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於死亡賠償標准
Ⅰ 勞動法死亡賠償
突發疾病,48小時內搶救無效,屬於工亡。可以按照工亡賠償,除了喪葬費,還要賠償死亡補助金。
Ⅱ 在上班時間因意外死亡的人按《勞動法》應怎樣賠償
可以認定為工傷死亡。補償標準是:1.喪葬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工資6個月,2.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48個有-60個月,3.供養親屬撫恤金,配偶:工亡職工本人工資的40%,其他供養親屬:工亡職工本人工資的30%。
Ⅲ 新勞動法,規定因公導致死亡賠償,是多少怎麼算啊!!跪求解答!!
《工傷保險條例》[1]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編輯本段工傷死亡賠償金-計算可以申請工亡,要求支付喪葬費、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 喪葬費標准為6個月的單位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是指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 1、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2、供養親屬撫恤金標准為:配偶,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40%;其他親屬,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標准為48個月到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Ⅳ 新勞動法關於因公死亡賠償內容
先去做工傷鑒定,如果購傷殘等級的話,還有以下賠償:
一到四級傷殘的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你可以拿到一次性補助金和按月領取傷殘津貼.
五到十級傷殘的可得到下列賠償:
1.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以工傷職工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五級傷殘為十六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十四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十二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十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八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六個月的本人工資。。
2.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按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五級計發五十個月,六級計發四十個月,七級計發二十五個月,八級計發十五個月,九級計發八個月,十級計發四個月
3.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按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五級計發十個月,六級計發八個月,七級計發六個月,八級計發四個月,九級計發二個月,十級計發一個月。
Ⅳ 勞動法意外死亡賠償金
法律分析:單位工傷死亡賠償: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人意外死亡是怎樣賠償的
意外死亡的,該賠償按《工傷保險條例》調整。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專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屬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按《工傷保險條例》因工死亡補償待遇:1.喪葬補助金本人6個月的月平均工資;2.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3.供養親屬撫恤金(本人工資)配偶40%
Ⅶ 因公死亡和非因公死亡賠償標准
因公死亡: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非因公死亡: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 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 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Ⅷ 公司員工猝死新勞動法 員工剛下班在宿舍猝死,應該如何賠償
員工加班後回家猝死,單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嗎?
公司員工文某曾連續加班,某日加班4個多小時後回家出現身體不適,凌晨送醫終告不治。在不構成工傷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是否需要賠償?
某公司員工文某曾連續加班,某日加班4個多小時後回家出現身體不適,凌晨送醫終告不治。在不構成工傷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是否需要賠償?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案件,審判人員認真了解了案件的每一個細節,最終適用侵權責任法認定用人單位須對員工猝死承擔相應責任。
文某出生於1965年,上有八旬的老母親,下有幾個剛成家不久的兒女,家庭經濟負擔較重。2016年3月中旬,文某與一家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全日制勞動合同,從事電子產品組裝工作。合同中註明:乙方實行每天8小時工作制,每周工作5天,每周休息2天。
文某為了多掙錢,加班成了他的常態,趕上高峰期,一個月只有4天不加班,周六周日也基本處於工作狀態,到了2016年11月下旬,文某所在公司為其進行了體檢,發現他血液中白細胞水平低於正常值,建議進一步檢查。然而還未到一個月,意外就發生了。
12月20日晚上10點左右,文某從公司打卡下班回家。次日凌晨2點左右,妻子發現他身體異常,遂將其送入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之後,醫院出具證明:死亡原因為其他猝死、原因不知。2017年年初,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具《不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文某的死不視同工傷。
文某家屬認為,由於長期加班,且意外發生之日也存在加班情況,所以文某猝死系勞累過度所致。故將文某任職的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其賠償50餘萬元。
在法庭上被告方提出:作為生產型企業,不可避免地因為季節性波動而導致訂單增多帶來整體用工量增加,公司從未強迫文某加班,且「公司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體檢,並在上班期間安排休息時間,也允許員工在非休息時間視自己情況適當休息,已經盡到了對員工基本保障的勞動義務。」
面對雙方的爭議焦點,法院展開了細致的調查。根據侵權責任法,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雖然文某的猝死未認定為工傷,但被告工傷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因過錯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文某的近親有權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法院審理查明,在文某猝死前長達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即2016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間的工作日,除11月4號、11月11號、11月18號、11月21日、12月9號之外的工作日均存在加班2.5小時至4.5小時不等的情況,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每日安排加班一般不超過一小時。在本案中,文某死亡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其工作時間以及延長的工作時間均已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
即使加班為自願行為,但根據被告的辯解,文某加班的原因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時密不可分的,且公司對員工的加班行為是知情且同意的,故法院認定被告在文某的加班行為中存在侵權行為且存在過錯方。
最終考慮到引發猝死的原因也與文某個人的身體素質、身心調整及日常生活安排等眾多因素有關,具有多因一果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在本案因果關系參與度無法查明確定的情況下,法院根據證明責任分配規則和公平合理原則,酌定由原在單位對文某死亡造成的損失承擔百分之二十的賠償責任,判決被告方支付文某母親、妻子及子女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約20萬元。
法官說法,當前勞動者猝死的案例屢見報端,且呈增多趨勢。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如果勞動者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可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但是像文某這種情況在下班後猝死,按規定不構成工傷的,其權利如何得到法律保障?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按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勞動者在下班後猝死,雖構不成工傷,但如果用人單位存在侵權行為導致勞動者猝死的,家屬可以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Ⅸ 勞動法對死亡職工如何規定
勞動者因工死亡的,其親近屬可享受如下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版第三十九條權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