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用人單位罰款
① 公司罰錢違反勞動法嗎
公司罰錢屬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行為。
具體原因如下:
1、用人單位應當按月足額向勞動者支付工資,不得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無故拖欠工資是不合法的,勞動法中寫明不得剋扣工資,單位沒有任何權利扣員工工資,如果工資被公司剋扣是可以依法申請補償的;
2、罰款是否合法,需要根據公司是否有相關規章制度規定以及規章制度是否合法進行判斷。如果公司沒有相關規章制度規定,作出處罰是沒有依據的,是違法的。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不得非法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用人單位非法剋扣勞動者的工資屬於違法行為,企業以罰款條數來扣績效工資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②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
法律分析:一、新勞動法中沒有企業罰款的規定,不超過工資的20%是指勞動者因為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除應當賠償部分,每月扣除額度不超過20%。
二、依據《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③ 員工做錯勞動法規定最高罰款多少。
根據法律的規定,即使公司有證據證明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在從勞動者的版工資中扣除賠償的時候,每月權的扣除數額不能超過工資的20%。如果公司沒有證據證明造成損失的,則即使存在犯錯違規,公司也是不可以罰款的。
④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新勞動法對於員工罰款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法律分析】
一、新勞動法中沒有企業罰款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每月扣除額度不超過20%。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⑤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對於員工罰款沒有特別的新規定,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失或主觀故意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⑥ 違反勞動法單位會受到什麼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准計算,處以罰款。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shu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准計算,處以罰款。
⑦ 勞動法關於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罰款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⑧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員工出錯公司罰款不應超過員工當天工資的50%
勞動法沒有規定員工出錯公司罰款不應超過當天工資的50%,但是有規定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在員工違反勞動紀律的情況下,公司可以對員工進行罰款,但罰款的標准不是毫無限制,比如因為員工的過錯扣除了員工當月所有的工資,這樣的處罰肯定是不合理的。
法律分析
職工有重大過錯的公司的罰款上限不能超過職工當月工資的20%,如果公司扣除的罰款不超過當月工資的20%,但剩餘的工資已經低於了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這種情況下,公司必須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為了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維護公司利益和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每個公司都會制定一個規章制度。但是,所謂的公司規章一般是以規范員工為主要內容,要是員工有違反表現就要依照規章進行處理。那麼,要是規定違反規章將要對員工進行罰款的,這樣合理嗎?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不是行政執法機關,無權對職工的違法行為進行罰款。所以,在實際中遇到公司對違反規章的員工進行罰款處罰的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違反規定罰款的救濟途徑,個人的罰款是勞動法明令禁止的行為,如果真遇到要求罰款的公司,職工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⑨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原則上單位是沒有罰款的權利的,罰款都是屬於違法。員工因過錯導致單位損失的,單位可以要求賠償,單位可以從員工工資每月扣不超過20%、
⑩ 新勞動法公司罰款如何處理
新勞動法沒有規定可以對員工罰款,罰款屬於違法,且屬於剋扣工資,如果員工被罰款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責令用人單位責令限期支付剋扣的工資,限期不支付的,加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