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2017年每月出勤

勞動法2017年每月出勤

發布時間: 2022-05-06 11:06:38

⑴ 勞動法規定每個月上班多少小時

國家規定的標準的一個月工時是176小時。

勞動法規定:一周40個小時,一回個月176個小時。超過這個標准答就是加班小時。《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規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時,超過這個時間的都是加班,法定節假日也應該休息。我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



(1)勞動法2017年每月出勤擴展閱讀:

勞動法的意義: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

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⑵ 底薪2190這個月30天,周末雙倍,平時1.5倍,請事假,11天,那工資怎麼算,

先說結論:

1、存在事假的月工資比較合理的計算方法為:

實際工資=月工資÷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當月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

或者

實際工資=月工資-(月工資÷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當月缺勤天數

2、計時或計件工作制下,超過法定工作時間或計件定額任務的,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計算加班工資。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文件)第2條、《勞動法》第51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以上明確了日工資計算標准,此外還需要釐清兩個概念,即應計薪天數與應出勤天數。因為法定節假日是不用上班但應支付工資,所以每月的應計薪天數與應出勤天數可能不一致哦。比如:

2016年12月,應計薪天數是22天,應出勤天數是22天。

2017年01月,應計薪天數是23天,應出勤天數是19天。

2017年02月,應計薪天數是19天,應出勤天數是19天。

基於以上說明,以下是事假後的當月工資的計算方法。

我們先假設員工月工資為2175元,2017年1月請了1天假, 1月實際出勤天數為18天,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為22天。

公式一: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 ×實際出勤天數=2175÷21.75×18=1800元

按照以上公式,缺勤1天將扣375元,缺勤2天將扣475元,缺勤3天將扣575元。事假扣發的日工資隨事假天數的增加而減少,兩者成反比關系,這明顯不符合事假扣發工資的邏輯。

公式二: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 ×(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 =2175÷21.75×(18+4)=2200元

請一天假,工資反而比實際工資還高,有這種好事?!

另外,公式二同樣會出現第一種敘述的問題。

公式三:

實際工資=月工資-月工資÷21.75×缺勤天數=2175-2175÷21.75×1=2075元

看似很合理吧?其實不然,但如果將月份換成12月份,如果員工當月請了全月的事假,則2175-2175÷21.75×22=-25,結果是,該員工還需要倒貼單位25元了,我的天~~

假如員工2月份請了全月的事假,在2月份不存在法定節假日的情況下,則還可以拿到275元的工資(2175-2175÷21.75×19=275)。

所以,公式三在計算上也存在合理性問題。

比較以上方法,我們會發現,之所以存在請假後月工資超過實際工資或者為員工需要倒貼工資給用人單位的情況,關鍵因素是基於一個重要數字:21.75。

勞社部發[2008]3號文件把月計薪天數通過全年的均衡,擬制為21.75天,從全年角度來看,可以得出合理的月工資數額,然而在實際計算具體月份的月工資時,因為實際計薪天數與21.75不等,便會產生上述問題。

公式四:

實際工資=月工資÷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當月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或者

實際工資=月工資-(月工資÷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當月缺勤天數

2175÷23×(18+4)=2028.43或者2175-2175÷23×1=2028.43

(備註:當月實際計薪天數=當月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當月缺勤天數)

公式四也存在問題,因為每月的實際計薪日不一致,所以,當工作日少的月份請事假扣除的工資會比工作日多的月份多,而在工作日多的月份請事假就比較劃算了。

如果就某個月份的事假工資數額發生爭議(其他月份均無爭議),進行工資核算時,個人建議採用公式四,因為這種演算法不會出現極端怪異的現象,並且單獨就某個月工資核算時,該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總之,事假後的工資演算法有很多種,而每一種演算法都存在著不同的優缺點。在剔除員工入職未一個月離職的極端情況外,員工在用人單位的工作時間一般是超過季度或年度的。所以,如果單位以法定的21.75天作為基數進行月工資的計算,是合法的。這種計算雖然也有問題,但也不會產生太大偏差,不會產生非常不合理的現象。參考目前生效的判例,司法實踐中,法院也傾向於用21.75天作為核算月工資的標准。

最後要說的是:

到底選擇哪個公式,取決於你是站在哪一方來計算工資!


【法律依據】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對企業單位工人、職員加班加點、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間工資待遇的意見》

勞動部 [59]中勞薪字第67號

1.企業中的工人,由於他們的工作性質不同,進行加班加點工作的時候,可以享受加班加點工資待遇,因此,在一般事假期間一律不發給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⑶ 按勞動法每月的應出勤天數到底應該怎麼來算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正常工資每日不超過8小時,加班每日不超過3小時,因此每日合計內不超過11個小容時。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個小時,因為勞動法同時規定每個月加班不超過36個小時,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個小時。並且,《勞動法》規定,加班必須按照規定給予加班工資(雙休日加班可以調休)。前7天是否按小時計算工資,這可以協商,只要你願意、單位願意即可,但不得低於當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⑷ 勞動法規定的出勤天數怎麼計算

根據《來勞動法》的規定,正常源工資每日不超過8小時,加班每日不超過3小時,因此每日合計不超過11個小時。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個小時,因為勞動法同時規定每個月加班不超過36個小時,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個小時。並且,《勞動法》規定,加班必須按照規定給予加班工資(雙休日加班可以調休)。前7天是否按小時計算工資,這可以協商,只要你願意、單位願意即可,但不得低於當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⑸ 2017年工作日天數 在線

2017工作日天數:

一月份18天,二月份20天,三月份23天,四月份18天,五月份21天,六月份22天,七月份21天,八月份23天,九月份22天,十月份17天,十一月份22天,十二月份21天。


(5)勞動法2017年每月出勤擴展閱讀

工作日就是工作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6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職工工作時間條例》修改了工作時間制度,規定:「職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因此,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國普遍實行每周工作5天(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8小時的工時制度。

標准工作日是指按法律規定,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職工所執行的工作日。

長期以來在我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實行職工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48小時的制度。根據勞動法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94年國務院的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從1月1日,1995年1至4月30日,1995年,實施普通工人每周工作五天半,每周工作不超過44小時的系統。

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工作時間>規定的決定》的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實行職工每周工作5天、每周工作40小時的制度。

1995年5月1日實施本條例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酌情延長實施期限;但企業單位最遲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月3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職工年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的通知》,規定職工年平均工作天數為250天。

⑹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出勤多少小時

根據勞動法規復定國家實行勞動制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⑺ 勞動法規定出勤天數怎麼算


【法律分析】
應出勤天數=月歷天數-周六、日天數-法定假天數;實際出勤天數=應出勤天數-缺勤天數

缺勤天數=事假天數+病假天數+婚假天數+產假天數+喪假天數+探親假天數+年假休假天數+工傷假天數+曠工天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⑻ 勞動法應出勤天數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最新出台的 勞動合同法 應出勤天數的回答是月出勤天數為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2、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3、工作日 加班 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延長工時的報酬支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⑼ 勞動法規定每個月出勤多少天

勞動法

工作時間又稱勞動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事生產工作或工作的小時數。

工作時間分為:

(1)日工作時間,我國的標准工作日為每日工作8小時。

(2)周工作時間,勞動者每周工作40小時。

(3)縮短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少於標准工作日和工作時間。縮短工作時間適用於:

①從事礦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別繁重或過度緊張等作業的勞動者;

②從事夜班工作的勞動者;

③未成年工;

④哺乳期內的女職工。

(4)延長工作時間,是指超過標准工作時間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5)不定時工作時間,是指不受固定工作時是數限制的工作時間。適用於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不受固定工作時間限制的勞動者,如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等等。

(6)綜合計算工作時間,是指以一定期限為周期,集中安排並綜合計算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工作時間。

⑽ 勞動法規定的每月出勤天數是多少天,工資計算天數是多少天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正常工資每日不超過8小時,加班每日不超過3小時,因此每日合計不超過11個小時。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個小時,因為勞動法同時規定每個月加班不超過36個小時,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個小時。並且,《勞動法》規定,加班必須按照規定給予加班工資(雙休日加班可以調休)。前7天是否按小時計算工資,這可以協商,只要你願意、單位願意即可,但不得低於當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熱點內容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
二建法規編 發布:2025-02-08 00:03:48 瀏覽:359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
法學考研英語要求 發布:2025-02-07 22:53:53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