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172條第二款

民事訴訟法172條第二款

發布時間: 2022-05-11 09:02:48

⑴ 民事訴訟案證人必須出庭嗎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當事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只要知道案件情況的,就可以作為證人。
一、基本要求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二、作證的形式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准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3)、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⑵ 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2款第3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民事訴訟法172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⑶ 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執行有哪些規定

強制執行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強制力量,根據執行文書的規定,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

強制執行的規定:

《民事訴訟》第二百零一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零二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零三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零四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百零五條 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第二百零六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零七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第二百零八條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第二百零九條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由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履行義務。

第二百一十條 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3)民事訴訟法172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強制執行的法定期限,根據《民事訴訟》第二百一十五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清償順序 強制執行被申請人財產所得的現金,應及時清償債務。如果有多個申請人時,則由人民法院執行員按照法定的清償順序分配,而不採取平均分配的辦法。其順序是:首先償還所欠申請人的工資和生活費;其次償還所欠國家的稅款;然後償還其他債務。先滿足上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再滿足下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如果在同一清償順序內尚不能滿足所有申請人要求的,則依各人債權數額的多少,按比例分配。未能清償的債權,債務人以後償還。

執行收費 強制執行,是要收取費用(執行費)的,按照訴訟費的標准收取。申請強制執行之前,法院不會問申請人收費,等執行完畢後,被執行人要付費到法院。執行費上繳國庫。

利息 要是有生效的民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上面的財產。都要計算利息的,一般是2.1%*2倍。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29條,應當加倍支付利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國政府法制網

⑷ 證據的種類有多少種什麼樣的證據不合法

一. 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鑒定意見等。因為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種類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通常情況下,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等。

二. 下列證據是不合法的:

1、作證主體不合法的。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2、取證程序不合法的。如以威脅、欺騙、引誘等非法方式收集證據。

3、表現形式不合法。

4、證據要件不合法。法律要求應當具備特定形式或履行法定手續才能成立的書證,還必須符合特定形式.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62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做證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注意事項:

避免筆錄內容單薄。言詞證據中記錄的內容如果太過簡單或籠統,盡管反映了案件事實,但是因為不能充分反映細節,極容易被推翻。

所以,應盡可能圍繞違紀或犯罪的構成要件,詳細記錄案件事實。甚至可以在一份筆錄中重復記錄案件事實的關鍵點,用一個甚至多個細節來驗證案件事實的客觀存在,同時也是用「細枝末節」驗證被談話人所述言詞的真實性。

⑸ 認定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什麼證明材料

一、 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概念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不能正確辯認自己行為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定程序,認定並宣告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

二、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審理程序

(一)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定,申請人民法院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第一,必須由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該精神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 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或者與該精神病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第二,申請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申請書的內容應包括: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所,與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關系;被申請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所,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如果有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或鑒定結論,也應當一並提交人民法院

根據《意見》第193條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利害關系人提出該當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該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受訴人民法院按照特別程序立案審理,原訴終止。

(二)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由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這樣規定便於人民法院就近調查該公民的健康狀況和日常表現,收集有關證據,作出正確的判決,以保護該公民的合法權益。

(三)鑒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1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醫學鑒定,以取得科學依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如對鑒定結論有懷疑的,可以重新鑒定。

(四)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2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應由該公民的近親屬擔任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因為他可能與該公民有利害沖突。如果近親屬互相推諉,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狀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意見,以便進一步了解該公民的患病情況、精神狀態,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決。

(五)判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2條第2款的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對案件的審理,認為該公民並未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申請沒有根據的,應當作出判決,駁回申請;認為該公民完全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申請有事實根據的,應當作出判決,認定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並為其指定監護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198條的規定,被指定的監護人不服指定,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審理,認為指定並無不當的,裁定駁回起訴;指定不當的,判決撤銷指定,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判決書應當送達起訴人、原指定單位及判決指定的監護人。

三、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判決的撤銷

公民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後,如果經過治療病情痊癒,精神恢復正常,能夠判斷自己行為的後果,清醒地處理自己的事務,那麼,造成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在這種情況下,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人民法院根據該公民本人或監護人的申請,經查證屬實後,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從法律上恢復該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同時撤銷對他的監護。判決一經宣告,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6)民事訴訟法172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七 條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七十二條規定

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⑻ 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第一,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證據規定》第68條第1款也明確,人民法院應當要求證人出庭作證,接受審判人員和當事人的詢問。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定情況下,證人在法庭審理前的調查、詢問程序中陳述的證言具有與庭審中陳述同樣的可信性。法院庭前審理的准備階段或者法院調查、詢問等程序是在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證人也是在雙方當事人在場的情況下陳述證言,雙方當事人均可以就案件的有關問題向證人詢問,此時證人所作的陳述,應當具有庭審中陳述同樣的法律效果。基於此,《證據規定》第68條第1款規定,證人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或者人民法院調查、詢問等雙方當事人在場時陳述證言的,視為出庭作證。

同時,為了貫徹契約精神,雙方當事人同意證人以其他方式作證並經法院准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在符合該規定確立的條件下,證人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證人通過視聽傳輸技術作證的方式被不少法院所採用。需要提示的是,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與書面證言和視聽資料相比,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具有即時性、互動性的優點,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證人作證的現場情況,並能夠使質證和詢問證人的程序及時展開,有利於保障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從而有助於法庭正確地認證該證人證言。

第二,法院的通知是證人出庭作證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民事訴訟法第73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據規定》第70條規定,人民法院准許證人出庭作證申請的,應當向證人送達通知書並告知雙方當事人。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而是直接攜證人出席庭審,提出要求證人作證的申請,或者申請的證人與到場的證人不一致等情形,這種情況既損害了庭審的嚴肅性,也無法保障證人證言的客觀真實性。因此,《證據規定》明確,法院向證人送達通知書,是證人獲准出庭作證的標志。原則上未經法院通知,證人不能出庭作證。但如果雙方當事人均同意未經法院通知的證人出庭作證,經法院准許,可以作為例外情形。

第三,無正當理由未出庭的證人以書面等方式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關於何為「正當理由」,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第73條所列舉的四種情形: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證人出庭作證最直接的目的在於對其證言得以有效質證,有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從而確保作出公正裁判。證人不出庭不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明,對司法公共利益有一定的損害。特殊情況下允許證人不出庭作證,是在司法利益和證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選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

該條有第二來款,但源是沒有項。
第二百一十七條 人民法院收到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後,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轉入訴訟程序,但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除外。

⑽ 民事訴訟程序執行是怎樣的

十七、執行程序
254、強制執行的標的應當是財物或者行為。當事人拒絕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應向當事人發出執行通知。在執行通知指定的期間被執行人仍不履行的,應當強制執行。
255、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由製作支付令的人民法院負責執行。
256、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包括仲裁裁決書、公證債權文書。
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當事人分別向上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由最先接受申請的人民法院執行。
257、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的中止執行,應當限於案外人依該條規定提出異議部分的財產范圍。對被執行人的其他財產,不應中止執行。異議理由不成立的,通知駁回。
258、執行員在執行本院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時,發現確有錯誤的,應當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院長審查處理。在執行上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時,發現確有錯誤的,可提出書面意見,經院長批准,函請上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259、被執行人、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也可以直接到當地執行。直接到當地執行的,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當地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要求協助執行。
260、委託執行,委託人民法院應當出具委託函和生效的法律文書(副本)。委託函應當提出明確的執行要求。
261、受委託人民法院在接到委託函後,無權對委託執行的生效的法律文書進行實體審查;執行中發現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有錯誤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向委託人民法院反映。
262、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嚴格按照生效法律文書的規定和委託人民法院的要求執行。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時間、期限和方式需要變更的,應當徵得申請執行人的同意,並將變更情況及時告知委託人民法院。
263、受委託人民法院遇有需要中止或者終結執行的情形,應當及時函告委託人民法院,由委託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在此期間,可以暫緩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不得自行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264、委託執行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函告委託人民法院,由委託人民法院通知駁回或者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在此期間,暫緩執行。
265、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在接到委託人民法院指令執行的請求後,應當在五日內書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並將這一情況及時告知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在接到上一級人民法院的書面指令後,應當立即執行,將執行情況報告上一級人民法院,並告辭委託人民法院。
266、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267、申請恢復執行原法律文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申請執行期限的規定。申請執行期限因達成執行中的和解協議而中止,其期限自和解協議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連續計算。
268、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決定暫緩執行的,如果擔保是有期限的,暫緩執行的期限應與擔保期限一致,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被執行人或擔保人對擔保的財產在暫緩執行期間有轉移、隱藏、變賣、毀損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恢復強制執行。
269、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的執行擔保,可以由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財產作擔保,也可以由第三人出面作擔保。以財產作擔保的,應提交保證書;由第三人擔保的,應當提交擔保書。擔保人應當具有代為履行或者代為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
270、被執行人在人民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限屆滿後仍不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擔保財產,或者裁定執行擔保人的財產,但執行擔保人的財產以擔保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為限。
271、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執行中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立、合並的,其權利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受;被撤銷的,如果依有關實體法的規定有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可以裁定該權利義務承受人為被執行人。
272、其他組織在執行中不能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對該其他組織依法承擔義務的法人或者公民個人的財產。
273、在執行中,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稱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變更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被執行人。
274、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其遺產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由該繼承人在遺產的范圍內償還債務。繼承人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被執行人的遺產。
275、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執行完畢後,該法律文書被有關機關依法撤銷的,經當事人申請,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
276、執行中,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根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宣告被執行人破產。

277、仲裁機構裁決的事項部分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部分超過仲裁協議范圍的,對超過部分,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278、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後,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79、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條規定的執行通知,人民法院應在收到申請執行書後的十日內發出。執行通知中除應責令被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外,並應通知其承擔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遲延履行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
280、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向銀行及其營業所、儲蓄所、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查詢、凍結、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外地法院可以直接到被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銀行及其營業所、儲蓄所、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查詢、凍結、劃撥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存款,無需由當地人民法院出具手續。

281、人民法院在執行中需要變賣被執行人財產的,可以交有關單位變賣,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的,變賣前應就價格問題徵求物價等有關部門的意見,作價應當公平合理。
對變賣的財產,人民法院或其工作人員不得買受。
282、人民法院在執行中已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百二十三條的規定對被執行人的財產查封、凍結的,任何單位包括其他人民法院不得重復查封、凍結或者擅自解凍,違者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滿足所有申請執行人清償要求的,執行時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處理。
283、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行為義務,如果該項行為義務只能由被執行人完成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處理。
284、執行的標的物為特定物的,應執行原物。原物確已不存在的,可折價賠償。
285、執行中,被執行人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除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對其處理外,並應責令被執行人交出隱匿的財產或折價賠償。被執行人拒不交出或賠償的,人民法院可按被執行財產的價值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其他財產,也可以採取搜查措施,追回被隱匿的財產。
286、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已經屆滿;

(2)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3)認為有隱匿財產的行為。
搜查人員必須按規定著裝並出示搜查令和身份證件。
287、人民法院搜查時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搜查現場;搜查對象是公民的,應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以及基層組織派員到場;搜查對象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通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有上級主管部門的,也應通知主管部門有關人員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搜查。
搜查婦女身體,應由女執行人員進行。
288、搜查中發現應當依法扣押的財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款和第二百二十六條的規定辦理。
289、搜查應製作搜查筆錄,由搜查人員、被搜查人及其他在場人簽名或蓋章。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應在搜查筆錄中寫明。
290、法人或其他組織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在人民法院發出協助執行通知後,拒不轉交的,強制執行,並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的規定處理。
291、有關單位和個人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因其過失被毀損或滅失的,人民法院可責令持有人賠償;拒不賠償的,人民法院可按被執行的財物或者票證的價值強制執行。
292、人民法院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房產證、土地證、山林所有權證、專利證書、商標證書、車輛執照等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辦理。
293、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
294、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在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
295、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無論是否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都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執行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沒有造成損失的,遲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件情況決定。
296、債權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的,不受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所定期限的限制。
297、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或者已經起訴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298、申請參與分配,申請人應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寫明參與分配和被執行人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事實和理由,並附有執行依據。

參與分配申請應當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財產被清償前提出。
299、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有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的執行中,被執行人的財產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順序清償,不足清償同一順序的,按照比例分配。清償後的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300、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該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該第三人對債務沒有異議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
301、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
302、被執行人的財產無法拍賣或變賣的,經申請執行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將該項財產作價後交付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或者交付申請執行人管理;申請執行人拒絕接收或管理的,退回被執行人。
303、在人民法院執行完畢後,被執行人或者其他人對已執行的標的有妨害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排除妨害,並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因妨害行為給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人造成損失的,受害人可以另行起訴。

熱點內容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