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

新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

發布時間: 2022-05-10 16:44:14

❶ 行政訴訟案的法院級別管轄指的是什麼

級別管轄,是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級別管轄是不同審級的人民法院之間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許可權劃分。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分為基層、中級、高級和最高人民法院四個審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❷ 法律,行政訴訟,對市國土資源局的行政復議決定書不服,是向市的法院,還是省的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呢

法院的分級不是按市、省這樣的級別來區分,法院正確的分級是四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市級行政部門提起訴訟的,應當到中級人民法院,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2)新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訴訟受理和訴訟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❸ 一道行政訴訟法的題目,哪位大神來回答一下

是什麼問題?你能追問我一下嗎?這里我看不見。

❹ 2015新的行政訴訟法全文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發文單位:國務院

文 號:國務院令第321號

發布日期:2001-11-16

執行日期:2002-1-1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立項

第三章 起草

第四章 審查

第五章 決定與公布

第六章 行政法規解釋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 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 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 例。

第二條 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 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遵循立 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和法律的 規定。

第四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 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 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 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章不得稱「條例」。

第五條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 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 潔,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 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 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 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 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第二章 立項

第六條 國務院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 度的立法工作計劃。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 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每年年初編制國務 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 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 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 問題、依據的方針政策和擬確立的主要制 度。

第八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 家總體工作部署對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 項申請匯總研究,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 審批。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 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 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 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 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 項。

第九條 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 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 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 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

第三章 起草

第十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 草。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行政法 規由國務院的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 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國務院法制 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第十一條 起草行政法規,除應當遵 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並符合憲法和 法律的規定外,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 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管 理、公共服務轉變;

(二)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 則,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規定由一個行政 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三)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 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 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 利實現的途徑;

(四)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 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 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 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第十二條 起草行政法規,應當深入 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 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 採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 形式。

第十三條 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 應當就涉及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 門關系緊密的規定,與有關部門協商一 致;經過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 應當在上報行政法規草案送審稿(以下簡 稱行政法規送審稿)時說明情況和理由。

第十四條 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 應當對涉及有關管理體制、方針政策等需 要國務院決策的重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五條 起草部門向國務院報送的 行政法規送審稿,應當由起草部門主要負 責人簽署。幾個部門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規 送審稿,應當由該幾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共 同簽署。

第十六條 起草部門將行政法規送審 稿報送國務院審查時,應當一並報送行政 法規送審稿的說明和有關材料。

行政法規送審稿的說明應當對立法的 必要性,確立的主要制度,各方面對送審 稿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徵求有關機關、 組織和公民意見的情況等作出說明。有關 材料主要包括國內外的有關立法資料、調 研報告、考察報告等。

第四章 審查

第十七條 報送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送 審稿,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行 政法規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和 國家的方針政策;

(二)是否符合本條例第十一條的規 定;

(三)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 接;

(四)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 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

❺ 簡述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級別管轄的有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關於級別的管轄有以下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5)新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擴展閱讀:

確定級別管轄的標准:

民訴法是根據以下三個方面的標准來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的:

1、案供的性質。

案件性質不同,審理起來難易程度也不同。重大涉外案件在性質上不同於一般涉外案件。專利案件、海事。

海商案件專業性強。在性質上也不同於一般案件。這些性質特殊的案件,應當由較高級別的法院管轄。

2、案件的繁簡程度。

案件情節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的案件審理起來相當容易,復雜的案件審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案情越復雜,審理的難度越高。

因而在確定級別管轄時,有必要考慮案件的繁簡程度,將簡單的案件分配給低級別的法院,將復雜的案件分配給級別較高的法院。

3、案件的影響范圍。

案件的處理結果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案件僅在基層法院的轄區內有一定影響,有的案件則在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

案件影響范圍越大,對審判質量要求就越高,所以要根據案件影響范圍的大小來劃分級別管轄,將影響范圍大的案件分配給級別較高的法院。

並且影響范圍與法院的級別呈正相關關系,影響范圍越大受理該案件的法院的級別越高。

❻ 縣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復議維持原行政行為的,應該向哪級法院起訴

按照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可以將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訴訟案件移交下級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比較特殊,有的地方為降低審級,把案件留在地方解決,常常依據該規定將原本由當地中級法院一審的案件裁定移送到該中級法院轄區的某個基層法院。這樣一來,當事人二審的法院就在該中級法院。
但是2014年頒布的新的行政訴訟法院則沒有規定上級法院可以將自己管轄的一審案件交下級法院審理。因此,按現行的行政訴訟法,中級法院是不能將自己一審的案件裁定交基層法院審理的。房屋、土地徵收案件中,被告常常是市、縣人民政府,如前所述,按2014年的行政訴訟法規定一審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由自己審理而不能再將案件移送到基層人民法院處理。
以下材料僅作參考: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政府部門為被告的行政訴訟管轄如何確定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行政訴訟管理級別的問題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4條至第17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4、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

(1)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2)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4)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三、行政訴訟的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1、一般地域管轄
在行政訴訟中按照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劃分案件管轄稱作一般地域管轄,有時也稱普遍地域管轄。《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法律針對特別案件所列舉規定的特別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具體情形:

(1)《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訴訟時,按我國行政訴訟的管轄規定,可以就行政行為造成人身損失和財物損失都在同一法院訴訟,而不是分別提起訴訟。

(2)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共同地域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共同地域管轄是由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派生的一種補充管轄方式。

❼ 新頒布的《行政訴頌法》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5年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更多內容請打開鏈接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http://www.spp.gov.cn/sscx/201502/t20150217_91466.shtml

❽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怎樣規定的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第6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第2款規定:「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這些規定都表明行政案件只能由普通人民法院管轄。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4條至第17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4、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

(1)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2)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4)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三、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1、一般地域管轄

在行政訴訟中按照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劃分案件管轄稱作一般地域管轄,有時也稱普遍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法律針對特別案件所列舉規定的特別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具體情形:

(1)《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訴訟時,按我國行政訴訟的管轄規定,可以就行政行為造成人身損失和財物損失都在同一法院訴訟,而不是分別提起訴訟。

(2)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共同地域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共同地域管轄是由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派生的一種補充管轄方式。

❾ 行政訴訟原告能否變更訴訟請求

法律分析:從原則上講,法院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後,原告就不能變更訴訟請求了。但是,如果原告有正當理由的,法院應該同意。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後,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同時,關於以上規定所提到的「正當理由」,應該由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以及審理需要來決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 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原告請求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理由成立的,判決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並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作出處理。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

❿ 行政訴訟管轄的范圍和條件是什麼

提起行政訴訟的條件:原告主體要合格(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要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起訴要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要向人民法院遞交書面起訴狀。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熱點內容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