人員;專職從事強致癌物質研究,從事放射性物質保管、監測或放射性同位素診斷、治療和科研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上述炭疽、鼻疽等人畜共患病病畜的飼養、病理解剖、屍體處理、標本製作以及有接觸該類病畜的調查、配種(不包括本交)、接產工作人員。
二類津貼:每人每月350元。專職從事破傷風、口蹄疫、日本血吸蟲、丹毒以及其他人畜共患的強毒、強菌、寄生蟲的科研、防疫、檢疫、診斷、治療以及相關產品的制備與檢驗人員;專職從事和直接接觸有毒化學葯品、生物製品、生物工程的分析、製造、提純、監察、檢驗以及經常使用有毒葯品和致癌物質的人員;專職從事上述破傷風、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病畜的飼養、病理解剖、屍體處理、標本製作以及有接觸該類病畜的調查、配種(不包括本交)、接產工作人員;或從事上述炭疽、破傷風等兩類人畜共患病的污水、污物的化驗、處理、清除、洗滌工作的人員。
三類津貼:每人每月260元。直接進行大手術、直腸檢查、病理實驗、防疫、檢疫、診斷、治療、屍體解剖、標本製作以及從事病畜的調查、配種、接產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毛、皮等動物產品分析、鑒定、檢驗工作的人員;專職從事病理科研、生物制葯、實驗動物飼養工作的人員;從事自然疫源性疫病調查、病媒或動物採集工作的人員;從事葯物加工和飼草加工直接接觸粉塵嚴重工作的人員。
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從2016年1月1日起執行。
20、衛生防疫津貼
(1)執行范圍:在麻風病院及專職從事傳染病、結核病、血吸蟲等寄生蟲病防治的衛生工作人員,執行衛生防疫津貼。
(2)執行標准:衛生防疫津貼由按月發放改為按工作日發放,標准分別為:一類每人每工作日9元,二類每人每工作日7元,三類每人每工作日5元,四類每人每工作日3元。
(3)該標准從2004年1月1日起執行。
六、其它津貼
1、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補貼
(1)執行范圍:限地各級公安、國家安全、監獄、勞動教養、法院、檢察院機關中列入國家政法專項編制、且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的人民警察。
(2)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補貼的標准,正常休息日每加班1天80元,法定節假日每加班1天100元。
(3)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補貼,從2010年1月1日起執行。
七、加強領導嚴肅紀律
(一)加強組織領導
規范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工作政策性強、敏感度高,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安排,扎實工作,做到政策解釋到位,政策執行到位,發放項目統一、標准統一、資金來源統一,確保規范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社會穩定,確保把規范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這件大事抓實抓好。
(二)嚴肅工作紀律
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公務員工資、津貼補貼管理。規范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後,一律不準自行新設津貼補貼項目,一律不準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標准和擴大實施范圍,一律不準自行擴大有關經費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准發放津貼補貼、獎金和福利,一律不準發放有價證券和實物。市紀委及組織、監察、財政、人社和審計部門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頂風違紀行為。凡違反有關紀律的單位和個人,都要嚴肅處理。對違反規定發放各種津貼補貼的,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人事、財務部門責任人,按照組織程序一律先予免職,再依據黨紀政紀和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捌』 什麼是特崗津貼
特崗津貼,全稱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1991年開始,國務院給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其主要目的是,鼓勵支持他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培養和帶動身邊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攀登科學技術的新高峰。應該說,這是政府給予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的一項殊榮。這裡面既有政府對他們的已有成績的認可和肯定,更包含了對他們開創更高業績的鼓勵和鞭策。根據國務院的這一舉措,我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給當地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條件
(一)選拔范圍
1、選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對象是: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和在工農業生產第一線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重點是在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才,在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現代管理及理論研究、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專門人才。
2、政府特殊津貼工作主要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中實施。其他經濟成份的企事業單位中符合選拔條件的,也可以按照選拔程序推薦。
3、擔任副省(部)級及其以上領導職務和享受副省(部)級及其以上待遇的專家、學者,在企事業單位中擔任黨政領導後不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黨、政、軍、群機關的工作人員,除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外,原則上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玖』 特崗津貼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特崗津貼,全稱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1991年開始,國務院給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崗位做出重大貢獻和取得突出業績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其主要目的是,鼓勵支持他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培養和帶動身邊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攀登科學技術的新高峰。應該說,這是政府給予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的一項殊榮。這裡面既有政府對他們的已有成績的認可和肯定,更包含了對他們開創更高業績的鼓勵和鞭策。根據國務院的這一舉措,我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給當地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
法律依據:《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發放規定》
津貼的分類與概念
津貼的名目很多,從津貼的管理層次區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或地區、部門統一制定的津貼、補貼;另一類是企業自行建立的津貼、補貼.按津貼的性質區分,大體可分為三類:
1、崗位性津貼.崗位津貼指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特殊勞動條件崗位勞動的額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貼.例如,高溫津貼、有毒有害津貼、礦山井下津貼、特殊技術崗位津貼、特重體力勞動崗位津貼、夜班津貼、流動施工津貼、鹽業津貼、郵電外勤津貼等,都屬於崗位性津貼。
2、地區性津貼.地區性津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下生活費用的額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貼.如林區津貼、地區生活費補貼、高寒山區津貼、海島津貼等。
3、生活性津貼.保證生活性津貼是指為保障職工實際工資收入和補償職工生活費用額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貼.如副食品價格補貼、肉價補貼、糧價補貼等等.有些企業根據需要,在內部也建立了少量這類補貼,如房租、水電補貼等。
『拾』 特殊崗位津貼發放規定2020
「特殊崗位津貼發放規定為《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在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崗位津貼制度。國家對崗位津貼實行統一管理。在清理現有各項崗位津貼的基礎上,對崗位津貼進行規范,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在此之前,經國家批准建立的機關工作人員崗位津貼仍按現行規定執行等。
最新國家規定的特殊崗位津貼項目、執行范及標准
一、行政機關特殊崗位津貼項口
1、警銜津貼
文件依據:人薪發(1995)112號、國人部發(2006)
發放范圍:各級公安、安全,監勞教管理部門和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評定投子警銜的在職人民警察(不含工始人員)
發放標准:二級監263元,三級警249元,一級警督235,二級警督223元,三級警督211元,一級警司199元,二警司187元,三警司175元,一警員16元,二警員155元。
2、人民警察值崗位津貼
文件依據:國人部發(2006)81號
發放范圍及標准:縣(市)級人民政府所屬公安,安全機關和縣(市)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監所監、勞教所監區(大隊)以下單位的人民警察值勤時值勤崗位津貼標准為每人每天10元;市(地)級人民政府所屬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機關,市(地)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監所、監_、勞教所機關的人民警察執勤時,執勤崗位津貼標准為每人每天8元(不含工勤人員)。
3、事計人員工作朴貼
文件依據:人發(1997)119號
發放范圍:國家各審計機關和列入審計署編制的事計署派駐國務院部委、地方審計機構工作人員(不含工人員)發放准: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工作補貼為每人每天2元。
4、司法助理員崗位津貼
文件依據:人發(1992)17號
發放范圍:鄉,鎮(街通)以及縣轄區的司法助理員。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0.6元執行。
5、監察紀檢工作人員辦案補貼
文件依據:人發(1997)120號
發放范圍:列入中央紀委,監察部行政編制的紀檢監察辦案人員:省、地(市)、(市),多(鎮)紀檢,監察機關辦_人員(不含工野人員發放標准:辦_人員每人每天2元。
6、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位津貼
文件依據:人發(1997)118號
發放范圍:各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書記員及其他辦案輔助人員(不含工勤人員)。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2.2元。
【拓展資料】
7、人民法院辦案人員崗位津貼
文件依據:人發(1997)1號
發放范圍:各_人民注院的法官、執行員,書記員及其他辦_助人員(不含工人員發放准:每人每天2.2元。
8、密碼人員崗位津貼
文件依據:國人部發(2004)26號
發放范圍:黨委機要局、公安局專從事密碼工作的人員(不含工勤人員)
發放標准:工作年限不滿10年的80元,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100元,工作滿20年以上的120元。
9t、檢察官檢察津貼
文件依據:國人部發(2007)106號
發放范圍:各人民檢察院中評定檢察官等級的在職檢察官。
發放准:首席大檢察宮340元,一大檢察官318元,二級大檢察官298元,一級高級檢察官278元,二級高級檢察官262元,三級高檢察官246元,四級高檢察官233元,一級檢察官220元,二級檢察官210元,三版檢察官200元,四檢察官190元,五級檢察官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