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老民事訴訟法對公民代理的規定

老民事訴訟法對公民代理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5-08 10:14:04

Ⅰ 公民代理民事案子 一定要近親屬嗎好朋友可以代理嗎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必須是近親屬,好朋友不可以代理。民事訴訟不可以叫自己好朋友來當代理人,有資格成為民事訴訟代理人的包括有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等。其中,當事人的近親屬指定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委託別人代為訴訟的,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提起民事訴訟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一般情況下,提起訴訟需要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進行起訴,但當事人因身體等原因無法自己提起訴訟的,可以給委託別人。委託人,必須是具有民事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或者是無民事訴訟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訴訟的委託人必須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的,並簽訂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中必須寫明當事人的委託事項和許可權,對於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的,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委託人在國外需要進行授權委託的,從僑居國寄交或者託交授權委託書,必須經過中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五條 委託代理授權採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限,並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Ⅱ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哪些人作為代理人

除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以及近親屬代理,還可以公民代理(民事訴訟法第58條和民事訴專訟法的司法解釋第屬87條),但是公民代理有一定條件,比如和當事人是同一個社區居委會或者村委或者同一個組織或者單位(雖然沒有很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已經有最高法的相關案例了),需要有其所在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或者組織或者單位出具推薦書,推薦你作為其公民代理代理本案案件,一般寫你具有一定法律知識什麼的,有了推薦書,那剩下就是寫授權委託書了

Ⅲ 民事訴訟代理人的資格範圍

法律分析: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Ⅳ 民訴法關於訴訟代理人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民訴法關於訴訟代理人的規定如下:

1、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2、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3、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4、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5、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6、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第六十條 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第六十一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第六十二條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Ⅳ 法律規定的訴訟代理人的年齡標準是什麼

民事訴訟代理人的年齡規定:一般是年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但是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也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能作為他人的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Ⅵ 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委託代理含義及范圍
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可見,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委託代理人的范圍規定得十分廣泛,為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提供了充分的方便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委託代理人的范圍包括:
(一)律師。律師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並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具有專門法律知識和一定的訴訟經驗。他們通過代理訴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可以更好地維護國家法律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法在委託代理的范圍里,將律師放在首位,說明了律師在訴訟代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法制的日益完善,訴訟代理活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越來越強,律師作為專門的法律工作乾,在委託訴訟代理中將會發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當事人的近親屬。這是指當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他們與被代理人關系密切,相互之間比較信任,對案件情況較為了解。因此,當事人委託近親屬代為訴訟是常見的。

(三)社會團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推薦的人,是指這個團體推薦某人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例如,婦女聯合會為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可以從婦婦隨著合會組織派出某人以婦女聯合會的名義代理訴訟。工會為保護其會員的合法權益,可以從工會組織中派出某人以工會的名義代理訴訟。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是指當事人的所在單位在徵得委託同意的情況下,推薦其成員擔任訴訟代理人。由此反映了社會團體和單位對當事人利益的關心和對其訴訟的支持和幫助,體現了委託代理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與社會利益的同一性。
(四)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其他公民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法律之所以規定要經人民法院許可,目的在於防止某些不宜充當訴訟代理人的人,作為代理人參加訴訟。
為了不致因出庭人員過多而影響法庭審理,民事訴訟法規定,每一當事人只能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Ⅶ 公民代理訴訟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公民代理訴訟是指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當事人親屬或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與其他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可以擔任公民代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Ⅷ 民事訴訟代理人年齡規定有什麼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代理人年齡規定是成年即可,同時規定沒有犯罪記錄及被剝奪政治權利,無精神病,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Ⅸ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代理人資格的認定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對訴訟代理人資格的規定如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不得委託其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五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社會團體屬於依法登記設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記設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

(二) 被代理人屬於該社會團體的成員,或者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位於該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

(三) 代理事務屬於該社會團體章程載明的業務范圍;

(四) 被推薦的公民是該社會團體的負責人或者與該社會團體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工作人員。

專利代理人經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推薦,可以在專利糾紛案件中擔任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十五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社會團體屬於依法登記設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記設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

(二) 被代理人屬於該社會團體的成員,或者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位於該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

(三) 代理事務屬於該社會團體章程載明的業務范圍;

(四) 被推薦的公民是該社會團體的負責人或者與該社會團體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工作人員。

專利代理人經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推薦,可以在專利糾紛案件中擔任訴訟代理人。

熱點內容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
環境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7:26:05 瀏覽:626
大法官五行 發布:2025-02-07 17:13:28 瀏覽:567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