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⑴ 一道司法案例分析題,求答案。
1.(1)「審訊人員將李某提到公安局辦案基地對其實施了捆綁、吊打、電擊等行為,3天3夜不許吃飯,不許睡覺,只給少許水喝,並威脅不坦白交代搶劫殺人罪行、認罪態度不好法院會判死刑。最終,李某按審訊人員的意思交代了搶劫殺人的事實。」這是偵查人員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的李某的供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屬於非法證據,而且,依據該條款的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2)「偵查人員還對李某的住處進行了搜查,提取扣押了李某鞋子等物品,當場未出示搜查證」,偵查人員搜查扣押的李某的鞋子等物品,屬於物證。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屬於非法證據,才應對該證據予以排除。
2.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2款之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由此可見,本案負有排除非法證據義務的機關包括東湖市公安局、東湖市檢察院和東湖市中級法院。
3.對於李某的盜竊罪而言,有保安的指認,而且有李某的供述,並經查證屬實。因此,對李某的盜竊罪應作有罪判決。
對於李某的搶劫罪,只有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證加以證明,未達到《刑事訴訟法》第53條第2款規定的給被告人定罪的「證據確實、充分」的三個要求「(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因此,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的規定,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4.結合本案,簡要說明刑事訴訟法對保障刑法實施的價值。
刑事訴訟法在保障刑法實施方面的價值有:第一,通過明確對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適用刑事實體法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第二,刑事訴訟法通過明確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主體的權力與職責及訴訟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及適用刑事實體法的活動提供了基本構架;同時,由於有明確的活動方式和程序,也為刑事實體法適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第三,規定了收集證據的方法與運用證據的規則,既為獲取證據、明確案件事實提供了手段,又為收集證據、運用證據提供了程序規范。第四,關於程序系統的設計,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避免、減少案件實體上的誤差。第五,針對不同案件或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程序,使得案件處理簡繁有別,保證處理案件的效率。
在本案中,刑事訴訟法通過規范證據的收集程序和運用規則,讓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在本案中,通過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相互之間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了刑法的正確實施,保證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目標的實現,以有效的程序機制保障了刑法的實現。
5.結合本案,簡述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完善過程,闡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指違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原則上不具有證據能力,不能為法庭採納。既包括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
在我國,為保證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於證據的收集、固定、保全、審查判斷、查證核實等,都規定了嚴格的程序。
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幾經查證確實屬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199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也規定,以刑訊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
2010年6月發布的《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一方面,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於非法言詞證據。第2條規定,經依法確認的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14條規定,物證、書證的取得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另一方面,明確了非法取得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的排除程序。
2012年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吸收了《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內容,在三個方面增加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規定:第一,排除范圍。即刑事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第二,法庭調查,包括啟動、證明、處理。即刑事訴訟法第56、57、58條的規定。第三,法律監督。即刑事訴訟法第55條的規定。
在本案中,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對2010年《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及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有效貫徹和落實。
(2)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乃至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能夠使非法取證一方承受不利的程序結果和實體結果,消除非法取證的心理動力,從而達到保障訴訟參與人各項權利、保障無辜的人不受追究的目的。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保障李某的人權,同時,警示司法人員在以後的執法中應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程序公正,保障訴訟程序獨立價值的實現。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助於督促公檢法機關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過程序性制裁來實現對程序公正的追求。在本案中,通過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彰顯了程序的獨立價值,維護了程序的公正性,是程序公正價值的重要體現。
第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規范司法行為,維護司法權威,彰顯法治精神。司法行為是否合法、是否規范,是衡量司法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關繫到司法權威的實現和確立。司法機關若非法取證、帶頭違法,就會嚴重損害司法機關形象,損害法律權威,對整個社會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也有著巨大的破壞。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抑制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督促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懲罰與保護並重的司法理念,堅持規范理性文明執法,這對樹立我國司法的權威,具有重要意義。
⑵ 刑事訴訟法——簡答題
1、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專程序、第二審程序、死刑復屬核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
2、刑事訴訟的證據種類和證據分類,各自包括哪些證據?
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
證據分類: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言辭證據與實物證據、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3、刑事訴訟國際准則包括哪幾項內容?
刑事訴訟國際標准,是指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為各國刑事訴訟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權利保障標准。它們一般以「基本原則」、「標准」或「准則」的形式存在於一系列由聯合國通過的有關刑事司法活動的國際法律文書之中。包括:
(一)平等原則。(二)司法補救原則。(三)程序人道性原則。(四)強制措施法定原則。五)司法獨立原則。(六)控審分離原則。(七)公開審判原則。(八)無罪推定原則。(九)有效辯護原則。(十)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特權規則。(十一)有權上訴原則。(十二)未成年人特別程序保障原則。(十三)刑事錯案國家賠償原則。(十四)一事不再理原則。(十五)訴訟及時原則。(十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⑶ 刑事訴訟法法條分析題怎麼答
一、給該法條定性,指出法條的內涵
二、法條的立法意義及在整部法典的價值
三、頒布這個法條的相關背景
四、該法條的構成要件(或成立條件)
五、該法條的法律後果
可以從以上幾點去分析,不一定全部都用上
⑷ 近幾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中有關立案的案例分析題
你好,關於司考法考聯盟論壇的復習建議:
1、司法考試資料太多的了,誰都不能回把全套給到你的,答或選擇誰的發給你的。
要免費的資料,你可以到【法考聯盟論壇】查找,有免費下載的。
2、不要隨便公布自己的郵箱,招來的只會一大堆無用的廣告的。
3、實實在在的,自己到網上找資料下載,應能找到部分,便系統的確實不好找。
4、如果沒時間找,建議淘一份,就一兩百個大洋,這樣能確保最後能拿到最後的押題及考前信息,免費下載的,最後不可能有系統的押題及考前信息的。
更多司考復習安排及司考資料點我的名字進入空間查看。
⑸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一)1999年6月5日,張某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釋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張某將一中年婦女放在自行車欄內的一隻皮包搶走,內有現金1800
元、身份證一張,張某在逃跑途中被群眾抓獲,後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進行調查取證,當取證結束後,民警王某和侯某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能主動承認錯誤,認罪態度較好,決定予以取保候審,並由張某的朋友李某(無固定收入)為保證人。
問題:
1、採取取保候審是否恰當?
2、如取保候審,李某是否可以作為保證人?
答:1、不恰當。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2、李某不能擔任保證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
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李某無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項規定,李某不符合保證人的條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時許,某市棉紡廠女職工張雲被強奸。罪犯作案之後逃走,匆忙中留在現場一塊手錶。事後,張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徵。據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紀大約在30歲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體強壯,滿臉胡須。張雲還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罪犯遺留在現場的手錶。經偵查人員查看,手錶為黑色紅蓮牌機械表,已經半舊。於是,公安機關以這塊手錶為線索開始了案件的偵查活動。一個多月之後公安機關找到了手錶的主人某公司職員劉俊楓。經公安人員詢問,劉俊楓承認手錶是自己的,但是聲稱已經與兩個月以前丟失,而且不承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劉俊楓提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丟失手錶。於是,偵查人員認為本案已經證據確鑿,隨即拘留了劉俊楓。然後公安人員找到被害人張雲,告訴她已經找到了遺留在現場那塊手錶的主人,讓張雲辨認一下,該人是不是罪犯。張雲仔細觀察了劉俊楓之後,對偵查人員說:「這個人的身高、體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長相也很象,我覺得就是他。」於是,偵查人員立即作出決定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俊楓。
(問題)在這起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人員的做法不當之處?並請說明理由
答:
1、對劉俊楓採取拘留措施不當,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2、在主持辨認時採取了單獨辨認的方式
3、在辨認之前將被辨認人的有關情況告知辨認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歲,農民,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拘留後公安機關發現其患有嚴重肺結核,經醫院檢查屬實,需要隔離。公安機關遂做出取保候審決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證人。江某向公安機關提出由其弟做保證人。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江某之弟有一定資財,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處較多,行蹤極不穩定,因此沒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
問題:
(1)本案中可否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的做法是否正確?
(3)若江某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公安機關還可以採取什麼處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2款規定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本案中,江某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理應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是正確的。《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無固定的住處,不符合第(二)(四)規定,公安機關不同意其做保證人的做法是正確的。
(3)江某若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可通過交納保證金,而被取保候審。《刑事訴訟法第
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我國的取保候審分人保和物保(財產保)兩種,若江某無法提供保證人,可選擇財產保,交納保證金。但如江某既無法提供保證人,又無法提供保證金。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據此,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監視居住。
⑹ 【《刑事訴訟法》試題及答案】
2022年法考——刑事訴訟法,瑞達出的答題模板,你可以參考一下。
刑事訴訟法概述
本案中,XXX 做法有助於(不利於)實現懲罰犯罪、保障人權,有助於(不利於)實現
程序公正、實體公正,有助於(不利於)提高效率、節省司法資源。
本案中,檢察院對 XXX 起訴 A 罪,法院審理時發現 XXX 還涉嫌 B 罪,在未經檢察院對
B 罪補充起訴的情形下,法院不得對 XXX 判處 B 罪,否則,違反了控審分離的原則。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本案中,XXX 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屬於「認罪」,XXX 願意接受處罰,屬於「認罰「,
故對 XXX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正確的。
本案中,XXX 只承認 A 罪,不承認 B 罪,全案不作「認罪」的認定,不適用認罪認罰
從寬制度,但對如實供述的部分,可以從寬處罰。
本案中,XXX 不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不影響「認罰」的認定。
本案中,XXX 認罪認罰,但是,認為被害人要求的賠償數額過高,未就附帶民事賠償達
成和解協議,被害人不同意對 XXX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公安司法機關依然可以對 XXX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本案中,XXX 認罪認罰,檢察院對其作出酌定不起訴決定後,XXX 反悔,檢察院認為 XXX
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符合《刑事訴訟法》第 16 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應當撤銷原不起訴決定,
依法重新作出法定不起訴決定;檢察院排除認罪認罰因素後,認為 XXX 符合起訴條件,應
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撤銷原不起訴決定,依法提起公訴。
本案中,被告人 XXX 認罪認罰,法院一般應當採納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
法院經過審理發現被告人 XXX 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違背意願認罪認
罰、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可不採納檢察
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
本案中,XXX 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不認罪認罰,在審理中認罪認罰,法院可以不再通
知檢察院提出或者調整量刑建議,但應當就定罪量刑聽取控辯雙方意見,根據認罪認罰從寬
的規定,對 XXX 作出判決。
管 轄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屬於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
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不)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屬於監察機關管轄的案件,因為,監察機關管轄的是
公職人員及有關人員的職務犯罪。
本案中,XXX 的行為既涉及監察機關管轄的犯罪又涉及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管轄的犯罪,
一般應當由監察機關為主調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予以協助。
本案中,XXX 涉嫌的 XXX 罪,(不)屬於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犯罪、可能判處無期
徒刑、死刑的案件,(不)屬於中級法院管轄。
本案中,XXX 的犯罪由犯罪地、XXX 居住地以外的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上級法院可以
指定下級法院管轄。
本案中,法院分案審理(並案審理)更有利於保障庭審質量和效率,不影響當事人質證
權等訴訟權利的行使,查明案件事實、准確定罪量刑,可以分案審理(並案審理)。
⑺ 最新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刑事訴訟法學》網路核心課形考網考試題及答案
大象找答案這個小程序上都能找到這些試題和答案,我覺得挺好的,幫你搜了一些,希望能夠幫到你~~~~
一、判斷題
1、民事訴訟是指民事爭議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裁判民事爭議的程序和制度。
2、廣義的民事訴訟是不包括執行程序的。
3、當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後,被告就有應訴的義務。
二、單選題
1、( )被認為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最公正和最有效的手段。
A、民事訴訟 B、民事調解 C、民事執行 D、仲裁
三、多選題
1、民事訴訟主要的特徵有( )。
A、民事訴訟是一種當事人對立的結構 B、民事訴訟依靠國家強制力來解決民事糾紛
C、民事訴訟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D、民事訴訟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規范,嚴格按照預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的
第二節民事訴訟與相鄰制度的關系
一、判斷題
1、人民調解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力。
2、與民事訴訟相比,仲裁製度具有更大的選擇性。
二、單選題
1、在民事訴訟領域,( )被認為是「東方經驗」。
A、民事訴訟 B、人民協商 C、人民調解 D、民事仲裁
2、調解的雙方當事人,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 )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A、15 B、30 C、60 D、90
3、下列案件中,不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有:
A、某甲失蹤3年,其妻到法院要求宣告某甲失蹤
B、某乙欠某丙3000元遲遲不還,某丙無奈之下到法院請求發出支付令
C、某丁不服稅務機關征稅稅額的決定向法院起訴
D、某戊與一家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該公司以某戊工作能力欠缺為由未足額支付合同中規定的工資,某戊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現對仲裁裁決不服
三、多選題
1、民事訴訟與民商事仲裁都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方式,但兩者在制度上有所區別。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民事訴訟可以解決各類民事糾紛,仲裁不適用與身份關系有關的民事糾紛
B、民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仲裁實行一裁終局
C、民事訴訟判決書需要審理案件的全體審判人員簽署,仲裁裁決則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員簽署
D、民事訴訟中財產保全由法院負責執行,而仲裁機構則不介入任何財產保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