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六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六十五條

發布時間: 2022-05-10 12:04:55

A. 「誰主張誰舉證」是什麼法律的哪一條規定

誰主張誰舉證這個是我們民法規定的。

B. 如果借錢不還怎樣起訴

借錢不還起訴流程如下:
1、寫好起訴書、准備證據材料;
2、到人民法院立案並交訴訟費;
3、法院受理之後通知當事人參加庭審,進行開庭審理;
4、人民法院判決;
5、判決執行。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C. 民事訴訟法解釋2015第六十五條

第六十五條 當事抄人對襲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D. 如何理解憲法第四十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電信條例第六十六條

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究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過書信、電話、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自主地與他人進行交往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公民與他人進行交往的信件、電話、電報、電子郵件等所涉及的內容,任何個人、任何組織或者單位都無權非法干預,無權偷看、隱匿、塗改、棄毀、扣押、沒收、泄露或者竊聽。也就是說不屬於義務性規則。屬於權利性保障條款,明確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權。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也就是說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協助。有關單位和個人保存或持有證據的,應當將證據提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提交。

電信條例第六十六條:電信用戶依法使用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也就是說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該項權利的限制僅限於憲法明文規定的特殊情形,即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

(4)民事訴訟法追加第六十五條擴展閱讀

1,在民事訴訟中,許多情況下,人民法院需要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取證據。調取證據可以說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所進行的重要職權活動。對於單位和個人來說,提供證據則是其應盡的義務。

2,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協助。有關單位和個人保存或持有證據的,應當將證據提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提交。如果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害調查取證的,那麼,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的規定,採取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第2款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第2款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舉證期限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5)民事訴訟法追加第六十五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第2款屬於第六章:證據下的一條,其全部內容如下:

第六十三條 證據種類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證明責任和職權探知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 舉證期限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第六十六條 收到證據後處理程序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第六十七條 法院調取證據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質證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六十九條 公證事實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七十條 最佳證據規則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第七十一條 視聽資料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二條 證人條件、義務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證人出庭作證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條 證人出庭作證費用承擔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第七十五條 當事人陳述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第七十六條 鑒定程序啟動方式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七條 鑒定人權利及鑒定意見形式

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八條 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七十九條 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制度

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第八十條 勘驗程序

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人必須出示人民法院的證件,並邀請當地基層組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成年家屬應當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有關單位和個人根據人民法院的通知,有義務保護現場,協助勘驗工作。 勘驗人應當將勘驗情況和結果製作筆錄,由勘驗人、當事人和被邀參加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八十一條 證據保全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參考資料:度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F. 在民事訴訟案中,被告能追加被告么有何相關法律規定

從我國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襲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G. 民事訴訟法追加被告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1、如果追加的被告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條件,法院應當裁定追加並通知其他當事人。2、在追加的被告不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條件但符合起訴條件的情形下,法院應當駁回追加被告的申請,告知原告可另案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法定代理人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H. 新修改的民訴法第六十五條與此前最高院司法解釋有哪些變化

  1.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該條規定與此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有如下較大變化:

  2. 對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和對方當事人提供程序上的保障,使當事人對於逾期提供證據的原因有陳述和質疑機會。

  3. 只要當事人在舉證時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人民法院必須適當延長舉證期限。最高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36條的規定與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相抵觸,最高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36條自然廢止。

  4.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在理解上應當以是否存在客觀原因作為理由是否正當的標淮。

  5. 關於逾期舉證的後果,應當根據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對應不同的後果確定。

熱點內容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