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部門行政法國有企業

部門行政法國有企業

發布時間: 2022-05-07 18:52:00

1. 請問政府部門可以和國有企業聯合發文嗎有無相關文件規定謝謝!

政府部門與同級人民團體和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也可以聯合行文。但現在政企分開,可能不行。

2. 國有企業肩負的三大責任是什麼

國有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特別是中央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第一個責任是經濟責任,第二大責任是社會責任,第三大責任是政治責任。

1、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形式包括違約金、賠償金、罰款、沒收和某些行政處分。

學說中有認為,經濟責任泛指一切具有經濟內容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某些刑事責任;亦有認為經濟責任僅指經濟行政法上的責任,而不問其內容如何。

2、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於義務的自願行為。

3、政治責任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及沒有履行好職責時所承擔的譴責和制裁。也就是說,政治責任不僅僅是對政治責任主體政治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和法律程序即形式正義的評價,更是對其政治性決策及其後果是否合理正當即實質正義的考察。

政治責任包括積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和消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前者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後者是指政府官員未能履行職責時應承受的譴責和制裁。

(2)部門行政法國有企業擴展閱讀:

其中政治責任實現途徑:

1、黨的追究。是指中共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對黨政機關中由其管理的幹部應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2、立法機關追究。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其選舉、決定、任免的幹部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並實施的追究。

3、上級追究。是指在具有等級結構特點的國家機關中,上級機關及其領導人員對下級政治官員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4、自我追究。是指政治官員對其履職情況和其言行進行自我評價,認為沒有認真履行職責或言行違背民意,而自我發動的政治責任追究。

5、社會追究。是指民眾對應該承擔政治責任的官員直接發動的追究。

3. 刑法中的國有企業包括哪些

國有公司是指
完全由國家或者國家授權的投資組織組建的、公司財產完全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也就是包括國家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由兩個以上國有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主體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全部屬於國家投資機構或者國有企業的股份有限公司。基於同樣道理,所謂的國有企業也是指企業財產完全歸國家所有的企業。

4. 什麼是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

機關事業單位是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統稱,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包括公務員和機關工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是事業編制,有些參照公務員管理,但還不是公務員。要成為公務員,必須經過全國統一的公務員考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早日成功上岸

5. 什麼樣的企業屬於國有企業標準是什麼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富士康不是國企,富士康屬於私營企業, 屬於台資私營企業。

國企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等等。

(5)部門行政法國有企業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於歷史原因,國有企業的分類相當復雜。對於中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投資或持股超過50%的即為國有企業。

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乃至到20世紀末,國有企業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對象,國有企業的建立,其中政府稅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國有企業中,大量的國有企業因此建立和出現。

有的國有企業還是由原來的政府部門轉變而來的,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原來是郵電部,改為電信局,後來在20世紀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改組成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電信企業。

中國的國有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登記注冊,資產的投入主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就是國有企業。

6. 國有企業屬於政府部門嗎

當然不屬於,一般行政部門屬於政府部門

7. 國有企業屬於國家機關嗎

國有企業不屬於國家機關。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於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於正部級。



8. 國有企業的分房屬於行政法上的行政范疇嗎

不是,國有企業
分房
存在營利性,屬於
私行政
,而行政法的行政是
公行政
,旨在有效促進公平和為公共利益所進行的調控

9. 國家制定企業國有資產法有什麼重要意義

愚見以為行政壟斷=特權掠奪.「行政壟斷」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概念。「行政壟斷」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一位經濟學者在討論社會經濟現象的時候,使用了「行政壟斷」的概念。後來法學界一些學者感覺中國的社會經濟現象有別於西方國家的經濟壟斷,於是借用了行政壟斷的概念,將行業壁壘、地區壁壘、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強制交易、政府專有交易看作是行政壟斷。其實在計劃經濟時代,條塊分割不僅具有合法性,而且具有必然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憲政體制不同,各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行業壁壘、地區壁壘、政府限制交易的情形。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完善民主憲政體制,通過建立更加有序合理的憲政關系,解決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乃至不同部門之間的貿易障礙問題。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之前,美國各個州的商事法律規則並不一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朝野設立了一系列商事法律規則統一機構,通過起草並且向美國各個州推銷統一的商法典,來消除貿易規則障礙。換句話說,美國聯邦國會並不因為各州存在著阻礙貿易發展的不同規則,便用反壟斷法(或者反托拉斯法)來代替各個州的商業規則。各州都有權根據聯邦憲法的規定製定貿易規則,不能因為各個地方制定不同的貿易規則,而是適用反壟斷法加以制裁。中國是一個單一制的國家,法律的制定權歸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各個地方機關無權制定民商事基本規則,更無權阻礙全國各地貨物的流通。如果地方部門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阻礙商品流通,那麼只能有一種解釋:地方權力機關已經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對地方部門的違法行為,完全可以按照現行法加以制裁,沒有必要在《反壟斷法》中具體作出規定。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政府機關合法壟斷現象。這些現象包括:第一,政企合一的體制下特殊產品或者服務專營、專賣行為,譬如郵政局的郵政專營行為、煙草專賣局的煙草專賣行為等,這些帶有壟斷性質的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會產生變化。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修改專門法,譬如《郵政法》、《煙草專賣法》等來加以解決。第二,國務院各部委機構改革後,設立的行政性控股公司。這一類公司的設立具有歷史特殊性。事實證明,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之後,這類公司應當盡快改造,要麼變成行業協會,成為真正的民間組織;要麼成為真正的集團控股公司,承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責任。第三,國務院各部委設立的傳統國有公司。這類公司往往具有特定的經營范圍,在計劃經濟時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公司由於缺乏壟斷經營的法律依據,所以絕大部分成為了真正的市場主體。只要這些公司不利用行政權力參與市場競爭,那麼就應當允許它們繼續存在。第四,地方權力機關為了發展特色經濟,促進某些產業或者某個企業的發展,利用紅頭文件的方式,限制外地產品進入,或者阻止本地企業實行跨區域的聯合。對這類現象,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今後只要行政機關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地方部門限制競爭行為加以處理,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此類現象發生。第五,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行為。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特有經濟現象。由於國務院將主要國有公司歸並之後,統統交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所以,國資委擁有資產調撥、企業撤並、人事安排等一系列重大權利。將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的行為看作是一種行政壟斷,似乎有些牽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出資人,當然可以行使股東的一切權利。但如果不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權利加以限制,那麼有可能會出現新的行政性公司,破壞市場競爭秩序。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制定《國有資產法》,明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地位,削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撥國有企業資產的權利,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變成一個純粹的監事會,在全國人大授權的范圍內,依法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管理。行政壟斷這個概念在多數情況下已經成為行政違法的遮羞布。如果不盡快拋棄行政壟斷的概念,繼續將違法行為看作是中性的行政壟斷行為,或者把已經違法的行為看作是將要違法的行為,那麼必然會削弱法律的價值。筆者曾經使用過行政壟斷的概念,但在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之後,認為應當盡快讓「行政壟斷」成為歷史,將行政機關的行為明確界定為合法行為和不合法行為。凡是按照憲法和行政法規定,行政機關可以行使的權力,那麼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行使這些權力,確保市場競爭有序開展;凡是憲法和法律沒有授權的行為,行政機關不能越雷池半步,侵犯市場主體的權利。極個別的學者認為行政法從正面授予了行政機關權力,反壟斷法從反面規范行政機關的權力,所以行政壟斷仍有存在的必要。在我看來,我國行政法不僅規定了行政機關權力的邊界,而且對行政機關及其官員違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反壟斷法不需要對行政機關的行為作出規定。在起草《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過程中,針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行政機關限制競爭行為和公用企業利用優勢地位阻礙競爭的行為,立法機關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反壟斷法》(草案)針對這兩種行為重新作出規定,似乎是為了回應社會各界對《反壟斷法》(草案)的批評。這樣的立法方式未嘗不可。今後可以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取消其中關於政府限制競爭行為和公用企業濫用優勢地位的規定,進一步理順我國競爭法律體系,建立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競爭法律制度。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其中並沒有提到行政壟斷的概念。行業壟斷的產生,既可能是由於市場競爭的結果,也可能是由於行政機關違法插手干預所造成的。解決行業壟斷問題,應當更多地藉助於修改法律,發揚民主等手段,而不應該寄希望於通過反壟斷法解決問題。譬如,關於我國的郵政企業的專營范圍問題,完全可以通過修改郵政法,打破郵政企業壟斷,促進我國郵遞業務的市場競爭。《反壟斷法》應當成為反壟斷的基本法,但是要想徹底解決壟斷問題,必須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性法規或者專門性法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反壟斷法》的作用。如果希望畢其功於一役,而沒有考慮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處的特殊階段,那麼立法進程就會延誤,立法難度就會增加。當然,筆者希望通過制定《反壟斷法》,將各種壟斷因素都能考慮進去,但在憲法體制尚需完善的今天,規范各種阻礙競爭因素的《反壟斷法》可能永遠無法出台。所以,將《反壟斷法》的調整范圍局限於經濟壟斷的領域,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理解的是:行政壟斷==獨裁的意思吧我簡單的解釋為行政壟斷是依賴權力,發布行政命令賺別人賺不了的錢,做別人做不了的事。^_^,行政哪有不壟斷的?政出多門那不亂套了?轉貼.民意欲打"行政壟斷"
據反壟斷法起草專家組成員、對外經貿大學經濟法系主任黃勇教授透露,從最終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內容看,原來一度被去掉的有關反行政壟斷內容最終加上了。他表示,能否對這一中國特色的「頑疾」進行規范約束,是檢驗我國反壟斷法實施成敗的重要指標之一,必須將反對行政壟斷明確寫進反壟斷法,哪怕只是宣誓性的條文。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部法律草案像反壟斷法這樣引起如此廣泛的激辯———它懷胎長達12年,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其原因就在於各界對涉及反壟斷的一些原則性和方向性問題爭執不下。
反壟斷法是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制度,素有「經濟憲法」之謂。據權威人士介紹,正是由於該法地位特殊,國務院在立法過程中非常重視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此次反行政壟斷的內容刪了又加,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可以說,通過開門立法,經歷「民意潮聲」與「法治潮聲」的雙重拍打,法律的民意基礎系數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行政壟斷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管將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讀修改結果如何,令市場窒息的行政壟斷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它在市場與公眾中的「不受歡迎度」由此可見一斑。
行政壟斷正在悄悄侵蝕著公眾生活的質量。近年來部分官商不分的壟斷行業「漲」聲四起,嚴重扭曲了價值規律,使社會資源不能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優化配置,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
根深蒂固的行政壟斷,有其復雜的歷史原因,要想在一朝一夕打破,難乎其難。其實,以地方保護主義為標志的行政壟斷明顯違背法治精神,挾裹著局部團體利益的行業壟斷破壞了社會公平,動輒漲價的壟斷行為顛覆了市場規則,老百姓對此早已怨聲載道。

10. 國有企業行政處分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國有企業行政處分,過去按《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和《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國發[1986]77號)執行。隨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和《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均已廢止。

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是當前國有企業對違紀職工進行行政處分的依據。

(10)部門行政法國有企業擴展閱讀:

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初期,我們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擁有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

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國家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目標更多地轉化成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對大多數國有資產進行處置,將其變現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於社會救濟,從實物或賬面上來看,國有資產沒有了,但這種處理維護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那麼,這種處置應該同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具有同樣的效果。

事實上,這種處置方式正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長期目標取向。但是,在這種處置方式尚沒有完全鋪開之前,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仍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參考資料:

網路-國有企業

熱點內容
人大立法環保調研 發布:2025-02-07 21:13:41 瀏覽:382
欽州人民法院領導 發布:2025-02-07 21:08:57 瀏覽:227
私募基金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2-07 20:52:10 瀏覽:642
司法拍賣成交率 發布:2025-02-07 20:26:14 瀏覽:254
梧州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2-07 20:19:36 瀏覽:680
所得稅立法 發布:2025-02-07 20:04:38 瀏覽:131
法社會中的戀愛與婚姻的論文 發布:2025-02-07 19:26:09 瀏覽:336
在職法律碩士聯考大綱 發布:2025-02-07 19:20:55 瀏覽:346
海事法院院長的級別 發布:2025-02-07 18:49:16 瀏覽:672
社會公民懂法識法的演講稿 發布:2025-02-07 18:39:32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