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的弊端

勞動法的弊端

發布時間: 2022-05-10 04:14:43

㈠ 《勞動法合同》怎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立法宗旨和法條中我們可以看出,《勞動合同法》加大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立法者針對以往《勞動法》諸多規定的不足,廣納各方建議,經多次審議最終出台《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法律,勞資雙方都應嚴格按照本法的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出台了這樣一部法律。雖然《勞動合同法》關於對勞動者權益的一些規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確立側重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宗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按照民事合同分類,合同分為口頭合同和書面合同,那麼勞動合同在理論上也有口頭合同和書面合同之分。為什麼《勞動合同法》強制性規定勞動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呢?
首先,口頭勞動合同的內容難以確定,很容易產生爭議。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產生勞動爭議時,口頭勞動合同無法取證的這一弊端對勞動者權利的保護是非常不利的;其次,與口頭合同不同的是,書面勞動合同是記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權利義務的載體,詳細記錄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的內容。也就是說,書面勞動合同規定了雙方的具體勞動權利義務,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用人單位不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那麼勞動者就可以持書面勞動合同通過法律途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由上述兩點理由可知,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是非常有必要的。《勞動合同法》的此項規定既繼承了《勞動法》第19條關於「勞動合同應以書面形式訂立」的規定,也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據,從而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以後,應當在1個月內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勞動法》無關於用工手續的規定,也無明確建立勞動關系的時間和簽訂勞動合同的時間。《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則規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以後,應當在1個月內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時必須訂立勞動合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所有勞動合同都能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之初就訂立。為此《勞動合同法》本著「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同時也規定了「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後,可以不必馬上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但也只有一個月的期限。如果一個月以後用人單位還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那麼應依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一款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 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二倍的工資。」此項規定對勞動者極為有利。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結合第七條關於「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規定可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並沒有必然的聯系。勞動關系的建立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了實際的用工開始,而不是勞動合同簽訂之時。按照原來《勞動法》第16條第1款的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換言之,訂立勞動合同是建立勞動關系的前提條件,這樣一來給人們造成了只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了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才真正建立起來的錯覺。這一規定是將勞動關系和勞動合同本末倒置了。正因為有如此錯誤的規定,在《勞動法》施行的十多年裡,用人單位利用這個法律的空子,故意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讓勞動者無法用勞動合同作證據去維權的情況愈演愈烈。另外,也確實存在一些勞動仲裁人員和司法人員因此錯誤地認識勞動關系和勞動爭議,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當勞動者拿不出勞動合同,他們就輕易地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或決定,或者即使受理了也不支持勞動者的主張,加劇了因勞動者合法權益被侵犯而得不到保護和法律救濟造成的勞動關系的惡化。現在從《勞動合同法》第七條和第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來看,在勞動關系建立與勞動合同訂立的規定上修改了《勞動法》的規定,否定了原來將勞動合同置於勞動關系的前提和中心地位的錯誤觀念,還勞動關系的核心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實際發生了用工行為的本來面目,是正本清源!這樣規定才能讓勞資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得到更好地保護。

㈡ 為什麼好多地方不遵守勞動法

那是因為好多地方只重視眼前利益而且不會帶來壞的東西它們也可以自己操作一下。

㈢ 國家在2008年出台的新勞動法,有那些內容有什麼弊端和好處仔細說來,說的好,加分!

新勞動合同法對打工者有好處,但對老闆不有點吃力,不是過老闆都很聰明的,只要老闆簽就簽別。新勞動合同法有養老保險。只有簽了合同有得有。

㈣ 996工作制是否違反了勞動法這樣的利弊有哪些

就我個人而言,996工作制是否違反了勞動法?這樣的利弊有哪些呢?我的答案是:按道理來說,996工作制度的確是違反了勞動法,996即所謂的一周工作六天,每天上班時間是早上9點到晚上9點,而這只是普通的上下班工作時間,如果加個班,趕個項目啥的,可能會加班得很晚,甚至熬夜,這種很長的工作時長和周期對於任何一個打工來來說,都是很煎熬,很漫長的,有利的地方是可以提升自己工作上的能力,弊的地方工作時間過長,容易消耗人的精神,讓人們沒有好的工作狀態。

而弊的一面也存在著,996的工作制大幅度的壓低了每個工作人士的日常休息,生活,睡眠等時間,晚上9點才正常下班,如果加個班可以會更晚,回到家稍微洗個臉刷個牙時間就不夠用了,如果在稍微的玩一下手機,那麼就到凌晨了,這時候睡覺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質量,久而久之,一直循環著,工作狀態和工作激情也會大幅度的減少,那麼導致的就是工作任務和業績很難出來,這就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也是最大的弊端。

㈤ 今年簽合同有什麼弊端

我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後做個比較,來解答你的幾個問題:
一、舊《勞動法》的5個主要弊端
 對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沒有明確規定
 勞動關系不穩定,勞動合同短期化現象非常嚴重
 有的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嚴重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有的用人單位設立高額的違約金,限制勞動者自由擇業
 有的用人單位濫用「勞務派遣」
二、新《勞動合同法》的7個主要亮點
1 規章制度的問題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
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
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
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
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
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
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
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
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
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
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
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
知勞動者。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
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
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
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
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
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
定期限勞動合同。

3 試用期的問題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
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
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
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
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一條
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
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
說明理由。

4 違約金的問題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
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
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
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
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
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
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
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
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
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
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
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5 、合同終止後,用人單位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問題。(熱點)
第六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
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思考題: 什麼是勞務派遣?
新法能對此作出救濟嗎?
6、勞務派遣的問題。
第六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
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三、解除勞動合同問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
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
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
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
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熱點二: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員工經濟補償的規定,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
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
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
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
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
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
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民法典中的勞動法

法律分析:1、以勞動合同作為確立勞動關系的基本形式,有利於改變過去勞動制度存在的弊端,對勞動者來說,有利於保障其合法權益。2、有利於勞動者選擇職業,保障擇業的主動權。3、有利於勞動者增強競爭意識,促進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全面提高素質。4、在勞動合同中寫入了勞動者的權利,其正當權益受到國家法律保護,有利於勞動者合法權利的實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㈦ 勞動合同制度有何意義勞動合同立法面臨怎樣的挑戰

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一、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固定工為主的勞動合同制度。由於需求單位沒有錄用職工的自主權,只有按國家規定的指標安置職工的義務,就業者就無法選擇最適合自己條件的就業崗位。使得用人單位不可能根據生產的情況與市場的變化調配勞動力數量,也使勞動者個人不能做到人盡其才,造成勞動力資源不能合理配置,導致經濟效益差。但是,如果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就能夠消除舊的用工制度的這種弊端,使用人單位真正行使了勞動用人自主權,它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與企業展的需要,選擇錄用勞動者,並與勞動者簽訂有限期的勞勸合同,靈活地變動職工的數量和結構,同時,勞動者也有了選擇職業的主權,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與自身條件選擇事業,從而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建立勞動合同制度可以增加勞動者的競爭意識和促進勞動者自身的素質的提高。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固定工制度,只要工作指標下達,不管勞動者是否具有適合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勞動能力,只要到了一定年齡就可就業。到了某個經濟組織就業後,即使單位不需要,也只能養著不能辭退。而且勞動者成為固定工後,不管他的態度好壞,技術水平高低用人單位都一句到底,這就是人人常說的「鐵飯碗」。這種缺乏競爭機制的勞動用工制度阻礙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於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而建立勞動合同制度,就解決了固定工制度的這個弊端,即用人單位與勞功者擇優錄用,擇業選優都必須通過市場機制加以實現,這必然增加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

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因為,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便將有關勞動者利益的內容(如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其他福利待遇等),與本單位的經營狀況緊密掛鉤,使職工在上崗前就明確地知道企業與職工的關系。這就增加了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懷與創造性。

四、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維護勞動者權利與義務,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勞動合同是有能力的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的一種重要的法律形式。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後,就意味著勞動者自身應該享有的勞動權利和應該履行的勞動義務都被納入了國家法律管理和保護的體系中,便得勞動者在盡職盡責履行義務的前提下,其各基合法權益均得到了切實的保護。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勞動合同法》實施面臨的挑戰
(一)企業增加用人成本與降低用人成本的矛盾。《勞動合同法》關於合同期限、裁員補償、工齡計算等方面的一些條款,使得用人單位用人成本明顯增加,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效益下降,出現減產、停產甚至破產等現象,使得許多企業不得不在用人方面減薪裁員,降低用人成本。《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增加用人成本與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要降低用人成本的矛盾,使得《勞動合同法》實施不久就面臨挑戰,《勞動合同法》所要求的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全面履行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等對於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一些困難企業來說很難落實。
(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挽救企業生存的矛盾。勞動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由於工會等權利維護組織的不力和缺位,政府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工作不到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等原因,我國現階段工人階層(包括農民工群體)的勞動權利往往受到侵害。如今,對於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勞動合同法》的制定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勞動者勞動權的尊重,其立法宗旨主要是維護處於弱勢一方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社會越發展,越要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企業生產效益下降,有些企業面臨停產甚至破產的危險,針對這些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而瀕臨破產的企業,政府不能袖手旁觀,採取必要措施挽救這些企業。這樣難免會出現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挽救企業生存的矛盾,增加了《勞動合同法》貫徹實施的難度。如某地一大型企業因為裁員減薪而引發許多勞動者上訪和仲裁,政府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這些問題就很棘手。
(三)勞動爭議案件不斷增加與預防並減少勞動爭議的矛盾。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得不在用人方面減薪裁員,使本來就很多的勞動爭議案件愈來愈多,使得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不堪重負。盡管預防和減少勞動爭議也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但由於一些用人單位出於降低用工成本的動機,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遵守《勞動合同法》現象。他們仍然不與勞動者簽定書面的勞動合同、隨意解僱工人不給予經濟補償、強迫勞動者加班加點不增加勞動報酬、不按月發放工資、不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等,金融危機爆發後,更加縱容了一些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

㈧ 中國勞動法的優缺點

可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也存在很多漏洞,程序很復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拓展資料】
一,勞動仲裁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增加訟累,仲裁員枉法裁決無責,引發詬病由來已久。建議取消勞動仲裁,原勞動仲裁的部分功能歸置於勞動監察,形成行政管理,勞動行政管理不作為,行政訴訟之!法院直接設特別法庭勞動人事庭,適用簡易程序!

二,其他明顯的漏洞,如下:仲裁時效的規定錯誤(當然,這是民法都錯了)。仲裁時效的規定應變更成「主張構成侵權之日起若干年」(建議5年,對勞資矛盾激化有一個緩沖時間,時間大短,要麼是勞動者被迫放棄權利,要麼是勞動者憤而訴訟)。原規定的「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是表述錯誤!因為,未經法律認定,是否構成侵權不得而知,即既然不知道是否構成侵權,何來知道或不知道權利被侵害?至於「應當知道」一說辭,更是荒謬透頂!應當知道的唯一條件就是法院生效的裁決!應當知道是一種法律義務,只有相涉的生效的法院裁決才是當事人應當知道的事項,絕無他事!

三,不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是荒謬無來由的,應立即取消!既然現狀是勞動合同僅僅只能用來證明勞動關系,而勞動關系又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來證明,要勞動合同干什麼?

四,應立即增加不依法足額繳納社保以及住房公積金的雙倍工資賠償!合情合理。

㈨ 新勞動法有什麼優缺點

太多了,很難說完,而且造成的後果正在持續顯露出來。而且真正的優點可能會被企業規避掉甚至給勞動者造成損失。對了,是新《勞動合同法》,你說得有點錯誤。

熱點內容
四川大學訴訟法考研 發布:2025-02-07 09:16:01 瀏覽:66
新婚姻法女性不婚 發布:2025-02-07 09:15:15 瀏覽:516
遲到罰款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2-07 08:46:07 瀏覽:824
辯論賽依法治國 發布:2025-02-07 08:40:02 瀏覽:80
南京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2-07 08:39:27 瀏覽:956
銀行貸款不還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8:27:03 瀏覽:498
婚姻法測題目加答案 發布:2025-02-07 08:00:00 瀏覽:165
行政法判決 發布:2025-02-07 07:45:44 瀏覽:420
遺產糾紛律師 發布:2025-02-07 07:43:41 瀏覽:476
婚姻方面的法律服務熱線 發布:2025-02-07 07:16:02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